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_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2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陕西选择题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别墅(sh) 炽痛(zh) 积攒(zn) 鲜为人知(xin) B.殷红(yn) 剽悍(pio) 憎恶(zng) 玲珑剔透(t) C.干涸(k) 呜咽(yn) 窥测(ku) 恪尽职守(g) D.自诩(x) 疮疤(cng) 遗骸(hi) 味同嚼蜡(ju) 【答案】B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辨析,尤其要注意不能只认“半边字”。A项“炽痛”的“炽”应读“ch”;C项“干涸”的“涸”应读“h”,“呜咽”的“咽”应读“y”,“恪尽职守”的“恪”应读“k”;D项“疮疤”的“疮”应读“chu
2、n”,“味同嚼蜡”中的“嚼”应读“jio”。 选择题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崩塌 戮穿 不加思索 粗制滥造 B.歧路 迁徙 金壁辉煌 可见一斑 C.治裁 禁锢 万事具备 阴扬顿挫 D.凋敝 温驯 物竞天择 如火如荼 【答案】D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常用词语(成语)的书写,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等易混淆词语。A项“戮穿”的“戮”应写为“戳”,“不加思索”的“加”应写为“假”;B项“金壁辉煌”应写为“金碧辉煌”;C项“治裁”的“治”应写为“制”,“万事具备”的“具”应写为“俱”,“阴扬顿挫”的“阴”应写为“抑”。 其他请从括号里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在横
3、线上。 (1)走进阅读的圣殿,能让我们体味人性的真善美,感受生活的充实、人生的绚烂、文学的_(博识 精炼 深邃)、心灵的真诚,让智慧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2)隔天绝地的终南山,山岭高耸,莽莽苍苍;烟云迷蒙,四季漂浮。置身其中,让人心神荡漾,_(触目伤怀 浮想联翩 浮光掠影),除却心头的浮躁,潇洒出尘。 【答案】(1)深邃 (2)浮想联翩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语境的表述、词语的感情色彩及使用范围等。(1)题中“博识”意为“学识广博”,“精炼”意为“精简凝练”,二者都与“文学”搭配不当,“深邃”意为“深刻而透彻”,更符合语境。(2)题中“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
4、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触目伤怀”意为“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根据语意,此处应选“浮想联翩”。 名句名篇默写经典诗文默写(任选一组,如果两组都做,以A组为准)。 (A组) (1)岁寒,_。(论语) (2)蒹葭萋萋,_。(诗经蒹葭)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范仲淹岳阳楼记) (4)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_,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B组) (1)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2)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_,往来无白丁。(
5、刘禹锡陋室铭) (4)长风破浪会有时,_。(李白行路难)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_。(苏轼水调歌头) (6)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朱自清春) 【答案】【A组】(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白露未晞 (3)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海日生残夜 (5)马作的卢飞快 (6)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组】(1)受任于败军之际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谈笑有鸿儒 (4)直挂云帆济沧海 (5)此事古难全 (6)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生命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创造。唯有属于生命的创造, 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创造有大有小,意义也有重有轻,但只要
6、努力过,创造了,就无怨无悔。应当明白:失败不会击垮自己,平淡不会淹没自己;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1)第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2)请在第句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第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 【答案】(1)生命是否有意义,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 (2)才能 (3)应当明白:失败不会击垮自己,平淡不会淹没自己,这样你就自然而然地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 【解析】 (1)题要注意常见的语病类型,可重点用语感来查找病因,找到修改的方法。第句的语病为“两面对一面”的逻辑错误,应改为“一对一”或“二对二”;(2)题第句
7、填关联词,应从上下文分析,此句为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唯有”即“只有”的意思,故应填“才能”。(3)题第句标点要注意句内并无高于“,”停顿的并列分句,故不用“;”而用“,”即可。 名著阅读名著阅读。 (1)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一段文字,其中的“汉子”指的是_。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2)下面是与青面兽杨志有关的四个情节,请按原著内容排列先后顺序(只填序号)。 青面兽北京斗武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汴京城杨志卖刀 杨志押送金银担 顺序:
8、_ 【答案】(1)白胜(或:白日鼠) (2) 【解析】 解题时要注意回忆平日阅读积累,理清故事情节的梗概,了解名著中的关键细节和关键人物。平时要对名著深入阅读,切不可只了解其大意。 综合性学习请你参加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精美石刻)学校大门口的文化石上镌刻着遒劲有力的四个大字“锲而不舍”。请你把这四个字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略) (魅力校园)根据句意,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魅力校园的感受。 校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一座座精美的雕塑, , 徜徉其中,如沐春风。 (课堂文化)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
9、是课堂文化的核心所在。如何去“学”,有人认为应该“苦学”,有人认为应该“乐学”,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校园精神)校园文化的精髓是校园精神,校园精神包含校训、校风、师生精神面貌等。请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作以简单介绍。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精美石刻】锲而不舍 【魅力校园】【示例】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一条条醒目的标语 【课堂文化】【示例一】我认为“苦学”很有必要。“苦学”并非痛苦地学,它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也是课堂学习中应有的一种求知精神。 【示例二】我认为“乐学”好。一味地强调“苦学”,有可能导致死学。而“乐学”会让我们品尝到学习的快乐,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示例三】
10、太绝对了吧,“苦”与“乐”并不矛盾。“苦”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乐”着眼于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唯有二者完美结合,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校园精神】【示例一】践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要求我们必须有更高远的志向、更充足的底气、更豪迈的志气,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 【示例二】我们学校坚持“爱似阳光,情似雨露”的办学理念,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注和温暖,让挚爱和真情流进所有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在爱的氛围中快乐成长。 【解析】 此题考查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道小题环环相扣、相互联系,日常学习要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广泛涉取多种信息和知识。【精美石刻】要结合“田”字格书写要领,书写
11、“正确、规范、工整”即可。【魅力校园】要领会题干要求,注意“仿写”,结构要一致,字数要相当,内容要协调。【课堂文化】要注意观点鲜明,并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要言之有据。【校园精神】要熟悉“校训”等校园文化形式,并结合自己日常的积累进行诠释,校训的含义要全面、深刻、有教育意义,切忌牵强或肤浅。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代长安园林 田多 城市园林是一个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西周丰镐都城的灵台、灵沼、灵囿开始,我国的都城园林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唐代城市园林以长安城为代表,与当时的里坊制紧密结合,设计建造水平高超,在世界园林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这些园林中,规模最
12、宏大的应属皇家园林。从建国以来的考古勘探、发掘情况来看,其中大明宫、兴庆宫的结构布局最为清晰。大明宫内的园林以其北部的太液池为主体,池中还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的景致,堪称中国古代“一池三山”园林的典范。周边再配以廊庑、亭台、假山、宫殿等,面积巨大,使得大明宫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兴庆宫经勘探发现有两道南墙,把整个宫城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园林区,其中发现了一处椭圆形水池遗迹。从现存的各类亭楼基址及大量琉璃瓦、莲花纹瓦当来看,兴庆宫也应是当日之胜景。 唐长安城内寺观林立,作为宗教传播和清修之地,这些园林不仅清静雅致,具有宗教特色,而且注重绿化,精心布局,成为大量贵族、平民日常朝拜、游览之佳处。从现存
13、唐代遗迹和文献看,唐长安城寺观园林以佛塔、大殿为核心,以树木花草种植为主要装点手段,园在寺中,寺园结合。这些寺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城中花草繁盛的静谧之处。 从史料来看,唐长安城内的私家园林数量较多,设计精巧,有的规模十分可观。据统计,唐长安城内有多达140余处的园林。 1959年在西安西郊一座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庭院模型,有一座带水池假山、一座四角攒尖亭、一座八角攒尖亭,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出土文物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唐代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韩愈为官时曾居住在靖安坊,写下了示儿:“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
14、瓜芋区。” 唐代社会开放,城市生活较以前丰富了许多,城市园林也出现了设有公共游乐的风景区,以曲江池为代表。它的北半部便是公共风景园林,水道萦回,花木繁盛,亭台密布。每逢重大节日,这里就会成为大家的首选赏游地点。此外,每年通过殿试的进士也会齐聚曲江池畔的杏园,宴饮游玩。此时,皇帝会登紫云楼观看,还有一些达官显贵则趁机在这些进士中挑选女婿。 唐代文化繁荣、经济强盛,这也就促使唐代园林不仅能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还能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而表现出更高超的营造技巧和更成熟的营造理念,为此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大量山水景观园林的设计也表明了,从皇族到平民,唐人都拥有一
15、种山水自然情趣,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这些风格和思想值得今人重视、传承和发展,让唐风唐韵留在我们的城市园林中,传承在我们的城市生活中,凝固在我们的城市文化中。 (原文有删改) 【1】文章介绍了唐代长安城中哪几种类型的园林? 【2】第段引用韩愈示儿这首诗有什么作用? 【3】第段加点词语“这些”具体指代什么? 【4】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大明宫内的园林以其北部的太液池为主体,周边配以廊庑、亭台、假山、宫殿等,堪称中国古代“一池三山”园林的典范。 B.长安城内众多园林不仅讲究环境的清静雅致,而且还具有宗教特色,成为贵族阶层日常朝拜、游览之佳处。 C.从史料记载来看,唐长安城内
16、的园林规模最大、数目最多的当属私家园林,唐长安城内的私家园林多达140余处。 D.唐代园林不仅发扬前朝园林的风格,还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此后中国古典园林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答案】 【1】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公共风景园林。 【2】引用韩愈示儿这首诗,展现了唐代长安私家庭院的景况,引证了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3】凸显前朝园林大气磅礴的风度,风格有所创新和突破;追求城市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4】D 【解析】 【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把握文章主体部分各段落的中心内容。
17、可从文章第段中分别概括出答案。解题时要把握好文章结构特点,把握好各层次的中心意思,理清文路,再作概括。 【2】 此题考查对说明文引用的作用的分析理解。分析作用时要根据“句不离段”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对照所在段落进行分析对比,把握“引用”为说明服务的宗旨来进行分析和表述。此处引用韩愈的诗就是为了证明“私家园林”的特点,此外还增加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3】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要结合第段,把握“风格”和“思想”两个关键词语,在第段上文中把握关键语句并进行梳理、概括。 【4】 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能力。 要注意细节问题,不可粗枝大叶,必要时可针对关键语段进行对比研读。 A 大
18、明宫北园林,“太液池”与“三山”景致共同构成“一池三山”之景,而不是与配设的小建筑。 B 寺观园林成为贵族及平民日常朝拜、游览的地方。选项少“及平民”三个字 C 皇家园林规模最大,私家园林数量较多。选项表述错误 D 正确。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爬华山 王克楠 车过了临潼就开始加速,急迫地想靠近华山。远看华山高耸入云,半山腰有白云一般的东西,导游告诉我,那不是云,是白色的巨石。 次日清晨,攀爬华山,陡立而巨大的白石到处可见。有的山峰倒是用几块山石垒成,有的整座山就是一块完整的山石,令人惊叹。听当地文化人介绍说,老子当年驾青牛犁山开道是来过华山的,道家高士陈抟也在这里修行过。其至
19、孤独的唐朝公主也来这里虔诚地修行“成仙”,想象是个好东西,能使人忘记忧愁和苦难。仙人,仙境,这些美好的词语在别的地方不好用,到了华山,一切都栩栩如生。 因为我的腿关节炎犯了,不得已舍弃了从五龙桥徒步登山的快乐,直接坐索道抵达北峰,觉得“华山论剑”神话色彩太浓,不值得驻足,便径直拾阶而下,抵达猢狲愁拐弯处的那段路口。坐在台阶,看金色的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婆娑。山石渐渐包容了我,阳光扑簌簌地投在我全身,驱逐了经年存在身体里的疲劳,感觉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是亮的。 阳光很宽,山路很窄,宽和窄碰到了一起,就发生了有意思的事:阳光想把山路挤压得更加细区而山路则想把显得无所不达的阳光挤到山谷里,最好摔得重一些,
20、无力再爬到山坡上。我在一级稍微宽些的石阶上打坐,看到对面的山壁上,镌刻“河山永寿”四个大字,很喜欢,真的想把它卸下来作门匾,装到自家的门楼上。 再看正在爬山的人,一个个撅着屁股,手脚并用,像猿猴一般;即使有稍微从容一些的,也要狠狠地扯着山道边的铁锁链。他们一律气喘吁吁,不管个子高矮,不论贫富贵贱,胸部一律强烈地起伏,每起伏一次,都要发出同样的“吁”的声音,自然而亲切,有粗壮和纤细之分,没有威严和猥琐之别。华山有道。道,讲究道法自然。在这里,人的自然与山的自然被热汗和阳光搅合到了一起。几乎所有登山的人都不是一口气爬上山顶的,爬一阵,停一阵;停一阵,爬一阵。爬爬停停,停停爬爬,累极了,就顺势坐到石
21、阶上,像是一滩稀泥。华山自古一条路,他们在起步爬山的时候谈笑风生,也许认为是件趣事,但是千尺幢和百尺峡消磨了他们的锐气,老君犁沟收找了他们的胆气,四千多个台阶吃掉了他们的风趣。他们就成了真正的登山者,沉默着,力气全用在了腿上。 这些爬山者在山路转弯处看到我,大都停下来问我一句;“师傅,快到山顶了吧?”。我立即给他们加油说:“马上到了,爬上这十几级石阶,路就平坦了。”再平常不过的话,效果竟然狠神奇,攀登者旋即精神一振,把信任的微笑送给我,经过疲劳的洗礼,此时的笑容在阳光下真诚而透明。虽然没有去爬其余四峰,但我周身披满了这样的微笑,这微笑也感染着周围的山石,它们似乎没那么陡险了。“无限风光在险峰”
22、,平坦处自然不会留住这些攀登者的脚步,闯过“仙人砭”,登上“天梯”,跨越“苍龙岭”,华山南峰正对他们翘着以待。当太阳西斜时,“长空栈迸”士会有他们不懈的身影,“鹛子翻身处”会留下他们攀登的脚印。 回到邯郸,许多文友问我,华山定很高很险吧?我说,笑可以降低高度,削掉险峻,再高再险也敌不过攀登者的纯真之笑。其实,我算不得华山真正的攀登者,然而却披着满身的微笑,盛了满眼的自然凯旋了。 【1】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坐在台阶上,看金色的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婆娑。 (2)山石渐渐包容了我,阳光扑簌簌地投在我全身, 【2】第段中“人的自然与山的自然被热汗和阳光揽合到了一起”这句话有什么含
23、义? 【3】全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在语言上的表达效果。 【5】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文眼是“爬”,有人认为是“笑”,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1】(1)“婆娑”的意思是盘旋舞动的样子。这里指阳光在细仄的山路上闪耀, 盘旋舞动。(2) “包容”的意思是宽容、容纳。这里指“我”处在群峰环绕之中,被包围,被容纳,成为山的一部分。 【2】面对险峻的山峰,爬华山的人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展露出人最原始、最自然的一面; 攀登者的热汗和山路上的阳光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3】表达了作者对攀登者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精神的赞美之情,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
24、向往之情,对人与人之间拥有真诚、信任美好情怀的愉悦之情。 【4】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阳光和山路以活力,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细仄和阳光的炽热。“挤”“摔”“爬”等动词用的很妙,把阳光照耀下的山间美景写得生动活波,极富表现力。 【5】示例我认为文眼是“爬”。因为题日就是“爬华山”,全文也是紧紧围绕爬山来写,“爬”贯穿全文,表现了攀登的艰难,赞扬了攀登者的精神。 示例我认为文眼是“笑”。因为题目虽然是“爬华山”,但作者的重点在于写爬华山时的感悟, 即纯真之“笑”是信任和鼓励,这是对文章主旨的升华。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作用。解题时要解释词语本义,结合文章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25、指出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分析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答题格式:“”一词原指,在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婆娑”原义是盘旋舞动的样子。这里指阳光在山路上闪耀变幻,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2)“包容”原义是宽容、容纳。这里指“我”处在群峰包围、容纳,融入其中,成为山的一部分。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第段中“人的自然与山的自然被热汗和阳光揽合到了一起”一句的深刻含义在于:人展现出人最自然的一面
26、,攀登者的热汗和山路上的阳光融合在一起,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依据含意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通过叙写“爬华山”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对攀登者的勇于攀登精神的赞美;通过叙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向往之情;通过叙写登山人所展现的真诚、信任,表达了作者对
27、人性美的赞美之情。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4】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本题作答可从拟人修辞的使用或准确形象的动词使用的角度来赏析。如:语句赋予“阳光”和“山路”以人的情态和思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细仄和阳光的炽热,描绘出阳光照耀下的山间美景,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
28、点+理由”的格式,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依据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和体会来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本题作答无论是选择“爬”还是“笑”作为文眼,都要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来分析作答。只要切合文题要求,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
29、,攲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
30、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南流数十步 (2)不可名状 (3)则可为都邑之胜境 (4)彰示来者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溪若在山野 烨然若神人 B.悉皆怪石 悉以咨之 C.乃疏凿芜秽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为之怅然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请说说甲乙两文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 【1】(1)向南 (2)说出 (3)优美 (4)彰显,显示 【2】B 【3】(1)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小溪)。(2)湍急的
31、江水比箭还要快,凶猛的浪涛好像奔驰的马。 【4】甲文借小溪“无人赏爱”,抒发作者不被重视的感慨;乙文表达作者爱慕自然山水,蔑视功名利禄,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解题时要充分调动记忆,联系课内所学知识及上下文来辨析。(1)“南”为方位名词作状语;(2)“名”为动词“说出”;(3)“胜”解释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4)“彰”解释难度较小。 【2】 解题时要联系所学知识,逐一对比揣摩,结合语境进一步区分。 A “若”前者为“如果”,后者为“好像”。 B “悉”两者都为“全、都”。 C “乃”前者为“于是,就”,后者为“竟然”。 D “之”前者为代词,后者为结构助词“的”。
32、 【3】 解答时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语言简洁通顺。(1)题“而”表转折,“但是,然而”之意,“赏爱”意为“欣赏和关爱”;(2)题“湍”为“湍急的江水”,“奔”为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之意。 【4】 此题考查课内外语段主题及情感的对比理解。 解题时要对文章内容作深刻的领悟,再作比较找出不同之处。甲文要把握“无人赏爱”这一语句,并从中联想作者的情怀;乙文要把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主旨句。 参考译文:甲: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所到达的两岸,全都是一些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倾斜陷入,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语言来
33、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流回旋从上冲下来,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之上,就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的人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而无人知晓而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 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晓 清沈受宏 千里作客远,五更思
34、故乡。 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 【1】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 【2】后两句诗写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以“千里”写出客居他乡的遥远,以“五更”写出整夜难眠的愁苦,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用寒鸦数声、月光如霜渲染了一种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孤寂、悲凉的思乡之情。 【解析】 【1】 此题考查对诗的主题的把握。 从“千里作远客”可看出诗人身居异地,远离家乡。而“五更思故乡”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 此题考查对诗中景物、情感及主题作用的理解。“寒鸦”“月光”的特定景物,渲染悲凄的月夜,烘托了诗人的思愁,表达了无尽的感慨。 作文按要求作文。 题目
35、:细节 要求: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无 【解析】 【审题指导】命题解读: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细节”,就是一个整体中极为细小的组成部分,或一个系统中平时极易被人们忽略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我们常常为没有重视某些细节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比如写错一个字,做错一道题。我们也常常为一些细节而感动,比如一句暖人心的话,一个细微的举动。细节的背后是人生,是情感,是事业。“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说的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内容上,我们既可以写凡人小事,平凡却让人持久感动的一些细节,也可以写伟人重视细节的故事,也可以写忽视细节而带来的恶果,或者重视细节后带来的成功。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有关细节的东西都可以调动到笔端。但切记,所写的这些细节必须有意义,有意思,与社会人生紧密关联,千万不可“粗制滥造”。 写法上,既可以写成散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还可以构思写成小说。但组材时要突出细节,要么选取几个生活片段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细节,要么以某个细节为线索,构思;如果写议论文,那一定要观点鲜明,抓住细节的某一方面立论,并合理论证。 总之,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恰当地围绕话题,阐发“细节”的深层内涵,表现积极的价值取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