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七章4-6节(已排).ppt
《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七章4-6节(已排).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工艺教案第七章4-6节(已排).ppt(7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主讲教师:周世权主讲教师:周世权17.4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工艺规程的编制过程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的一项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是制订工艺规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拟定工艺路线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重要工作,拟定工艺路线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选定选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各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程度。确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程度。27.4.1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加工经济精度是加工经济精
2、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加工精度。曲线中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互曲线中加工精度和加工成本互相适应的为相适应的为ABAB段段,属于经济精属于经济精度的范围。度的范围。普通车床上加工外圆的经济精度是普通车床上加工外圆的经济精度是尺寸精度为尺寸精度为IT8IT8IT9IT9级,表面粗糙级,表面粗糙度为度为RaRa1.251.252.5m2.5m;外圆磨床外圆磨床上磨削外圆的经济精度是尺寸精度上磨削外圆的经济精度是尺寸
3、精度为为IT5IT5IT 6IT 6级,表面粗糙度为级,表面粗糙度为RaRa0.160.160.32m0.32m。3(2)加工表面的技术要求是决定表面加工方法的首要因素,此外还应包括由于基准不重合而提高对某些表面的加工要求,以及由于被作为精基准而可能对其提出的更高加工要求。(3)加工方法选择的步骤总是首先确定被加工零件主要表面的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选择前面一系列工序的加工方法和顺序。可提出几个方案进行比较,选择其中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例如加工一个直径为25H7和表面粗糙度为Ra0.8m的孔,可有四种加工方案:钻孔-扩孔-粗铰-精铰;钻孔-粗镗-半精镗-磨削;钻孔-粗镗-半精镗-精镗-精细镗;钻
4、-拉。应根据零件加工表面的结构特点和产量等条件,再确定采用其中一种加工方案。主要表面的加工方法选定以后,再选定各次要表面的加工方法。4(4)在被加工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法分别初步选定以后,还应综合考虑为保证各加工表面位置精度要求而采取的工艺措施。例如几个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外圆或孔,应安排在同一工序的一次装夹中加工,这时就可能要对已选定的加工方法作适当的调整。(5)选择加工方法要考虑到生产类型,即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高效率的专用机床和组合机床及先进的加工方法。如加工内孔可采用拉床和拉刀;轴类件加工可采用半自动液压仿形车床。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一般采用通用机床和工艺装备进行加工。
5、(6)选择加工方法应考虑零件结构、加工表面的特点和材料性质等因素。零件结构和表面特点不同,所选择的加工方法也不同,如位置精度要求高的或在直径的孔,最好的加工方法是镗孔。考虑工件材料的选择,对淬硬工件应采用磨削加工;但对有色金属件的加工不宜用磨削,一般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精细车削加工。5(7)选择加工方法还要考虑本厂的现有设备等生产条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也应注意不断对原有设备和工艺技术的改造,逐步采用亲技术和提高工艺水平。(8)一个零件通常是由许多表面所组成,但各个表面的几何性质不外乎是外圆、孔、平面及各种成形表面等。因此,熟悉和掌握这些典型表面的各种加工方案对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6、。工件上各种典型表面所采用的典型工艺路线如表7-5及表7-6所示,可供选择表面加工方法时参考。6表表7-5外圆及内孔表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外圆及内孔表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7续表续表7-5外圆及内孔表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外圆及内孔表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8表表7-6 平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平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9续表续表7-6 平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平面的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07.4.2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按粗精分开的原则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零件加工工艺按粗精分开的原则划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零件加工工艺过程通常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过程通常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粗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此阶
7、段的主要任务是切除各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切除各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并加工出精基准。粗加工所能达到的精度较低(一般在并加工出精基准。粗加工所能达到的精度较低(一般在IT12级以下)、表面粗糙度值较大(级以下)、表面粗糙度值较大(Ra为为5012.5m)。)。其主其主要任务是设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要任务是设法获得较高的生产率。11(2)半精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使主要表面消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使其达到一定的精度,为精加工作好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钻、攻丝、铣键槽等)。表面经半精加工后,精度可达IT10IT12级,粗糙度Ra值则为6.33.
8、2m。(3)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 此阶段的任务是保证各主要加工表面达到图纸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精加工切除的余量很少。表面经精加工后可以达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值(IT7IT10级、Ra1.60.4m)。12(4)光整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 对于精度要求很高(IT5级以上)、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很小(Ra0.2m以下)的零件,必须有光整加工阶段。光整加工的典型方法有珩磨、研磨、超精加工及镜面磨削等。这些加工方法不但能降低表面粗糙度值,而且能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但多数都不能提高位置精度。划分加工阶段的必要性在于:(1)保证加工质量。由于粗加工阶段切除的金属较多,产生的切削力和切削热也较大
9、,同时也需要较大的夹紧力,而且粗加工后内应力会重新分布,在这些力的作用下,工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如果对要求较高的加工表面一开始就精加工到所要求的精度,那么,其他表面粗加工所产生 变形就可能破坏已获得的加工精度。因此,划分加工阶段,通过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可使粗加工引起的误差得到纠正。13(2)合理地使用机床设备。粗、精加工分开,粗加工使用大功率机床,可充分发挥机床的效能;精加工使用精密机床,可以保证零件的精度要求,又有利于长期保持机床的精度,达到合理地使用机床设备。(3)粗、精加工分开,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的缺陷(如气孔、砂眼等),及时修补或报废,避免工时浪费。(4)表面粗精工安排在最后,可避免或减少
10、在夹紧和运输过程中损伤已精加工过的表面。147.4.3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工序集中的特点工序集中的特点(1)采用高效率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可提高生产率、减)采用高效率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可提高生产率、减少机床数量和生产面积。少机床数量和生产面积。(2)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次数。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加工多)减少了工件的装夹次数。工件在一次装夹中可加工多个表面,有利于保证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减少装个表面,有利于保证这些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减少装夹次数,也可减少装夹所造成的误差。夹次数,也可减少装夹所造成的误差。(3)减少工序数目,缩短了工艺路线,也简化了生产计划)减少工序数目,
11、缩短了工艺路线,也简化了生产计划和组织工作。和组织工作。(4)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较复杂,生产准备周期长,更换)专用设备和工艺装备较复杂,生产准备周期长,更换产品较困难。产品较困难。15(1)设备和工艺装备比较简单,调整比较容易。(2)工艺路线长,设备和工人数量多,生产占地面积大。(3)可采用最合理的切削用量,减少基本时间。(4)容易变换产品。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类型、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生产批量小时,多采用工序集中。生产批量大时,可采用工序集中,也可用工序分散。由于工序集中的优点较多以及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和柔性制造系统等的发展,现代生产多趋于工序集中
12、。2 2工序分散的特点工序分散的特点167.4.4工序顺序的安排工序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一个零件有许多表面要加工,各表面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一个零件有许多表面要加工,各表面机械加工顺序的安排应遵循如下原则:应遵循如下原则:(1)先基准面,后其他面)先基准面,后其他面。首先应加工用作精基准的表面,。首先应加工用作精基准的表面,以便为其他表面的加工提供可靠的基准表面,这是确定加以便为其他表面的加工提供可靠的基准表面,这是确定加工顺序的一个重要原则。工顺序的一个重要原则。(2)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零件的主要表面是加工精零件的主要表面是加工精度和
13、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面,它的工序较多,且加工的质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面,它的工序较多,且加工的质量对零件质量的影响甚大,因此应先进行加工。一些次要量对零件质量的影响甚大,因此应先进行加工。一些次要表面如紧固用的螺孔、键槽等,可穿插在主要表面加工中表面如紧固用的螺孔、键槽等,可穿插在主要表面加工中间或加工之后进行。间或加工之后进行。17(3)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具有平面轮廓尺寸较大的零件(如箱体),用平面定位比较稳定可靠,常用作主要精基准。因此,应先加工平面,后加工主要孔及其他表面,并易于保证孔与平面之间的位置精度。(4 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精加工
14、工序。技术要求较高的零件,技术要求较高的零件,其主要表面应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其主要表面应按照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的顺序安排,工、精加工、光整加工的顺序安排,使零件逐渐达到较高的加工质量。使零件逐渐达到较高的加工质量。18 热处理的目的在于改变工件材料的性能和消除内应力。热处理的目的不同,热处理工序的内容及其在工艺过程中所安排的位置不一样。(1)预备热处理 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前进行,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性能,削除毛坯制造时的内应力。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与正火,通常安排在粗加工之前,调质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以后进行。2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安排19(2)最终热处理 通
15、常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和磨削加工之前,目的是提高材料的强度、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调质、淬火、渗碳淬火等。有的零件,为了获得更高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更高的疲劳强度,还常常采用氮化处理。由于氮化层较薄,所以氮化处理后磨削余量不能太大,故一般安排在粗磨之后、精磨之前进行。为了消除内应力,减少氮化变形,改善加工性能,氮化前应对零件进行调质处理和去内应力处理。20(3)时效处理 时效处理有人工时效和自然时效两种,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毛坯制造和机械加工中产生的内应力。精度要求一般的铸件,只需进行一次时效处理,安排在粗加工后较好,可同时消除铸造和粗加工所产生的应力。有时为减少运输工作量,也可放在粗
16、加工之前进行。精度要求较高的铸件,则应在半精加工之后安排第二次时效处理,使精度稳定。精度要求很高的精密丝杆、主轴等零件,则应安排多次时效处理。对于精密丝杠、精密轴承、精密量具及油泵油嘴配件等,为了消除残余奥氏体,稳定尺寸,还要采用冰冷处理(冷却到7080,保温12h),一般在回火后进行。21(4)表面处理 某些零件为了进一步提高表面的抗蚀能力,增加耐磨性,常采用表面处理工序,使零件表面覆盖一层金属镀层、非金属涂层和氧化膜等。金属镀层有镀铬、镀锌、镀镍、镀铜及镀金、银等;非金属涂层有涂油漆、磷化等;氧化膜层有钢的发蓝、发黑、钝化,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等。零件的表面处理工序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
17、后进行。表面处理对工件表面本身尺寸的改变一般可以不考虑,但精度要求很高的表面应考虑尺寸的增大量。当零件的某些配合表面不要求进行表面处理时,则应进行局部保护或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予以切除。22 检验工序分加工质量检验和特种检验,它们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了各工序操作者自检外,下列场合还应考虑单独安排检验工序:零件从一个车间送往另一个车间的前后;零件粗加工阶段结束之后;重要工序加工的前后;零件全部加工结束之后。特种检验的种类很多,如用于检查工件内部质量的X射线检查、超声波探伤检查等,一般安排在工艺过程开始的时候进行。荧光检查和磁力探伤主要用来检查工件表面质量,通
18、常安排在工艺过程的精加工阶段进行。密封性检验、工件的平衡及重要检验一般都安排在工艺过程的最后进行。3检验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安排237.4.5加工余量的确定加工余量的确定1加工余量的概念加工余量的概念加工余量一般分为加工总余量和工序间的加工余量。加工余量一般分为加工总余量和工序间的加工余量。每个工序切掉表面的金属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每个工序切掉表面的金属厚度称为该表面的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加工余量又分为最小余量、最大余量和公称余量。工序加工余量又分为最小余量、最大余量和公称余量。最小余量最小余量。是指该工序切除金属层最小厚度。对外表面。是指该工序切除金属层最小厚度。对外表面而言,相当于上工
19、序是最小工序尺寸,而本工序是最大尺寸而言,相当于上工序是最小工序尺寸,而本工序是最大尺寸的加工余量。的加工余量。最大余量最大余量 相当于上工序为最大尺寸而本工序为最小相当于上工序为最大尺寸而本工序为最小尺寸的加工余量尺寸的加工余量(这是对外表面而言。而内表面的上工序和这是对外表面而言。而内表面的上工序和本工序的尺寸大小正相反本工序的尺寸大小正相反)。24公称余量。公称余量。该工序的最小余量加上上工序的公差。该工序的最小余量加上上工序的公差。如图如图7-39所示为外表面加工顺序示意图。从图中可知:所示为外表面加工顺序示意图。从图中可知:Z=Zmin+1 Zmax=Z+2=Zmin+1+2 式中式
20、中Z本工序的公称余量本工序的公称余量 Zmin本工序的最小余量本工序的最小余量 Zmax本工序的最大余量本工序的最大余量1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2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252加工余量的确定查表法。确定工序间公称余量是以大量的生产实践和实验数据为基础,以表格的形式制订出工序间公称余量的标准,列入机械制造工艺手册。确定工序间公称余量时可以通过查表得到,此法应用较广。经验法。此法是根据工艺人员的经验确定工序间公称余量的方法。经验法较简单,但估计时为防止余量不足而产生废品,所以估计的余量偏大,此方法常用于单件小批生产。26计算法。根据影响加工余量因素的基础上,逐步计
21、算出公称余量。此方法计算出的余量较精确,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复杂,难以获得准确数据,所以很少使用。27 图7-44所示零件材料为T10A,头部需淬硬,小批生产。采用如下工艺路线:“车削淬火磨削”,试分析工艺路线有何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图图7-44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28 2.选择加工图7-45所示(a)与(b)零件时的粗基准,并说明理由。图图7-4529 拟定图7-46所示小轴的加工工艺路线。已知:毛坯为45钢38x156,大批量生产。图图7-46307.5数控加工数控加工7.5.1概述概述 可编程的由数字和符号实施控制的自动加工过程。利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的一种工艺方法。数控机床仍采用刀具和磨
22、具对材料进行切削加工,这点在本质上和普通机床并无区别,但在如何控制切削运动等方面则与传统切削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别。31 数控机床加工的主要特点如下:(1)加工的零件精度高 采用高精度的滚珠丝杠副传动,机床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都很高,具有加工过程自动检测和误差补偿等功能,因而能可靠地保证加工精度和尺寸的稳定性。(2)生产效率高 数控机床在加工中零件的装夹次数少,一次装夹可加工出很多表面,可省去划线找正和检测等许多中间工序。据统计,普通机床的净切削时间一般为1520,而数控机床可达6570,带有刀库可实现自动换刀的数控机床甚至可达7580。加工复杂零件时,效率可提高510倍。32(3)特别适合
23、加工形状复杂的轮廓表面 如利用数控车床加工复杂形状的回转表面和利用数控铣床加工复杂的空间曲面。(4)有利于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 目前在机械制造业中,CADCAM的应用日趋广泛,而数控机床及其加工技术正是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的基础。(5)初始投资大,加工成本高 数控机床的价格一般是同规格的普通机床的若干倍,机床备件的价格也很高,加上首件加工进行编程、调整和试加工等的准备时间较长,因而使零件的加工成本大大高于普通机床。337.5.2数控加工方法数控加工方法1平面孔系零件的加工平面孔系零件的加工这类零件若孔数较多,或孔位精度要求较高,这类零件若孔数较多,或孔位精度要求较高,均宜选用均宜选用点位直线控制的
24、数控钻床或数控镗床进行加工点位直线控制的数控钻床或数控镗床进行加工。这样不仅可。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而且还易于保证精度。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而且还易于保证精度。34 图7-48所示手柄的轮廓由三段圆弧组成,由于加工余量较大且不均匀,因此,比较合理的方案是先用直线、斜线程序车削掉图中所示的加工余量,再用圆弧程序精加工成形。图7-49所示的零件表面形状复杂,毛坯为棒料,加工余量不均匀,其粗加工路线按图中14依次分段加工,然后再换精车刀一次成形。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粗加工走刀次数应根据每次的切削深度决定。2 2旋转类零件的加工旋转类零件的加工图图7-48图图7-
25、4935 这类零件的轮廓多由直线和圆弧组成,一般在两坐标联动的铣床上加工。图7-50所示为铣削平面轮廓实例,工件轮廓由三段直线和两段圆弧组成,若选用的铣刀半径为R,则点画线为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当数控系统具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时可按其零件的轮廓编程;若数控系统不具有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则应以刀具中心轨迹编程。为保证加工平滑,应增加切入和切出程序段。若平面轮廓为非圆曲线,由于一般数控系统都只有直线和圆弧插补功能,则都用用圆弧和直线去逼近。3 3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平面轮廓零件的加工36图图7-5037用数控机床加工立体曲面时,应根据曲面形状、机床功能、刀具形状以及零件的精度要求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械制造 工艺 教案 第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