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论语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下归仁焉归:称赞,称许 B请问其目目:目的 C请事斯语矣事:实践,从事 D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昔者,吾舅死于虎 B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燕王,吾所立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B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4.下列各句中,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谁欤,哭者?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为“十三经”之一。 B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C大学后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推崇,明代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D大学之道是儒家进行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
3、活动的书。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二、语言表达 7.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个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 8.请从下面这
4、段话中提取4个关键词。 道德并不像衣食那样须臾不可离,它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但是,如果社会没有道德主要是一套规则并加上对规则的尊重我们的饭也会吃不好,甚至根本吃不着。所以,道德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财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发展这一“公共财产”。另外,一般而言,一个遵循了基本道德的人比做了亏心事的人感觉要好,心地会比较平安。我们不要小看这“心地平安”,它是许多幸福快乐的基础。个人层面的道德建设往往是隐性的,它依赖于我们的反躬自省。 9.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仿照示例,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 示例(孔子):德合乾
5、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 1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材料: 沧桑和希望圆润与晶莹今日和未来 满载孕育迷蒙 历史苦痛乡情一道辙印一片归帆一颗沙砾 三、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中强调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光明德性,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并且保持不变。体现这三个层次的名句是“大学之道,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儒学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和管理家庭以及治理国家和天下太平的关系,大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身
6、修而后家齐,_,国治而后天下平”。 (3)_,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12.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3.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相关内容
7、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勤勉。 B.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C.天下归仁焉归:归属。 D.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B.在课文中,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C.孔子认为学习写诗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学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可以增长见识。 D.孔子认为,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浮
8、夸。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15.把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颜渊问仁,孔子从哪几个方面对仁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大学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上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第二 单元 第十二 练习 版高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