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ppt(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思妇诗思妇诗 所谓思妇诗,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文人背井离乡,长期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更渴求有爱情、家庭的温馨,以慰藉孤独而屈辱的心灵。以思妇之口写离别相思之情。v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客从远方来v“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 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v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v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庭中有奇树整体概括整体概括诞生于东汉末年,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作者皆不可考,南朝梁萧萧统统从传统的古诗中选录十九首风格相近的诗篇,编入文选并题为古
2、诗十九首,列在杂诗之首,后世遂成为专名。它不是乐府诗。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社会背景社会背景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 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所以,古诗十九首 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其表现了士子官场失意、游子思家、思妇怨情等情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特别是下层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文学史价值文学史价值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因
3、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千古五言之祖(王世贞)”。钟嵘称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刘勰誉之:“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古典诗
4、歌抒情诗的典范。古诗十九首的另外十八首诗: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 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 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 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 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v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v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v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v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v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v浮云遮蔽日,游子不复返v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v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行行重行行,与君生离别。v释义:你走啊走,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v赏析:1)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
5、,仅以一“重”字绾结。(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v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既指时间又指空间。距离逐渐变远,分离的时间也在变长。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2)“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3)作用:全诗的纲,总领下文。v拓展:“悲莫悲兮生别离”楚 辞九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v释义: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v赏析: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
6、,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表现出古诗十九首的缠绵,在叙述离别之后进行了反思。相距万里,道路阻长,只要有决心走下去,还有一线希望。但是道路不仅遥远,而且充满艰险。v拓展:“所 谓伊人在水一 方”诗经萧葭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v释义: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是什么时候?v赏析:“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v拓展:【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
7、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v释义: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v赏析: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和越鸟尚且思念家乡,远方的人啊,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尚物有情,何况与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v思考: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拓展:拓展:在古诗和汉魏乐府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在绝望的悲哀之中突然宕开笔墨,插入两句从表现上
8、看上去与下文都不甚连贯的比喻。例如饮马长城窟行,在一路叙写离别相思之苦以后,突然接上去“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似乎与上下文全不衔接,也未作任何指实的说明。可是,这两句能够使读者产生多方面的联想,作多方面的解释,因此,就使前边所写的现实的情事蓦然之间都有了一种回旋起舞的空灵之态。这种高明的艺术手法是古诗和汉魏乐府的一个特色。而且,在古诗和乐府中,这类比喻多半取材于自然现象。“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都是自然界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是向来如此、难以改变的事情,用这些形象来做比喻,且不论其喻意何在,只是在直觉上就已经给读者一种仿佛是命里注定一样的无可奈何之感了。所以
9、,古诗和汉乐府中的这一类比喻比喻,往往既自然质朴,又深刻丰美。对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两句,古人有不同的讲法。古人有不同的讲法。v李善的文选注引韩诗外传说:“诗云胡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但这“不忘本”又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从远行者的角度来看,当然是从正面写他的思乡念旧之情;从留居者的角度 来看,则是说胡马尚且依恋故乡的北风,越鸟尚且选择遥望故乡的南 枝,你作为一个游子,怎么能忘记了故乡和故乡的亲人呢?这是从反面来作比喻的。v第二种说法认为,它来源于吴越春秋的“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这是取同类相求的意思。就是说,“云从龙,风从虎”,
10、所有的东西都有它相依相恋不忍离去之处;而我和你本来也是相亲相爱的一对,怎么竟然会分离这么久而不能再结合到一起呢?v第三种说法,隋树森引纪昀所说的“此以一南一北申足各在天一涯意,以起下相去之远”。这种说法是把出处和取意都抛开,仅为了诗的承上启下前后衔接效果。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v 释义: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宽大、人越发消瘦。v赏析:“相去日已远”,紧扣前面一句“相去万余里”,这是对空间的恐惧向对时间的恐惧转化的开始。言别后,思妇容颜憔悴,首如飞蓬,形容日益消瘦。不说人渐瘦而说衣带渐缓,从而婉转含蓄地写出久别与长期相思之苦。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有后人的旷世
11、同情和深深惋叹。(如何理解“衣带日已缓”?由此你们联想到哪些曾经学过的诗句)v思考:诗中出现两次“相去”,分析有何含义及作用?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空间);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之久(时间)。时空结合,前后相互呼应,突出思妇的苦痛和思念越来越深。浮云遮蔽日,游子不复返浮云遮蔽日,游子不复返v释义: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v赏析: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的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恰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层云翳。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v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极度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思妇的
12、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有人把这两句诗比作思妇之辞。比如张玉谷古诗十九首赏析“浮云承喻有所惑,游不顾反,点出负心”。那么,“白日”指的是游子,“浮云”则指的是游子在外边所遇到的诱惑。如西厢记里的莺送张生时说,“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像此处栖迟。”西方的符号学理论认为,当一个符号在它的传统文化中使用了很久的时就形成了一个语码,使你一看到它就会产生某些固定联想。“浮云蔽白日”就是这样一个语码。从易经里“日”这个符号就是国君的象征。所以饶学斌的说:“夫日者,君象也,浮云蔽日所谓公正之不容迫曲之害正也,谗毁之蔽明也。”这是以“白日”比喻国君;以云”比喻谗间的小人。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13、“白日”是比放逐的贤臣,如李善文选注引陆贾新语说:“邪臣之泯犹浮云之彰日月。”然而实际上,游子、国君、逐臣三者本来以相通的。因为在中国的伦理关系中,君臣关系与与 夫妻关系相似。如果那个行者是游子,则可能是说他在外另有遇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v注释:“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身心憔悴,有似衰老。v释义: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v赏析: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此二句又承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更进一步写久别与相思之苦。“岁月”,指时间。“忽已晚”,言时间过得快。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
14、,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v注释:弃捐:抛弃;v释义: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吃饭保重。v赏析:一解: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你抛弃了“我”,使“我”如此伤心,对于那种无可挽回的事,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一切埋怨都是多余的。勉励自己,实际上是“怨妇”的无奈之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v 二解: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v思考:“努力加餐饭”这一句表现了思妇怎样的心理状态?为什么要“努力”?聊以自慰的心态
15、。“努力”作为程度副词,更能够表达思妇的相思离乱之情。本篇可分作两部分:v前六句为第一部分,后十句为第二部分。v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开头两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是全诗的纲,总领下文。v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胡马、越鸟二句是说鸟兽还懂得依恋故乡,何况人呢?以鸟兽和人作比,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 心理。随着时间的飞驰,游子越走越远,思妇 的相思之情也愈来愈深切。“衣带日已缓”形象 地揭示了思妇的这种心情。她日益消瘦、衰老 和“游子不顾反”形成对比。“浮云蔽白日,游子 不顾反”,是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薄幸,不过不 愿直说,而是委婉地通过比喻表达心里的想法。最后两句
16、是强作宽慰,实际上这种心情是很 难“弃捐”勿“道”的,心绪不佳,“餐饭”也是很难“加”的。相思之苦本来是一种抽象的心理状态,可是作者通过胡马、越鸟、浮云、白日等恰 切的比喻,带缓、人老等细致的描写,把悲苦 的心情刻画得生动具体,淋漓尽致。主题:主题:v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讲述了一个妇女怀念离家远行的丈夫。她咏叹别离的痛苦、相隔的遥远和见面的艰难,把自己的刻骨的相思和丈夫的一去不复返相对照,但还是自我宽解,只希望远行的人自己保重。v行行重行行抒发的是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深切思念和对丈夫久别不归、滞留他乡的怨情。这首诗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
17、所感动。深度探究:深度探究:女主人公形象:女主人公形象: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痴情的形象。“与君生别离”,从此开始了游子相去日已远,闺中人衣带日已缓的相思苦等的日子,此诗中说“游子不顾返”,则已经表明女主人公被抛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她仍执着地思念着游子,“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怎样跟这个忽忽流逝的时光相抗衡,女子唯有让自己多吃饭保重身体,这样才有可能等到与游子相聚的那天。整首诗用平淡如水的语气刻画了一个痴情的女子形象。艺术特点:艺术特点:v比喻、联想和想象的修辞手法。v回环复沓,反复咏叹表现手法浓厚的抒情气氛。v比兴手法言近旨远,语短情长(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v民歌风格语言淳朴清新,浅近自然。v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v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名家点评:名家点评:v叶嘉莹:“对于具有这种德操的人,无论是逐臣还是弃妇,是居者还是行者,抑或是任何一个经历过这样的离别却仍然一心抱着重逢的希望不肯放弃的人,这首诗所写的情意都有它永恒的真实性。”v陈绎诗谱:“情真、景真、事真、意真。”v吴淇:“妙在已晚上着一忽字。比衣带之缓曰日已,逐日抚髀,苦处在渐;岁月之晚曰忽已,陡然惊心,苦处在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