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第1讲 数学建模简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第1讲 数学建模简介.ppt(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数学建模简介数学建模简介 数学建模简介数学建模简介 1.关于数学建模关于数学建模 2.数学建模实例数学建模实例 3.数学建模论文的撰写方法数学建模论文的撰写方法A.人口预报问题人口预报问题B.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C.双层玻璃的功效双层玻璃的功效1.什么是数学模型?什么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对于现实世界的一个特定对象特定对象,一个特定目的特定目的,根据特有的内在规律内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必要的假设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数学结构 简单地说:就是系统的某种特征的本质的数学表达式(或是用数学
2、术语对部分现实世界的描述),即用数学式子(如函数、图形、代数方程、微分方程、积分方程、差分方程等)来描述(表述、模拟)所研究的客观对象或系统在某一方面的存在规律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2.什么是数学建模什么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即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后,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 观点:观点:“所谓所谓高科技高科技就是一种就是一种数学技术数学技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其实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可以说有了数学并需要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一定要用数学的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
3、这种刻划的数学表述的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其过程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模型一经提出,就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计算、证明等)来求解并验证,其中大量的计算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高性能的计算机的出现使数学建模这一方法如虎添翼似的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掀起一个高潮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将各种知识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是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备手段之一.二二、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并没有一定的模式,但一个理想的模型应能反映系统的全部重要特征特征:模型的可靠性可靠性和模型的使用性使用性建模的一般方法:机理分析 测试分析方法 机机理理分
4、分析析:根据对现实对象特性的认识,分析其因果关系,找出反映内部机理的规律,所建立的模型常有明确的物理或现实意义 测测试试分分析析方方法法: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黑箱”系统,内部机理无法直接寻求,通过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按照事先确定的准则在某一类模型中选出一个数据拟合得最好的模型 测试分析方法也叫做系统辩识系统辩识 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模型的结构,用系统测试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也是常用的建模方法 在实际过程中用那一种方法建模主要是根据我们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程度和建模目的来决定机理分析法建模的具体步骤大致可见右图符合实际不符合实际交付使用,
5、从而可产生经济、社会效益实际问题抽象、简化、假设 确定变量、参数建立数学模型并数学、数值地求解、确定参数用实际问题的实测数据等来检验该数学模型建模过程示意图 模型模型 数学模型的分类:数学模型的分类:按研究方法和对象的数学特征分:初等模型、几何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图论模型、逻辑模型、稳定性模型、扩散模型等 按研究对象的实际领域(或所属学科)分:人口模型、交通模型、环境模型、生态模型、生理模型、城镇规划模型、水资源模型、污染模型、经济模型、社会模型等三、数学模型及其分类三、数学模型及其分类四、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四、近几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 返回返回1.指数增长模型指数
6、增长模型(马尔萨斯人口模型):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Malthus17661834)于1798年提出2.阻滞增长模型阻滞增长模型(logistic模型)3.更复杂的人口模型更复杂的人口模型 随机性模型、考虑人口年龄分布的模型等 可见数学模型总是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使之能符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人口模型1.如何预报人口如何预报人口?要预报未来若干年的人口数,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今年的人口数和今后这些年的增长率(即人口出生率减死亡率),根据这两个数据进行人口预报是很容易的记今年人口为 ,k 年后人口为 ,年增长率为r,则预报公式为:预报正确的条件:年增长率r保持不变数学建模实例数学建模实例 2.椅子能在不
7、平的地面上放稳吗?椅子能在不平的地面上放稳吗?把四只脚的椅子往不平的地面上一放,通常只有三只脚着地,放不稳,然而有人认为只要稍挪动几次,就可以四脚着地,放稳了,对吗?问题分析问题分析模模型型假假设设通常通常 三只脚着地三只脚着地放稳放稳 四只脚着地四只脚着地 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点接触,四脚四条腿一样长,椅脚与地面点接触,四脚连线呈正方形连线呈正方形;地面高度连续变化,可视为数学上的连续地面高度连续变化,可视为数学上的连续曲面曲面;地面相对平坦,使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地面相对平坦,使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只脚同时着地。只脚同时着地。模型构成模型构成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
8、来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来 椅子位置椅子位置利用正方形利用正方形(椅脚连线椅脚连线)的对称的对称性性xBADCODC B A 用用(对角线与对角线与x轴的夹角轴的夹角)表示椅子位表示椅子位置置 四只脚着地四只脚着地距离是距离是 的函数的函数四个距离四个距离(四只脚四只脚)A,C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f()B,D 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两脚与地面距离之和 g()两个距离两个距离 椅脚与地面距离为零椅脚与地面距离为零正方形正方形ABCD绕绕O点旋转点旋转正方形正方形对称性对称性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示出来用数学语言把椅子位置和四只脚着地的关系表
9、示出来f(),g()是是连续连续函数函数对任意对任意,f(),g()至少一个为至少一个为0数学数学问题问题已知:已知:f(),g()是是连续函数连续函数;对任意对任意,f()g()=0;且且 g(0)=0,f(0)0.证明:存在证明:存在 0,使,使f(0)=g(0)=0.模型构成模型构成地面为连续曲面地面为连续曲面 椅子在任意位置椅子在任意位置至少三只脚着地至少三只脚着地模型求解模型求解给出一种简单、粗糙的证明方法给出一种简单、粗糙的证明方法将椅子将椅子旋转旋转900,对角线,对角线AC和和BD互换。互换。由由g(0)=0,f(0)0,知,知f(/2)=0,g(/2)0.令令h()=f()g
10、(),则则h(0)0和和h(/2)0.由由 f,g的连续性知的连续性知 h为连续函数为连续函数,据连续函数的基本性据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质,必存在必存在 0,使使h(0)=0,即即f(0)=g(0).因为因为f()g()=0,所以所以f(0)=g(0)=0.评注和思考评注和思考建模的关键建模的关键 假设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假设条件的本质与非本质 考察四脚呈长方形的椅子考察四脚呈长方形的椅子 和和 f(),g()的确的确定定3.双层玻璃的功效双层玻璃的功效 北方城镇的有些建筑物的窗户是双层的,即窗户上装两层厚度为d的玻璃夹着一层厚度为l的空气,如左图所示,据说这样做是为了保暖,即减少室内向室外的热量
11、流失 我们要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热量通过窗户的热传导(即流失)过程,并将双层玻璃窗与用同样多材料做成的单层玻璃窗(如右图,玻璃厚度为2d)的热量传导进行对比,对双层玻璃窗能够减少多少热量损失给出定量分析结果 返回返回2d墙墙室室内内 T1室室外外 T2dd墙墙l室室内内 T1室室外外 T2问问题题双层玻璃窗与同样多材料的单层双层玻璃窗与同样多材料的单层玻璃窗相比,减少多少热量损失玻璃窗相比,减少多少热量损失假假设设热量传播只有传导,没有对流热量传播只有传导,没有对流T1,T2不变,热传导过程处于稳态不变,热传导过程处于稳态材料均匀,热传导系数为常数材料均匀,热传导系数为常数建建模模热传导定律热传
12、导定律Q1Q2Q 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导的热量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传导的热量 T温差温差,d材料厚度材料厚度,k热传导系热传导系数数dd墙墙l室室内内 T1室室外外 T2Q1TaTb记双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记双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1Ta内层玻璃的外侧温度内层玻璃的外侧温度Tb外层玻璃的内侧温度外层玻璃的内侧温度k1玻璃的热传导系数玻璃的热传导系数k2空气空气的热传导系数的热传导系数建模建模记单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记单层玻璃窗传导的热量Q22d墙墙室室内内 T1室室外外 T2Q2双层与单层窗传导的热量之比双层与单层窗传导的热量之比k1=4 10-3 8 10-3,k2=2.5 10-4,k1/k2=16
13、32对对Q1比比Q2的的减少量减少量作最保守的估计,作最保守的估计,取取k1/k2=16建模建模hQ1/Q24200.060.030.026模型应用模型应用取取 h=l/d=4,则则 Q1/Q2=0.03即双层玻璃窗与同样多材即双层玻璃窗与同样多材料的单层玻璃窗相比,可料的单层玻璃窗相比,可减少减少97%的热量损失。的热量损失。结果分析结果分析Q1/Q2所以如此小,是由于层间空气极低的热传所以如此小,是由于层间空气极低的热传导系数导系数 k2 2,而这要求空气非常干燥、不流通。而这要求空气非常干燥、不流通。房间通过天花板、墙壁房间通过天花板、墙壁 损失的热量更多。损失的热量更多。双层窗的功效不会如此之大双层窗的功效不会如此之大 怎样撰写数学建模的论文?怎样撰写数学建模的论文?1.摘要摘要:问题、模型、方法、结果问题、模型、方法、结果2.问题重述问题重述4.分析与建立模型分析与建立模型5.模型求解模型求解6.模型检验模型检验7.模型推广模型推广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9.附录附录实例实例3.模型假设模型假设 返回返回谢谢 谢!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