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 1 页 共 10 页 嘉兴一中期中考试 2021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卷和答卷。试卷 10 页,答卷 4 页,共 1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卷的答案必须做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钢笔或水笔将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分别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试 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 材料一: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
2、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 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 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 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 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 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 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 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
3、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 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 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 浸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 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 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 所说的“山川脱胎于
4、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 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节选自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有删改) 材料二:大自然靠什么给人以美感呢?它蕴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 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我们在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 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 颜色、声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穷 第 2 页 共 10 页 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国画 大师刘海粟就曾十上黄山“搜尽
5、奇峰打草稿”。 客观的景物和人怎样沟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人与自然的交 流,通过艺术家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 思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个步骤。 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 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这些美好之物就会被吸引。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 有学者研究发现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 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精神之别。小 石潭的凄
6、清,荷塘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 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荡、云 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 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 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 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 写美、意境美、哲理美。 (选自梁衡山水为何有美感,有删改)
7、 材料三: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 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 表现的,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 们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 视觉或听觉的意象(即联想)。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 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 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 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
8、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 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的注意力专注于一个 独立的意象上面凝神于一,不左顾右盼,才能沉醉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而联想则使欣赏者精 神不集中,从而导致意识由审美对象向非审美对象的转换,所以联想是妨碍审美体验的。 联想究竟是有助于审美体验还是妨碍审美体验呢?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两点来把握它:第 一,应该把审美联想和非审美联想区别开来。非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自由联想,这是 一种偶然的、随意的、杂乱的、不定向的联想。英国美学家布洛称这种联想为“非融化的” 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实用情感与审美对象所展示的情境不相融合
9、,从而与审美无关。 譬如,当我们心中想到船时,便想到它航行的海,想到海便想到风暴等等。尽管这种联想是 对一种接近事物的联想,人们是容易理解的,但它没有定向性,没有主旨,不能构成审美的 情境,因而是与审美无关的非审美性联想。审美联想相当于心理学上的控制联想,它的最大 特点是联想时所展示的情境的定向性和整体性。按一定的情致、具有定向选择、沉入整体情 境的联想就是审美联想。审美联想是人的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它给人带来美感的愉悦。布 第 3 页 共 10 页 洛称审美联想为“融化的”联想,即这种联想所引起的情感与审美对象本身的情感是相融化 的,不是隔离、孤立的。由此看来,笼统地说联想可以解释审美体验是
10、不对的,只有审美联 想才与审美体验相关,只有用审美联想才能解释审美体验。 第二,应该考虑到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纯粹美”就是重形式的美, 某些艺术品种,由于社会历史等各种原因,内容已淡化,人们直接感知到的仅是线、形、色、 光、声、质等媒介及其组合方式,如图案画、花边装饰、建筑、陶瓷造型等等,就是以形式 感取胜的“纯粹美”,对于这些艺术品的欣赏,只能靠艺术直觉,而不能靠审美联想。要是 运用联想,就会离开特定的艺术世界,审美体验也就立刻消失了。与审美联想相契合的往往 是“依存美”。所谓“依存美”就是重内容的美,像小说、戏剧、散文和古典诗歌等等,人 们欣赏这类艺术品,就不能不借助审美联
11、想,只有在审美联想中,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形象 体系,才能在欣赏者的头脑中呈现出来,而欣赏者也才能沉入艺术世界,并获得审美愉悦。 审美联想是审美活动中实际存在的、不可缺少的。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 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 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 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C. 艺术家强调“师法自然”,是指进行艺术创作要从自然
12、中获取美的要素以及创作的灵感, 因为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 D. 美有“依存美”和“纯粹美”的区别。运用何种联想方法是由审美对象属于“依存美”还 是“纯粹美”决定的。 2. 根据材料三,下列属于“审美联想”的一项是(3 分) A. 见到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官窑瓷器,联想到它比金子还值钱。 B. 见到西湖中鱼儿游动,联想到今天晚餐也许会有红烧鲤鱼。 C. 读到李商隐的“蓝田日暖玉生烟”,联想到海市蜃楼般可望而不可即之物。 D. 读到李密的陈情表,联想到隋唐演义中瓦岗寨的李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13、,蜡炬成灰泪始干”等 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 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 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 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 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 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 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4.请分别
14、从自然和艺术两个角度概括如何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6 分) 第 4 页 共 10 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更声起落 刘星元 你以为那声音是敲击梆子所发出来的吗?那只是表象。我们习惯以表象的东西代替真 实,并且始终信以为真。就如我们看到深夜时分昙花绽放只是昙花绽放,却没有发现,是有 神路过了它,并在路过它时轻轻地吻了它。你问是什么神?很抱歉,我没有看清楚他的脸。 他只留给我一个背影,并且这背影也将迅速消失。他留给我的背影比任何的黑还要黑,仿佛 他就是黑的持有者。但他所有的黑里一定劫持着所有的白那朵招摇的昙花泄露了他的秘 密。 好吧
15、,现在就来说说更声。黑夜是一面大鼓。我不认为这是个比喻。这是个事实。打 更的人站在天地之间,被黑夜重复吞噬,或者说被黑皮大鼓深埋。他将棒槌击向黑夜的样子, 常让我想起那些伟大或不伟大的时代的思考者屈原、但丁、黑格尔、尼采面对黑夜, 他们用自己交换光明,并在光明到来之前一一倒下。 抱歉,我还是没有说到更声,那些具象的,醒着的更声。 但我更愿意将打更人叫做守夜人。我们村的守夜人已经很老了,并且还将继续老下去。 他身穿黑衣黑裤,皮肤黝黑似铁,佝偻着身子在悄无人息的村子里缓慢行走。他的黑和夜的 黑先是相互抵触、攻伐,继而慢慢交融在一起。他被黑夜吞噬或黑夜被他从身体里释放了出 来。守夜人和黑夜,他们彼此
16、构成了彼此的一部分。黑夜涌动,他就涌动;他静止不动,黑 夜也静止不动。此刻,我描述的他就是静止不动的。他在等,等时间。守夜人的腹中,有一 台刻度精准的座钟。座钟滴滴嗒嗒地在他的腹内摇摆着,走动着,一刻不停。一秒、两秒、 三秒、四秒当这一轮的时间消失殆尽,守夜人就要举起手中的棒槌和木梆了。“咚 咚!”一慢一快,连打三次,这是头更。“咚!咚!”打一下又打一下,连打三次,这是二 更。偌大的一座村庄,黑夜里有一个守夜人就够了。 守夜人的院子偏居村庄一隅,它窄小,低矮。院子委身于树木和藤蔓间,浑身透着一 股子阴凉。院门上两扇用黑漆浸染的榆木大门有些年头了,表层的漆皮多处脱落,露出下一 层的油漆。下层的漆
17、皮更为黝黑。祖父说,他也从未见过那扇院门打开过。但是某一年秋天, 他发现黑通通的院门上竟然贴起了对联,挂上了红字。祖父说,那是守夜人家里有喜事了。 此后,有人在院子周围发现了一小片菜园,接着,田野里几块种满庄稼的无主的田地浮出水 面。还有人在院门外的小道上发现了一堆倒掉的中药渣渣,村里也没有人承认那是自己所为。 再后来,守夜人的门前又多了一面红色的旗子,旗子之上,斜挂着一张柳条儿弯制的弓箭。 于是我们又知道了,守夜人家里添了男丁 让我感到惊奇的是,祖父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打更,提到更声。也就是说,不知道从 什么时候起,更声就停了下来。始终不明白,曾经繁盛千年的打更行当,为何顷刻之间就销 声匿迹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浙北G2联盟湖州中学、嘉兴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浙江省 G2 联盟 湖州 中学 嘉兴 一中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59245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