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高三总复习.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高三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高三总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 高三总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八传统文化经典(B) 一、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第12题。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曾点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 2.你赞同曾点的理想吗? 二、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
2、,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日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一专,谁能听之?同之不可
3、也如是。”(晏婴论和与同) 注献:进言指出。干:违背。据:指大夫梁丘据。 1.上面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和晏婴的思想。 2.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和”与“同”的差异。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 材料二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墨子)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4、。(墨子) 1.根据上述材料可知,在“爱”的问题上,孟子主张爱,墨子主张爱。(各用一个字概括) 2.结合材料,简析孟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的区别。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邹与鲁拱。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对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邹与鲁拱:邹国与鲁国交战。穆公:即邹穆公。
5、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 1.成语出于上文,与现在常用的意义大不一样了,它在这篇文章中的意思是: 。 2.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有司”与“民”关系的理解。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材料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材料二子张问曰:“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
6、。焉得仁?”(论语.公冶长) 注崔子:齐君的臣子崔柕。陈文子:与崔柕同朝为官,两者地位相当。乘: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叫一乘。陈文子有马十乘,在当时应算极其富有。违:避开,离开。 1.材料一体现的是儒家的精神。 2.面对弑君事件,孔子与陈文子的做法有何不同?你更赞成哪一种做法?为什么?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孟子.尽心上) 注兴:起,这里指起身。固:坚持,安守。穷斯滥矣:
7、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所性:指他的本性。大行:指理想、抱负行于天下。分:本分。 1.选段论语中,孔子对“君子”的行为有怎样的要求?请简要概括。 2.以上两个选段中,孔子和孟子对于“穷”的看法有何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 (1)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论语.阳货) (2)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论语.公冶长) (3)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
8、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4)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家语.在厄) 注佛肸(bx):晋国大夫范氏或中行氏的家臣,中牟城地方官。畔:叛,谋反。磷:损伤,这里为变薄。涅:一种矿物质,可用作颜料染衣服,染黑。缁(z):黑色。匏瓜:这里指不能食用的苦葫芦。九夷:指商末箕子隐居之地,即朝鲜半岛。 1.面对春秋末期的时代环境和个人处境,孔子对政治先后流露出哪些思想倾向? 2.孔子的这些思想倾向是否矛盾呢?结合材料,简单谈谈你对其思想倾向的认识。 答案: 一、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浙江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能力训练: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 高三总复习 浙江 高考 语文 二轮 专题 复习 能力 训练 传统文化 经典 选读 高三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