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docx
《2023年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 【陇右地域文化与唐代边塞诗】 杨晓霭胡大浚 唐代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边塞文学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乐章,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枝独秀的奇卉异葩。它的繁荣及高度的艺术成就,既基于唐代国家强盛、边功卓著、民族和同、中西文化交流活跃等社会条件的激发,也基于前代军戎诗歌在题材领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经验积累;既是中华民族历经两汉大一统、魏晋南北朝的动荡分裂,至隋唐再度统一而造就的民族心理历程的艺术映现,也是唐代文人士大夫尚武毅、重事功、追求千秋伟业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时代精神所酿就。由于它在盛唐空前绝后的成功,而被文学史家视为盛唐诗歌高潮的重要标志。 边塞诗是以题材划分的诗歌类别,又
2、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的艺术成就,与其所依托的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即使许多诗人未曾亲涉边地,但只要他系心边塞,吟咏塞上风物人事,总要以特定边塞区域为立足点。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其中尤以西北为甚。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大西北有关。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诗中反复歌唱的又多是这样一些地方:阳关、玉门、敦煌、酒泉、凉州、临洮、金城、秦州、祁连、河湟、皋兰、陇坂它们犹如一串耀眼的明珠,连接起了自陇山到玉门、阳关东西长达1700公里的陇右山川。 唐分全国为十道。西北为陇右道,辖地极广。唐史所谓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指的大抵都是陇右道之地;然其
3、军政重心则在今甘肃省区域内。新唐书地理志载:陇右道汉天水、武都、陇西、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郡为州十九,都护府二,县六十。其中除北庭、安西二都护府在今新疆东境,陇右节度驻地的鄯州位今甘青毗邻的乐都外,余下的著名州郡都分布在今甘肃境内。今人因此多以陇右或河陇泛指今甘肃省。这里,地域上与京都所在的关中接壤,唇齿相依,实为辅卫首都的肘腋。陈寅恪曾指出:李唐承袭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隅,故从太宗立国至盛唐玄宗之世,均以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陇右实为唐王朝维护版图统 一、稳定政局的要害之地。陇右的安危,对唐王朝的盛衰兴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唐代有作为的帝王
4、莫不关注陇右。史载天宝元年十镇(统率全国边兵)兵员486900人,军马8万匹。陇右、河西两镇兵员14.8万,军马3万,均约占全国总数的1/3;若加上北庭、安西两镇,则为数尤多。这些数字明白显示出陇右在唐代边防军事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唐王朝以巨大的人力物力经营陇右,为文士远赴河陇提供了机会,也使更多的文人心驰神往于这方热土而竞相咏歌。据不完全统计,8世纪中叶河陇沦陷前,亲涉陇右有诗传世的知名者即达数十人,初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如骆宾王、陈子昂、王昌龄、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以至杜甫、李益、戎昱等等均在其中;不知名者,仅从诗人赠答送别之作考察,更难以数计。大批文士的远赴陇右,不但使描写西北边塞的
5、诗歌数量大增,而且诗人们亲临其境的创作,较之仅凭热情和想象,借边塞题材寄寓某种理想、心态的泛咏之作(魏晋南北朝的边塞诗作绝大多数如此),尤其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这里面所隐藏着的真情是依靠人类的想象力永远也不能达到的!这更应是唐代边塞诗之所以能一举跃上边塞文学艺术之颠的秘密所在。比如骆宾王,那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的报国壮歌,固然激动人心,而更加摄人心魂的还是他沿陇右、河西行军远赴西域的一系列记实之作:促驾逾三水,长驱望五原。汉月明关陇,胡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温。戍古秋尘合,沙塞宿雾繁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将报国思乡之情融进西塞疆场写生
6、式的图画里,读来更觉深挚真切,成为开盛唐边塞诗风气之先的作品。又如王维,以他过人的艺术才华,不仅在诸多乐府诗里歌唱过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豪侠少年;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弃置老将;抒发自己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的壮志;歌颂唐军威镇西塞无可比拟的声势: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燕支行)而一旦踏上陇右边塞,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直寻之作,创造了诗歌艺术的辉煌。其他如王之焕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玉门关听吹笛),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从军行七首其五)等等传诵千古的名篇,也都产生于西塞生活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正因如
7、此,有较长西北军幕生活经历的岑参、高适,其作品达到边塞诗歌的最高水平也就是必然的了。 将唐代边塞诗作总体考察,我们可以看到,陇右边塞的局势,大抵规定着四唐边塞诗的主旋律。初盛唐西北国土的开拓与边战的胜利,使边塞诗高扬着理想的光芒;安史之乱后,陇右失陷,使志士扼腕,万姓怨愤,收复失地成为全民的呼声,也当然成了中唐边塞诗的第一主题。不仅陇籍诗人们魂牵梦绕,只将诗思入凉州,众多从未亲临西塞者,也莫不把自己的目光投向这片神圣的国土,或神往于人烟扑地桑拓稠(元稹西凉伎)、无数铃声遥过碛(张籍凉州词)的昔日繁荣;或感伤于河陇侵将七千里(白居易西凉伎)、万里人家皆已没(王建凉州词)的惨痛现实;或怒斥连城边将
8、但高会,无人解道取凉州(张籍凉州词)、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杜牧河湟)的颓靡世风。使边塞诗的题材进一步开拓,思想内容也得以深化。大中时,河湟收复,河西归唐,举国欢腾,诗人们激情洋溢的颂歌,在晚唐衰微的诗风中不啻为鼓舞人心的强音。这些又清楚地显示了陇右地区及其文化在唐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陇右地域辽阔,但大部分为高原山地、沙漠戈壁、沼泽冰川,地势高亢,地形复杂,干旱严寒,气候恶劣。关内人士初涉陇右,首先面对的是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许棠过分水岭)的千岭万壑;进入河西,历经的更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无边瀚海,几乎无一不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陇右 地域 文化 唐代 边塞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