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_1.docx
《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_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安徽省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 座位号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单来说,人工智能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让
2、机器拥有智能,可以做出模糊的判断,而非用于计算有确切答案的问题,例如一加一等于几。机器学习是实现人工智能的方法,也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其原理是使用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解析,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取新的技能来完成任务。 社会科学中将人类的心理活动划分为三种基本形式:知、情、意,对应于人工智能的三个层次,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目前,人工智能仍处于感知智能,即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也是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的阶段。例如语言识别、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移动医疗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便捷与福利,将人工智能应用到金融及教育行业,创造了极大的社会价值。而在科幻电影中,涉及的人工智能自主意识
3、的觉醒则属于强人工智能,如今的研究技术尚达不到。不过,就像人类生命的进化一样,人工智能不会只停留在感知智能的基础阶段,当各方面条件完善后,它会迈向智慧阶段,拥有认知能力与更高级的技能。那么,我们该为人工智能的崛起而感到畏惧吗?一直以来,“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声音从未停止。霍金就曾指出,“人工智能的崛起很有可能导致人类文明最终走向终结”。试想,机器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人类大脑聪明很多,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神经学家大卫伊格尔曼称:“人工智能在理解道德和法律上存在先天缺陷。”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功能越来越强大,其自主决策建立在庞大的数据驱动下,是成千上万次机器学
4、习的结果,但是缺乏真实性和可问责性。人类一旦想要改变这种决策,需要更多的数据与之博弈,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系统伦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确保其发展对人类和环境有利。 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已经显示出其极大的优越性与替代性。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更好地完成工作,工厂的自动化使很多传统制造业工人面临失业,如今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将会使失业范围扩大,留给人类的岗位进一步被局限,由此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引起整个社会的焦虑。另外,人工智能的运转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很多情况下我们的个人隐私数据得不到保障。平台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等,通过机器算法自动判断并向用户推荐符合需求和喜好的内容,机器对我
5、们的了解越多,就越能够影响人的决策和行为,反而使人类的行为越来越机械化。 如何合理应用人工智能从而更好地造福社会,应该是当前最主要和重要的话题。大数据时代,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督促也必不可少。有互联网从业者指出,人工智能只是一个新技术和工具,它会结合所有领域,通过大数据,提升各个行业发展。诚然,人工智能应该是作为一种工具的存在,将它与各行各业的发展相结合,使其促进社会的协同发展。 以核物理为基础的原子弹对生命的伤害难以估量,然而将其应用到能源与医疗方面,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核物理的发展相似,人工智能不断拓宽人类对能力的认知边界,并具有巨大的两面性,属于超前的研究,很可能会触
6、及伦理道德底线,因此需要用未来的眼光和理性的约束去开发。 (摘编自王永峰用未来眼光与理性约束去开发人工智能)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致力于使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让机器拥有智能,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与计算。 B.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是使用算法解析数据,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劳动行为。 C. 目前的人工智能处于运算智能发展阶段,未来会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到认知智能阶段。 D. 大数据时代,需要加强对人工智能的监管和督促,人工智能应该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着眼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论述了用
7、未来眼光与理性约束去开发人工智能的观点。 B. 文章两次运用引证法,论述加强伦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以遏制人工智能“崛起”的观点。 C. 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引出合理应用人工智能的话题。 D. 文章运用类比论证,论述了人工智能存在的两面性,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的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带给人类社会便捷与福利,随着研究技术的发展,它会迈上智慧阶段。 B. 人工智能未必能毁灭人类文明,但人类确实无法改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的决策。 C. 人工智能的替代性会导致社会发展不平衡,机器通过影响人的决策而使人类
8、的行为机械化。 D. 人工智能通过大数据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它与各行各业的结合能够促进社会的协同发展。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能够准确地进行判断与计算”说法错误,原文第一段的表述是“人工智能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让机器拥有智能,可以做出模糊的判断,而非用于计算有确切答案的问题”,可见人工智能并非让机器能够准确进行判断与计算。 B.“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劳动行为”说法错误,从原文第一段“其原理是使用算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解析,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取新的技能来完成任务”可知,模拟的是“学习行为”
9、。 C.“目前的人工智能处于运算智能发展阶段”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是“目前,人工智能仍处于感知智能,即弱人工智能的发展阶段”。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论述加强伦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以遏制人工智能崛起的观点”中“遏制”分析错误,文章运用引证法,在于论述加强对人工智能系统伦理道德和法律约束,确保其发展对人类和环境有利,并非遏制其“崛起”。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但人类确实无法改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的决策”说法绝对化,从原文第二段“人类一旦想要改变这种决策,需要更多的数据与之博弈,其
10、难度可想而知”可知,并非“无法改变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的决策”,而只是难度很大。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2020/2021年度棉花产量约595万吨,总需求量约780万吨,年度缺口约185万吨。与此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国,除了自身生产的棉纺终端成品出口外,还有很多是棉纺中间品出口到第三方国家,再由第三方国家进行后道加工成成品出口到欧美等国。比如,越南每年进口棉纱中,中国棉纱的比重占到50%以上;进口坯布中,来自中国的占到60%以上。 为确保国内棉花
11、供应链稳定,我国积极拓展进口渠道,加强与巴西、印度等重要棉花生产国的合作。我国还建立了棉花储备制度,确保棉农无虞。总体看我国棉花供需基本平衡,棉花生产、进口与棉及棉制品、棉及棉制品服装进出口在“量”上大致保持平衡关系,国产棉原料有足够保障。在国内外消费恢复带动下,纺织企业产销回暖,国内棉价近来涨势明显。 (摘编自新疆棉花:中国自己还不够用) 材料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左传疏),所谓“华夏”,就是“衣冠礼仪之国”的意思。在历史上,中国占据世界纺织服装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制高点长达两千年之久,直到工业革命启动数十年后的1831年,英国对华输出的机织棉制品金额才首次超过同
12、年从中国输入本色布的金额,然此时英国机织棉制品之价格、牢度仍不能与中国本色布匹敌。今天,中国已经连续数十年位居世界第一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即使在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大幅上涨推动部分服装加工环节外流的压力之下,2020年上半年中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额仍同比增长27.8%之多,达到了741.033亿美元。 作为世界第一纺织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中国既是第一棉花生产大国,又是第一棉花进口大国。从1949年全国产量44.4万吨起步,中国棉花产量于2007年攀上了759.71万吨的最高峰,其后虽有所减少,2019年产量仍高达588.9万吨,大大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从全球疫情和当前国际政治形
13、势来看,要保障国内棉花需求和世界棉花市场稳定,我国比前几年更需要立足于国内供应,而不能过度依赖进口。尽管中国不会改变努力发展进口贸易的政策取向,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只有确保国内棉花生产稳定,才能确保国内下游产业免遭来自印度、美国的“断供”风险。 (摘编自中国棉花产业面临多重挑战) 材料三 我国有三大棉花产地,分别是新疆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主要包括新疆和甘肃地区,其中2020年新疆产棉量约占我国棉产量的87.3%。新疆棉花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这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干燥,虫害轻。在每年的4月到9月棉花主要生长季,当地日照时数可达146019
14、80小时,日照百分率60%80%,高于长江、黄河流域10%20%,特别是秋季以晴好天气为主,有利于棉花进行光合作用。尤其在南疆,热量条件更好,棉花种植面积比北疆大,品质最好的长绒棉就在南疆。近年来,中国棉花生产重心都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新疆棉区生产在全国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摘编自我国棉花播种即将全面开启 一图看懂棉花产地在哪里) 材料四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称,202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为2501.9千公顷,较2019年的2540.5千公顷同比下降1.52%;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为516.2万吨,较2019年的500.2万吨同比增长3.20%。如今,一个产量大、效益好、底气足的新疆棉花产业
15、已在全球棉花产业链中站稳了脚跟,代表中国好品质的新疆棉花,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新景象。新疆棉花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十三五”以来,新疆全区棉花机械化采收面积以年均超百万亩的速度快速增长。2020年,全区棉花机耕、机播环节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棉花机采率达到75.5%,采棉机总数超5800台。合作联社实现了对棉花生产的全过程管理。棉花由合作社实行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后,亩均生产成本可降低380元、实现增产120公斤,棉花生产亩均收益增加1100元以上,效益提升明显。机械化的推广提升了棉花生产综合效益,为机械化推广创造条件的则是土地的流转与整合。目前,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含高效节水)面积已超60
16、0万亩,北斗导航精量播种、无人机植保、植物生长智能监测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因为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正是得益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的提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一批批普通农户参与到棉花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也为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 (摘编自中国棉花看新疆)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既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又是全球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对棉花的需求量巨大,产需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 B. 中国棉纺品出口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自身生产的棉纺终端成品出口到欧美,一是生产的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示范 高中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解析 _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