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docx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五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张慧玲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文学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倚重由来已久。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我国文艺与地域的话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与改革开放及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有关 。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们的时代往往都被重大而又统一的政治主题所涵盖,都有清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走向,这
2、些政治主题与文化精神走向甚至用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做出概括,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再比如“五四”时期的启蒙,1930 年代的救亡、革命等。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共名”现象。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主流政治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网络化、影视叙事以及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开始不断增长,这就使得我们的时代由“共名”进入了“无名”。如果说“共名”时代是政治文化主导,其潮流是“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那么,“无名”时代的文化潮流则好比是冲出夔门后的长江,此时的格局好比是“星垂
3、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浩荡江面泛起的浪花何止千千万万,要一枝独放、一枝独秀已不大可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加醒目起来。现在流行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过,在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两个意识,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 所谓文艺超越地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有问题性思维定势与心理惯性。如果文艺只有对地域性的倚重,只有各美其美,没有美人之美,没有美美与共,那是很容易自足甚至自恋,很容易流于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外在捕捉与表现,而如此一来,文艺就容易走
4、向清浅、单薄,走向平面化和表面化。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 所谓对话意识,则是指文艺创作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对地域还是对时代,对生活还是对艺术,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同时,内蕴于文艺创作中的思想倾向、情感诉求和艺术表现,要呈现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要能够以小见大,能够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特殊看到普遍。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形成潜在的、与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和碰撞,也就是形成一种与理解有关的对话状态。而要做到
5、这一点,同样需要有情怀,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眼光、有志向、有深邃的思想,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有对人类情感以及人性、人的生命意志的发现。 (摘编自杜国景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我国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倚重地域文化,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 B. 时代由“共名”走向“无名”,是主流政治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多元文化出现的结果。 C地域文化在进入“无名”时代后变得愈加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愈加明显。 D文艺既要倚重地域文化,又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可避免文艺创作的浅薄化、表面化。 2下列
6、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八九十年代以后才改变了这 种状况。 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共名”时代与“无名”时代的文 艺格局。 C选文用事实阐明了我国文艺对地域文化的倚重关系的消长现象,也用事实证明了未来发 展方向。 D文章站在人类文艺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创作要发现人性与生命意志,关注人类社会 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 B带着问题意识,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文艺创作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 C“
7、共名”时代,在一个重大而统一的政治主题的主导下,文化往往一枝独秀。 D只有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的作者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巴黎协定提出全球控制温升不超过2。C并努力控制在1.5。C以下的目标。我国正努力实现这一目标下的减排路径,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植树造林等一系列举措,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增装机容量全球占比48%,分别连续10年和1 1年位列世界第一。中国清洁能源领域专利数、
8、装机数和发电量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投资额连续五年超过1000亿美元。全球50%的新能源汽车、52%的公共慢速充电站和82%的公共快速充电站都在中国,城市公交几乎实现全部电气化。2019年NASA公布卫星图片显示,中国新增绿化面积约占全球1/4,贡献比例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放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第73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表示,中国在实现自身减碳目标上的投入让其印象深刻,无论是开发低碳技术还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都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摘自吕剑锋绿色复苏,中国减碳按下“加速键”,环球网2020年10月17日) 材料二: 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在11月3日举行的2020第九届中国盐城环
9、保产业博览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实施的空气质量标准中,PM2.5达标标准为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选的是世卫组织最低档的一个达标标准,未来我国的空气质量国家标准会不断提升。“只有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协同,才能使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奠定基础。” 现在,很多研究者在开展我国未来空气质量标准提升的研究。例如,目前已有60%的城市达标,未来到“十四五”结束,可能会有80%的城市将达标,到那时2012年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已实施13年,我国是不是应该将空气质量标准提升到新的阶段?我国PM2.5达标标准什么时候从35微克立方米提升到25微克立方米,从25微克立方米再提
10、升到15微克立方米? 贺克斌表示:“其中一个研究的结果是,2030年到2035年期间,所有城市会达到空气质量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2035年之后,进入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阶段,我们的分析表明,到2050年有可能达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标准。” “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是非常难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治霾和减碳的结合。如果仅仅是单独治霾,要治到15微克立方米,没有跟碳的结合、跟能源结构的结合,那会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贺克斌强调。 (摘自刘毅贺克斌院士:治霾与减碳的目标须协同实现,人民日报2020年11月9日) 材料三: 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
11、。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大市,近五年碳排放只增长了400万吨,主要因为深圳优化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单位产出增长和碳排放开始逐渐脱钩。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介绍,建设坪山新能源汽车基地是深圳降低燃油车排放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深圳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完成替换,这些年的替换效应相当于1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替代60万私家车产生碳排放当量;深圳淘汰低端企业上万家,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深圳还最早在全国设立生态县,规定内的土地不能开发,并且不断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建设生态景观林,对空气和碳减排有很重要的作用。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之一是减少煤炭的使用,自“十一五”以来,中国在每个五
12、年规划中都确立节能减碳的约束性目标,并分解到各省区市,强化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为实现达峰目标,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规划将有一系列硬措施,不仅包括指标设定,还包括更好地借助市场手段,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更好推进高质量发展。 (选自凤昇、张悦减碳按下快进键,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 1月24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019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全球占比32%,新能源汽车全球占比50%,绿化面积 约占全球1/4,各项贡献比例全球第一。 B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是世界卫生组织最低档的PM2.5达标标准,我国明确提出了 15微克立方米的更高空气
13、质量标准。 C在各地减碳行动中,深圳走在了前列,如上万辆公交巴士和出租车已替换60万私家车, 而且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新能源产业。 D为实现达峰目标,中国将坚持把节能减碳作为约束性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还会 综合运用科技、财税、环保等政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多种措施,向世界交出一份亮眼的减碳答卷,多个指标稳居世界 第一,从而赢得世界的关注和好评。 B中国近年来不断加大减碳投入,积极开发低碳技术,推行减碳政策,中国已成为放缓全 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的重要力量。 C要让我们的空气质量逐渐走到高标准,为未来稳定、不反弹的空气质量改善
14、奠定基础, 就必须协同大气环境治理和气候治理。 D要实现PM2.5浓度15微克立方米的目标非常困难,治霾与减少煤炭使用相结合会使 问题迎刃而解,中国势必采取综合措施。 6中国为何高度重视减碳工作?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戈壁绝尘 严风华 在山水秀丽的南方,我们实在很难想象戈壁是什么样子。 当我飞临甘肃的上空,从飞机舷窗往下一看,我立即目瞪口呆。 飞机下面全是山,是我从没见过的如此辽阔无边、连绵成片的群山。但山山皆秃,没有林木遮掩,没有河水流淌,仿佛一群肌肉发达的或蹲或卧的虎豹全都被扒光了皮毛,光着身子任
15、由太阳炙烤,而导致皮肤干裂,变得全身灰黄,毫无光泽和血色。 噢,大西北,裸露的大西北,灰黄的大西北。 落到地面,戈壁滩的苍茫赫然入目,我的感觉就不仅仅是目瞪口呆了。 四周环顾,没有人影。天和地之间,是一条平直的线。遍地里,每一颗沙粒、石块,每一堆沙土、乱石,每一条干枝、枯草,忽然都活了起来,仿佛就是词典里挣扎着跳出来后散落一地的词,一个个都代表着孤寂、干渴、饥饿、迷失、慌乱、恐惧、死亡这样的词义。捡起来读,心会发毛,手脚颤栗。 我知道我来到了曾经的古道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最早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命名的。想必当年肯定是一条充满灵性充满浪漫的路吧,常常是驼队不断,马蹄声脆,绸缎拖地,五彩
16、缤纷,轻柔而曼妙。也许我站立的地方,就曾经有驼队小憩过。夜色里,篝火灿烂,奶茶飘香,烤肉诱人,说不定地面上还残存着当年的残骨或木炭。 望茫茫旷野,已经看不出半点当年的喧嚣,看不出轻柔而曼妙的景况。一种苍凉的气息如同空气一样,弥漫在戈壁的地面和上空。当我被戈壁的苍凉淹没了全身之后,很快就对这片辽阔的苍凉产生了敬意。 我听到了脚步声,一阵一阵的,由远及近。西汉的张骞,第一个穿过了西域的苍凉。 建元三年,张骞告别汉武帝,率随从百人,首次出使西域。张骞的队伍,一字排开,夹杂着马蹄声、驼铃声和人的脚步声,一路浩荡,经陇西,过敦煌,日行夜息,让这不曾出现过人烟的戈壁第一次留下了一串串人的脚印。元狩四年,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度高三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 - 人教版高三 黑龙江省 实验 中学 2021 2022 学年度 学年 上学 第五 月考 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