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粤教版高一必修一.docx
《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粤教版高一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粤教版高一必修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粤教版高一必修一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三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
2、为何会处境“尴尬”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
3、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
4、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1下列选项
5、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尴尬”的原因的一项是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
6、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尴尬”处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
7、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8、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
9、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亦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
10、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参,四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
11、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8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9结合全诗,请指出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她静默地远了,远了,。(戴望舒雨巷) (2)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戴望舒雨巷) (3)寻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徐志摩再别康桥) (4)但我不能放歌,。(徐志摩再别康桥) (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明不仅是节日(郭文斌) 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平
13、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 “山水”同在为“清”,“日月”同在为“明”,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浊,山因水不枯;日因月不烈,月因日不晦。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 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 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 天同覆,地同载。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 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
14、沉的怀念。 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才能把握生的“清”,死的“明”,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 清明处心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 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清远市第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广东 清远市 第三中学 2016 2017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粤教版高一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