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之代词.ppt
《古代汉语之代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之代词.ppt(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曹强向大家問好代詞代詞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叫做代詞,一些早期語具有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叫做代詞,一些早期語法著作又稱作法著作又稱作“稱代詞稱代詞”、“指稱詞指稱詞”、“指別指別詞詞”、“指代詞指代詞”等。等。代詞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代詞僅指代替名代詞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代詞僅指代替名詞的詞,或稱詞的詞,或稱“代名詞代名詞”;廣義的代詞指可以代;廣義的代詞指可以代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的詞。替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副詞的詞。今人所說的代詞,一般都是廣義的。今人所說的代詞,一般都是廣義的。古漢語中的代詞主要分為人稱、指示、疑問三類。古漢語中的代詞主要分為人稱、指示
2、、疑問三類。此外,還有此外,還有“無指代詞無指代詞”、“輔助性代詞輔助性代詞”。一、人稱代詞一、人稱代詞用來代替人或事物名稱的詞叫做人稱代詞,一般包括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三類。(一)第一人稱代詞古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古漢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主要有“我、吾、我、吾、予、余、朕、台(予、余、朕、台(yy)、卬)、卬”等等 我、吾我、吾 “我、吾我、吾”在古漢語中都很常用,在古漢語中都很常用,其中其中“我我”一直沿用到今天一直沿用到今天。“我我”在句在句中作主語、賓語、定語的情況都很常見。中作主語、賓語、定語的情況都很常見。“吾吾”則多用作主語和定語,在則多用作主語和定語,在魏晉魏晉以前
3、以前作賓語的情況相對較少,主要出現在否定作賓語的情況相對較少,主要出現在否定句中。句中。例如:例如:(1)他日我曰:他日我曰:“子為子為鄭鄭國,我為吾家,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以庇焉,其可也。”左傳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襄公三十一年(2)子綦子綦曰:曰:“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乎?”莊子莊子齊物論齊物論(3)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孟子梁惠梁惠王上王上(4)八月庚申,及八月庚申,及齊齊師戰於師戰於乾時乾時,我師敗,我師敗績。績。左傳左傳 莊公九年莊公九年(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論語述而述而(6)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
4、)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左傳僖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二十三年再如:(8 8)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復夢見周公周公!”論語論語述而述而(9 9)孟嘗君曰:)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視吾家所寡有者。”戰國策戰國策(1010)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論語論語學而學而(11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及人之幼。論語論語學而學而(1212)子曰: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也。論語論語先進先進注意:魏晉以後,“我”與“吾”的上述差別消失了,“吾”作賓語的例子如:公與荀彧書曰:
5、“賊來追吾,雖日行數里,吾策之,到安眾,破繡必矣。”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當不關諸人也。北史來護兒傳予、余予、余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論語先進遂幽其妻,曰:“畀余而大璧”左傳公曰:“余聽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斷之。”國語魯語上許由曰:“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莊子逍遙遊廣成子曰:“來!余語女。”莊子在宥台、卬台、卬 “台台”主要用在主要用在尚書尚書中,中,“卬卬”主主要用在要用在詩經詩經中,中,先秦先秦其他典籍及以後的典籍都其他典籍及以後的典籍都很少見。例如:很少見。例如: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尚書湯誓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
6、卬須我友。詩經邶風匏有苦葉卬盛于豆,于豆于登。詩經大雅生民“朕朕”字在字在先秦先秦是一個天子和臣民都可以使用的第是一個天子和臣民都可以使用的第一人稱代詞,自從一人稱代詞,自從秦始皇秦始皇統一統一中國中國後,規定只能專後,規定只能專用於帝王,他人不能自稱用於帝王,他人不能自稱“朕朕”。例如:。例如:朕皇考曰伯庸。楚辭離騷(雲將)曰:“天忘朕邪?天忘朕邪?”莊子在宥臣等昧死上尊號,天子自稱曰“朕”。制曰:“朕聞太古有號毋諡,中古有號,死而以行為諡。如此,則子議父,臣議君也,甚無謂,朕弗取焉。自今已來,除諡法。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二)第二人稱代詞古漢
7、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古漢語中的第二人稱代詞主要有“女(汝)、女(汝)、爾、若、而、乃爾、若、而、乃”等。等。而、乃而、乃 “而、乃而、乃”都可以作主語和定語,都可以作主語和定語,一般不作賓語。一般不作賓語。(1 1)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漢書漢書陳勝項籍傳陳勝項籍傳 (2 2)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桮羹。史記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3 3)(魏顆魏顆)夜夢之曰:)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左傳左傳宣公十五
8、年宣公十五年(4 4)欒黡謂士匄曰:)欒黡謂士匄曰:“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余弟不欲往,而子召之,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弗逐,余亦將殺之。”左傳左傳襄公十四襄公十四年年(5 5)夫差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謂己曰: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謂己曰:“夫差夫差!而!而忘忘越王越王之殺而父乎?之殺而父乎?”左傳左傳定公十四年定公十四年(6 6)子胥大笑曰:)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吳國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讒誅我。”史記史記越王勾越王勾踐世家
9、踐世家女(汝)、爾、若女(汝)、爾、若 “女(汝)、爾、若”都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所稱對象是下級、晚輩或平輩,不能用於稱呼上級或長輩。例如:(1)(1)公曰: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爾有母遺,繄我獨無”左傳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2)(2)張儀張儀既相既相秦秦,為文檄告,為文檄告楚楚相曰: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史記史記張儀列傳張儀列傳(3)(3)子曰: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論語雍也雍也(4)(4)三歲貫女,莫我肯顧。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詩經
10、魏風魏風碩鼠碩鼠(5)(5)君若曰:君若曰:“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吾將殘汝社稷,滅汝宗廟。”寡人請死,寡人請死,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國語國語越語上越語上(6)(6)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若為傭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三)第三人稱代詞(三)第三人稱代詞 一般認為,上古漢語中沒有和現代漢語“他”(或她、它)詞義、功用完全相當的第三人稱代詞。當需要指稱第三方時,常常借用“之、其、厥、彼、夫”等指示代詞去表示。其中“之”一般作賓語;“其、厥”一般作定語;“彼、夫”一般作主語和賓語。例如:(1)愛共叔段,欲立之。左傳隱公元年(2)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11、左傳隱公三年(3)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戰國策(4)寡君聞楚為不道,薦伐吳國,滅厥民人。左傳哀公十五年(5)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論語雍也(6)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除上述情況外,有時候除上述情況外,有時候“之、彼之、彼”還可以作定語,還可以作定語,“其其”還還可以作主語,可以作主語,“之、其、夫之、其、夫”還可以作兼語。其中還可以作兼語。其中“其其”作作主語的現象出現在主語的現象出現在魏晉魏晉以後。以後。(1 1)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牽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罪已重矣。信有罪矣;而奪之牛,罪已重矣。左傳左傳宣
12、公十一宣公十一年年(2 2)項王項王乃疑乃疑范范增增與與漢漢有私,稍奪之權。有私,稍奪之權。史史記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3 3)子皮子皮曰: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而學焉,夫亦愈知治矣。”左傳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襄公三十一年(4 4)孺悲孺悲欲見欲見孔子孔子,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取瑟而歌,使之聞之。論語論語陽貨陽貨(5 5)漢漢使兵距之使兵距之鞏鞏,令其不得西。,令其不得西。史記史記項羽本紀項羽本紀除了借用指示代詞外,凡遇到需要用第三人稱的地除了借用指示代詞外,凡遇到需要用第三人稱的地方,古漢
13、語中還常常採用另外兩種方法表示,一是方,古漢語中還常常採用另外兩種方法表示,一是直接重複前面已經出現的名稱,二是省去第三人稱。直接重複前面已經出現的名稱,二是省去第三人稱。齊侯齊侯欲以欲以文姜文姜妻妻鄭鄭大子大子忽忽,太子,太子忽忽辭。辭。左傳左傳桓公六年桓公六年宋宋人或得玉,獻諸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子罕子罕弗受。弗受。左傳左傳襄公十五年襄公十五年秦伯秦伯納女五人,納女五人,懷嬴懷嬴與焉。(與焉。(懷嬴懷嬴)奉匜沃盥,()奉匜沃盥,(晉晉公子公子重耳重耳)既而揮之。()既而揮之。(懷嬴懷嬴)怒曰:)怒曰:“秦秦、晉晉匹也,何以卑匹也,何以卑我!我!”(秦伯秦伯:秦穆公秦穆公。)。)左傳左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代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