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未经允许 请勿转载 第二、六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总分:15分命题人: 卧龙寺中学 蔡红利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分经学文本的演变儒家通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经典学习和主体自觉实践而实现的,由此也产生了源远流长的“经学。作为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起源于子夏和荀子,并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两汉儒学处于独尊地位,“五经、“七经立于太学,“明经、“孝廉也设为察举科目,在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发挥了特殊作用。隋唐而下,经学与科举结合,对儒家通识教育的内容产生了重大影响。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唐初,太宗“以
2、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由此完成了经注的统一。高宗永徽四年五经正义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其后,又有贾公彦作周礼注疏与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称九经正义。唐代明经科,以九经取士,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至唐文宗太和年间,刻十二经,立石于国学,增加的论语、孝经和尔雅,均成为了教学材料。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是对汉代以来经学的一次大总结。清代经学家皮锡瑞如此评析:“自正义定本颁
3、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也有学者认为,“正义对经、注起了详解作用,有益于普及文化教育,但士人多以读经为敲门砖,并不以学术论争为意,从而造成了经典注疏的停滞。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始兴,不信前人注疏,务出新义。熙宁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当时规定:“进士罢诗赋、帖经、墨义,各占治诗、书、易、周礼、礼记一经,兼以论语、孟子。其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春秋大义难知,不利“经术造士;春秋经传言灾异,不利变法;依春秋大义治狱,与王安石以法治罪相冲突。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学校,作为士子惟一“经术和
4、科举考试标准。实际上,这是新集体思想的结晶。“过分热衷于将一家注经之学定于一尊的作法是导致王安石失败的原因之一。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此后,经学文本进一步发展。朱熹从礼记中选出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读书人的必修教学材料,也是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为适应读书应举的需要,宋代以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学资料流行于世,清代曾有弟子规读本。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以下对 “经学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起源于子夏和荀子的经学,随着时代发展教育变革而演化成了一门训解、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B经学在两汉时处于独尊地位,隋唐后因与科举结合而对儒家通识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
5、唐宋后数百年间,五经正义一直是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也是天下士子谨守的官书。D经学文本经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四书集注是以后封建时代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以下不属于“经学文本重大发展的人和事的一项为哪一项A.唐太宗命孔颖达与诸儒撰定的五经正义在唐高宗永徽四年颁行后,遂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经说。B.贾公彦、杨士勋、徐彦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又拓展了经学文本,九经正义成为唐代明经科取士的经说。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北宋庆历间,王安石改制,废置仪礼学官,而改以周礼取士,并未将春秋列于学官。D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并作四书集注,这是元、明、清的必修教学材料和和科举考试的法定标准。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3
6、.以下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论语是经唐代学者整理的经学文本,被列为经学教学材料是在唐文宗太和年间。B 唐太宗和唐文宗,都十分重视对儒家经典的训解、阐述,并完成了经注的统一,推动了经学的发展。C北宋庆历以后,疑古之风兴盛,王安石自撰三经新义颁行天下,其根本目的在于推翻前人经学的文本。D.宋以后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学资料之所以流行于世,与读书人适应科举的需要有着密切关系。二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以下问题。8分选段一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7、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选段二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孳孳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孟子尽心上注术:方法。容光:细小的缝隙。科:坑洼。成章:通晓文理。达:通达。彀率:拉弓的标准。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以下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分孟子认为,只有大海才能吸引观水之人,只有圣人的言论才能吸引求学之人。因此,见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君子志于道,不能半途而废,应该像日月,连
8、细小的缝隙都照到;应该像流水,不注满坑洼就不再前行。C孟子告诉人们,君子志于道,应追求那些如大海般广博宏大的道,并且通过不断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道的养成,要依靠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日常学习,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达到通达的境界。5.以下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公孙丑赞赏“道是伟大而美的,但是如同登天一样,让人觉得高不可攀。如果不降低标准,人们也许难以勤勉地追求。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B针对公孙丑的言论,孟子认为“道是不能降格以求的,不能因为“道太崇高或者追求“道有困难就降低标准。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君子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人对“道的追求,
9、要注重传授的方法,要给人留下思考和理解的空间。.孟子将君子比作“大匠“后羿,以说明君子是不会贸然改变“道的标准的。君子站在大路中央,发现资质能力都很强的人,就带领他们学习“道。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6结合这两篇选文,谈谈该怎样进行“道的培养?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题。1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
10、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孟轲,驺z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11、。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注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比:为,替。耨:nu,锄草。7.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不夺不餍 餍:满足。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悌:孝敬父母。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 务:努力从事。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序:依次序整理。.以下各组
12、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B 夫谁与王敌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C. 南辱于楚 得复见将军于此D.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9.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为哪一项分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故曰:“仁者无敌。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A. B. . D.1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分 .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未经许可
13、 请勿转载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题雪中芭蕉林清玄王维有一幅画雪中芭蕉,是中国绘画史里争论极多的一幅画,他在大雪里画了一株翠绿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则又是南方热带的
14、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里不死呢?这就是历来画论所争执的重心,像渔洋诗话说他“只取远神,不拘细节。沈括的梦溪笔谈引用张彦远的话说他“王维画物,不问四时,桃杏蓉莲,同画一景。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但是后代喜欢王维的人替他辩护的更多,宋朝朱翌的猗觉寮杂记说,“右丞不误,岭外如曲江,冬大雪,芭蕉自若,红蕉方开花,知前辈不苟。明朝俞弁的山樵暇语谈到这件事,也说都督郭鋐在广西“亲见雪中芭蕉,雪后亦不坏也。明朝的王肯堂郁冈斋笔麝为了替王维辩护,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梁朝诗人徐 好的一首诗,“拔残心于孤翠,植晚玩于冬余。枝横风而色碎,叶渍雪而傍孤,来证明雪中有芭蕉是可信的;一是松江陆文裕宿建阳公馆时“闽中大雪,
15、四山皓白,而芭蕉一株,横映粉墙,盛开红花,名美人蕉,乃知冒着雪花,盖实境也。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这原来是很有力的证据,说明闽中有雪中的芭蕉,但是清朝俞正燮的癸已存稿又翻案,意见与明朝谢肇 的文海披沙一样,认为“如右丞雪中芭蕉,虽闽广有之,然右丞关中极雪之地,岂容有此耶。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我整理了这些对王维一幅画的诸多讨论,每个人讲得都很有道理,可惜王维早就逝去了,否则可以起之于地下,问他为什么在雪中画了一株芭蕉,引起这么多人的争辩和烦恼。我推想王维在作这幅画时,可能并没有那么严肃的想法,他只是作画罢了,在现实世界里,也许“雪和“芭蕉真是不能并存的,但是画里为什么不可以呢?未经许可 请勿转载记得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先秦 诸子 选读 第二 单元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