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育种1.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选择育种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育种1.ppt(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4 引种和选择育种引种和选择育种 4.1 引种和驯化4.2 选择育种返回4.1 引种和驯化4.1.1 引种的概念引种的概念所谓引种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或有价值的品种资源,经过试验成功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或作为选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4.1.2 引种的作用和意义引种的作用和意义(一)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二)扩大良种的种植面积延伸作物种植界限(三)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四)充实育种资源 4.1.3.1作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类型 作物的生态环境 作物的生态:是指作物在某一环境条件作用下,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状态。也就是它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即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处的
2、环境。在生态环境中对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明显影响和直接为作物所同化的环境因素,就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但是任何一个生态因素都不能单独的对作物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的地段内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复合体。并对作物起综合作用,生态环境因地而异,也因时而异。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生态环境。我们把作物或品种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表现生育正常的反映成为生态适应性。4.1.3 引种的理论依据引种的理论依据 4.1.3.2 作物生态类型作物生态类型 对于某一种作物他所处的生态因素大致相同的地区称之为生态地区(简称生态区)。同一种作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其品种的特征特
3、性表现不同,因而可以把其分为不同品种类型。所以说作物生态类型(简称生态型)就是一种作物中在一定的生态地区形成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生产要求最相适应的品种类型。也就是说每一个生态类型都是同每一个生态区的自然条件、栽培条件及生产要求相适应的,不同的生态条件形成不同的生态类型。对于同一生态型(或同一生态区)的品种来说它们对光、温的效应生育期的长短,各种抗性的表现都是比较一致的。但不是绝对的。生态型是在光照、温度、雨量、病害等因素作用下长期形成的。对某一作物来说它是在自然条件下经自然选择和栽培条件下经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因此上说,一定生态型的品种,对其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条件具有最达的适应性;生态型
4、相似的品种,也具有相近和相似的适应性。4.1.4 纬度、海拔与日照,温度和雨量的关系纬度、海拔与日照,温度和雨量的关系 作物的引种,受气候因素和土地因素的影响。但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光照,温度。而且它们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呈规律性的变化。(一)纬度、海拔与日照的关系(一)纬度、海拔与日照的关系(二)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二)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三)我国雨量的分布(三)我国雨量的分布4.1.5 不同作物对温光的反应不同作物对温光的反应(一)不同作物对温度的反应:作物对温度的反应称为感温性。根据作物或品种类型对温度反应的强弱。可分为敏感型和迟钝型两类。有些作物通过春化阶段要求低温。否则会延
5、迟发育过程或不能通过春化阶段。但同一类型作物由于生态类型不同对低温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如小麦根据其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条件和时间长短而分为春性,弱冬性,冬性等不同类型。对低温反应迟钝(感温性弱)的品种类型引种范围较大(如春小麦)。相反,另一些作物通过春化阶段要求较高的温度,否则延缓其发育。因此,引种时必须注意两地的温度条件不能相差太大。(二)不同作物对光照的反应:(二)不同作物对光照的反应:作物对光照的反应称为感光性。长日照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等)在长日照条件下发育快。光照时间缩短其发育延迟。而短日照作物则与此相反。还有一些作物对光照的反映不明显,我们称为中间型作物。4.1.6 引种的
6、规律引种的规律4.1.6.1 不同纬度南北相互引种的反应不同纬度南北相互引种的反应 短日照作物的引种:南种北引表现生育延长,抽穗推迟,但植株变高穗增多,粒增大,病虫减少等,因此要引地早熟或对短日照反应迟钝的品种。而北种南引表现早熟往往植株变矮,分蘖减少,穗短粒少,粒小导致减产因此要引种晚熟品种,并增加水肥。一般来说,对于短日照作物由南向北引种如栽培技术适宜引种较易成功,由此向南引种生态型相似的品种也可以成功。长日照作物南北的引种: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表现植株矮小,穗短粒少产量低且易受冻害不能安全越冬。而北种南引,往往不能抽穗开花。但春小麦的春化阶段短,要求温度范围较宽,较适应性强,引种的范围广
7、。中间性的作物引种范围较广,相互引种一般容易获得成功 总之,不同作物品种或类型对光照温度的反应不同。反应敏感的引种范围小,反应迟钝的引种范围大。4.1.6.2 纬度相同的不同地区间引种的反应纬度相同的不同地区间引种的反应 海拔相同地区间引种:纬度、海拔都相同的地区引种易成功。纬度偏低海拔偏高与纬度偏高海拔偏低的地区间引种也易成功。但也必须注意两地自然栽培条件的相似性。海拔不同地区间引种:纬度相同而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由于温度、光质的差别,故相互引种会使生育期等发生较大的变化。一般从低海拔地区(平原)向高海拔(山地、高原)引种,由于温度变低紫外线增强,使的作物的生育期延长,植株变矮。4.1.6.3
8、 我区主要作物引种的地区范围我区主要作物引种的地区范围 前面我们讲过,生态型相同或相似的品种,具有大致相似的适应性。所以,生态条件(因素)相同的地区,相互引种容易成功。据此,我区主要作物品种引种的方向是:小麦一般可在津、京、河北、山东 、陕北、胶东半岛(以东)引种,我区南部也可引种河北,山东,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天水,河南中北部的品种。玉米由于适应性较广,一般异地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大,我区可在东北各省、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引种。但应注意两地温度条件不能相差太大,纬度跨度也不能太大。要引种短光性弱的早熟品种。大豆可考虑在东北、河北、山西中北部及陕西等地引种短光性弱的早熟品种。4.1
9、.7 引种的原则引种的原则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2、要了解被引地区的生态条件,掌握引种规律、要了解被引地区的生态条件,掌握引种规律 3、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广三步走的原则、要坚持引种试验、繁殖推广三步走的原则 引入品种的试验:引进观察:引入的种子量要少(品种数可多一些)试种面积要小。生育期间进行观察鉴定。了解生育期产量性状、抗逆、适应性等,并与当地的当家品种作比较。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更进一步了解引入品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确定适宜的推广范围和相产的栽培技术特别突出的(试种时)。也可直接应用。繁殖推广及调种:急需时组织大量调种,但应注意质量做好防杂保纯工作。4、引种
10、要有组织的进行:统一组织领导规划下进行;建立严格引种手续和试验制度;大量调种前应经上级部门主管批准;迅速介绍资源。4.1.8 引种的注意事项引种的注意事项1、加强检疫工作、加强检疫工作 如线虫、如线虫、病等病等2、进行种子检验、进行种子检验3、引种与选择相结合、引种与选择相结合 复习思考题1、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在我国南北引种的变化如何?为什么发生变化?应怎样引种?2、海拔高低对作物引种有什么影响?怎样引种才能成功?3、引种的原则有那些?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4、应引种应注意哪些事项返回4.2 选择育种 利用作物品种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是所有作物育种最基本的,简易、快速而有效的途径。这是
11、最早采用的,而现在和将来仍不失其应用价值的育种途径。4.2.1 作物品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利用作物品种群体中的遗传变异及其利用 作物品种在种植或引种过程中,其群体内常会出现遗传变异。如果其中有符合育种需要的基因型,加以选择和试验,则可以省去人工创造变异这样繁重的工作环节,而直接进入育种试验程序。1、自然异交而引起基因重组,、自然异交而引起基因重组,作物品种在繁殖推广和引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异交,即使是自花授粉作物,其异交率也有 1%4%,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的异交率则更高。一个品种与不同基因型的品种或类型互交后,必然引起基因重组,而出现遗传变异。4.2.1.1 出现自然变异的原因作物品
12、种群体内出现自然变异的原因作物品种群体内发生自然变异的原因:发生自然变异的原因:2、自然变异,、自然变异,作物品种在繁殖和种植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作用,如受营养、温度、天然辐射、化学物质等不同因素的影响,都会发生突变;还有由于植株和种子内部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中的变化而发生自发突变;块茎和块根作物常会发生芽变等。虽然自然突 变率远小于人工诱发的突变率,但是自然突变体有时具有较大的育种利用价值。从不同生态地区引种中时常出现遗传变异。这或者由于原品种纯合程度不高,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露出其中的变异;或者由于生态条件差异较大,较易引起自然突变。只要所发生的变异有价值,就应不失时机地加以选择利用。3、新育
13、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新育成品种群体中的变异,这多半是由有些品种在其育成时,有的性状并未达到真正的纯合程度,以至在开始推广后仍然出现分离现象;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变异,其中有价值的变异也应注意研究利用。作物品种群体的自然变异,特别是在适应本地区条件的综合性状良好的品种群体中的自然变异;原有地方品种中所蕴藏的大量有利变异,在育种上往往都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因为在良好的遗传基础上如出现其某些优良的变异类型,从而进行选育,往往就能很快地育成符合生产发展所需要的新良种。当然,在品种群体中出现了个别的特殊优异的变异,如其综合性状不够理想或其他性状欠佳,也可提供杂交育种所需要的亲本材料。前者可以说是自然变
14、异在育种上的直接利用,后者可以说是其间接利用。4.2.1.2 自然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自然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直接利用自然变异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称为选择育种。育种。选择育种(breediIIg by selection)主要是通过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选择及其后代试验的育种途径,或称为系统育种 line(pedigree)breeding method ,即通过选择具有自通过选择具有自然变异的个体然变异的个体,可以追溯其系统来源的;对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可称为纯系
15、育种(pure line breeding)。国内外在开展作物育种的初期大都通过这种育种途径而取得实效;随着其他育种途径的开拓,依靠这种育种途径所育成和推广的品种数相对地减少,但只要有利的自然变异出现,是应该不失时机地采用这种简易有效的方 法,快速地育成新品种。性状鉴定是性状选择的依据,选择的效率主要决定于鉴定的手段及其准确性。4.2.2.1 性状鉴定的方法类别,性状鉴定的方法类别,性状鉴定方法,按所根据的性状、鉴定的条件、场所及手段等,有如下的类别:4.2.2 性状鉴定与选择性状鉴定与选择 1、按所根据的性状可分为、按所根据的性状可分为直接鉴定直接鉴定和和间接鉴定,间接鉴定,根据目标性状的直
16、接表现进行鉴定为直接鉴定(direct evaluation)。根据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评定该目标性状时,为间接鉴定(indirect evaluation)。直接鉴定的结果当然最可靠,但是有些性状的直接鉴定需要较大的样本、或者鉴定条件不容易创造、或者鉴定程序复杂、鉴定费时费工本等,则需要采用间接鉴定以适当代替直接鉴定,而最后结论还是要根据直接鉴定的结果。间接鉴定的性状必须与目标性状有密切而稳定的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而且其鉴定方法、技术必须具备微量、简便、快速、精确的特点,适于对大量育种材料早期进行选择,才有采用的价值。2、按鉴定的条件可分为、按鉴定的条件可分为自然鉴定自然鉴定与
17、与诱发鉴定,诱发鉴定,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因素的抗耐性,如为害因素在试验田地上经常充分出现,则可就地直接鉴定试验材料的抗耐性,这就是自然鉴定;否则就需要人工模拟为害条件,包括病虫的接种,使试验材料能够及时地充分表现其抗耐性,而获得鉴定结果,这就是诱发鉴定(evaluation by induction)。对当地关键性的灾害的抗耐性最后还是依靠自然鉴定,但是在人工控制下的诱发鉴定,可以提高选育工作的效率,保证及时进行。在利用诱发鉴定时,必须适当掌握所诱发的危害程度及全部诱发材料所处条件的一致性,危害的时期,以免发生偏差。3、根据鉴定的场所及手段可分为、根据鉴定的场所及手段可分为当地鉴定当地鉴定和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选择 育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