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两晋南北朝教育.ppt
《国两晋南北朝教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两晋南北朝教育.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的教育 教育系 袁强第一节第一节 秦汉文化教育政策秦汉文化教育政策一、秦朝的文化政策一、秦朝的文化政策(一)书同文(一)书同文n n “言语异声,文字异型言语异声,文字异型言语异声,文字异型言语异声,文字异型”n n 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二)行同伦(二)行同伦(三)设三老以掌教化(三)设三老以掌教化(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n n李斯李斯李斯李斯 :私学师古非今,扰乱视听,非议法教。进而:私学师古非今,扰乱视听,非议法教。进而提出提出 “挟书挟书”之策之策 。n n公元前公元前212212年,有儒生诽谤
2、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大年,有儒生诽谤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大肆株连搜捕,发生了坑杀(活埋)肆株连搜捕,发生了坑杀(活埋)460460个儒生的极端个儒生的极端事件。事件。(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n n“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二、汉代二、汉代“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文教政策的确立n n汉初统治者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黄老学说学说(道家为核心,融合其他)。n n在文教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三大建议,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思考:思考: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哪些优势?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哪些优势?n n(一)设五经博士
3、(一)设五经博士n n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136年)年)年)年)“置五经博士。置五经博士。置五经博士。置五经博士。”n n(二)建立博士弟子制(二)建立博士弟子制 n n元朔五年(前元朔五年(前元朔五年(前元朔五年(前124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
4、,由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n n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n n(三)以儒术
5、取士(三)以儒术取士 n n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察举最盛的孝廉科,就是选取具备儒家的“孝孝”、“廉廉”美德的人士美德的人士n n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而明经科则是专取通晓一门儒经的学者n n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太学生通过考课,通一经者即补为官。n n(四)视学制度(四)视学制度作用和影响作用和影响 :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一是确立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二是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汉代教育制度和察举选士制度汉代教育制度和察举选士制度 n n一、一、汉代的教育体制汉代的教育体制 官官 学学私私
6、学学中央官学中央官学 太学 鸿都门学 宫邸学 地方官学地方官学 初级程度的蒙学初级程度的蒙学(书馆)(书馆)高级程度的经师收徒讲学高级程度的经师收徒讲学(经馆)(经馆)n n二、汉代的官学二、汉代的官学n n(一)太学(一)太学 n n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朝廷为博士置弟子50人,这是汉代太学建立的标志。,也标志着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n1、设置时间和发展:、设置时间和发展:n2、太学的教师与学生:、太学的教师与学生:博士(博士首席西汉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和博士弟子(东汉时称“诸生”或“太学生”)。n3、太学的教学内容:、太学的教学内容:从今文经学到古文经
7、学。n 今文经学微言大义,谶纬迷信官学n 古文经学训诂考据,文字名物私学n4、太学的教学形式:、太学的教学形式:个别教学、大都授、次第相传。n5、太学的教学风气:、太学的教学风气:重师法和家法。n6、太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太学的考试制度和方法:“设科射策”。n n(二)专门学校(二)专门学校n n宫邸学宫邸学 汉明帝时期创设汉明帝时期创设“四姓小侯学四姓小侯学”,是,是贵族教育的体现,培养贵族教育的体现,培养“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篆者”;以宫人为教育对象的以宫人为教育对象的宫廷学校。宫廷学校。n n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8、(公元178178年),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年),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n n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学生专习辞赋、小说、尺牍、画、书法等。n n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鸿都门学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它打破以儒家经典为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国学唯一教学内容的旧传统,不仅为汉代建立了崭新的教育体制,也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新的教育体制,也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开辟了专科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学校培养文学艺术人才的新纪元。n n(三)地方学校(三)地方学校n n文翁兴学: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欲移风
9、易俗,推行教化,先从郡吏中选派聪慧者十余人到长安,就学于博士,这可谓最早的委托培养措施。n n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颁布地方官学学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普遍设学: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三、汉代的私学三、汉代的私学 n n1、初级程度的蒙学n n西汉初,塾师将秦代留下的三种识字课本西汉初,塾师将秦代留下的三种识字课本苍颉苍颉、爰爰历历、博学博学合并为合并为苍颉篇苍颉篇。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汉武帝时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凡将篇,元帝时史游作,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篇急就篇,成帝时李长作,成帝时李长作元尚篇元尚篇。王莽当政时,扬雄作。王莽
10、当政时,扬雄作训纂篇训纂篇。n n初级程度的蒙学还有初级程度的蒙学还有“乡塾乡塾”。“乡塾乡塾”的教师称的教师称“塾师塾师”或或“孝经师孝经师”,主要教学,主要教学孝经孝经、论语论语。n n2、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高级程度的专经研习n n“经馆经馆”、“精舍精舍”、“精庐精庐”n n“著录弟子”n n“及门弟子”n n“次相授受”(“转相传授”)思考:转相传授的优缺点思考:转相传授的优缺点四、汉代的察举选士制度四、汉代的察举选士制度 n n(一)察举制度的创立(一)察举制度的创立 n n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察举作为一种制度,是在汉武帝时期确立下来的。汉书汉书 武帝纪武帝
11、纪载:建元元年(前载:建元元年(前140140年)冬,武帝诏年)冬,武帝诏“举贤良方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正直言极谏之士”。n n(二)察举的科目(二)察举的科目n n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两大类:常科常科 和特科和特科n n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还有秀才、明经、童子科察举常科中最主要的是孝廉科,还有秀才、明经、童子科等科目。等科目。n n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特科中最主要的科目、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陕西省委把陕西省委把“孝廉孝廉”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作为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准 n n中
12、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谈到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时表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谈到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时表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谈到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时表示: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谈到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时表示:各级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组织者,各级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组织者,各级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组织者,各级领导干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强组织者,也该是群众公认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荣辱不分、德行也该是群众公认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荣辱不分、德行也该是群众公认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荣辱不分、德行也该是群众公认的有人格魅力的人。那些
13、荣辱不分、德行不良、不敬不孝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不良、不敬不孝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不良、不敬不孝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不良、不敬不孝的人,绝不能提拔重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n n首先,它是一种提醒。将道德标准纳入考核标准,是一种首先,它是一种提醒。将道德标准纳入考核标准,是一种事前的提醒,它提醒为政者在取得职位前应认识到,丧失事前的提醒,它提醒为政者在取得职位前应认识到,丧失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就是丧失了为官的前提条件。试想,了基本的道德水准,就是丧失了为官的前提条件。试想,一个荣辱不分、德行不良、连自己父母都不关爱的人,又一个荣辱不分、德行不良、连自己父母都不关爱的
14、人,又怎能指望他亲民如水、造福一方呢怎能指望他亲民如水、造福一方呢?n n同时,它也是一种激励。道德考核使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同时,它也是一种激励。道德考核使具有较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的人能够实现其为官谋政的愿望,这无疑会激发道德水准的人能够实现其为官谋政的愿望,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强烈的道德意识。人们强烈的道德意识。n n(三)察举的流弊(三)察举的流弊n n意义:重视品行才绩,广开才路,不拘一格;建立严格的察举法规。n n局限:选举大权为权门势家所把持;重德轻才,使评价带有虚伪性和主观随意性;多途求贤保持了特权。n n“遗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n n“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
15、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第三节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教育魏晋南北朝教育 n n一、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一、学校设置上的新举措 n n(一)立国子学与太学并列 n n西晋时期,在统治阶级内部形成一个贵族阶层门阀世族。为了保证他们受教育的特权,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在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四年(278年)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助教十五人,以教生徒。n n(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二)郡国学校制度的建立 n n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北魏统治者又重视经学,不仅设立了国子学和太学,献文帝天安元年(学,献文帝天安元年(466466年)还普遍设置了州年)还普遍设置了州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
16、教育制度。郡学,并建立了郡国学校教育制度。n n北史北史 高允传高允传记载,当时规定大郡立博士记载,当时规定大郡立博士2 2人,人,助教助教4 4人,学生人,学生100100人;次郡立博士人;次郡立博士2 2人,助教人,助教2 2人,人,学生学生8080人;中郡立博士人;中郡立博士1 1人,助教人,助教2 2人,学生人,学生6060人;人;下郡立博士下郡立博士1 1人,助教人,助教1 1人,学生人,学生4040人。人。n n(三)专门学校的设置(三)专门学校的设置 n n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三国魏明帝置律博士,教授刑律,招收律学弟子。这是我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学弟子。这是我
17、国古代法律分科设学之始。n n宋文帝元嘉二十年(宋文帝元嘉二十年(443年)开设医学,这年)开设医学,这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是我国医学专科教育之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专科学校。早的医学专科学校。n n南朝宋文帝元嘉十五年(438年),下令在京师开设“四学”。玄学、史学、文学、儒学“四学”,是我国最早的分专业的综合学校。二、二、“九品中正九品中正”选士制度选士制度 n n(一)设置中正官(一)设置中正官(一)设置中正官(一)设置中正官n n(二)品第人物(二)品第人物(二)品第人物(二)品第人物n n中正负责查访本籍贯的士人,了解其家世和德才表现,并中正负责查访本籍贯的士人,了
18、解其家世和德才表现,并作出评价。作出评价。“家世家世”也称也称“品品”,才德称,才德称“状状”,中正官,中正官根据士人的根据士人的“品品”、“状状”评定品级。具体分为九品:上评定品级。具体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n n(三)按品授官(三)按品授官(三)按品授官(三)按品授官n n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小中正报大中正,大中正报司徒,司徒呈吏部待用。吏部根据中正品第的等级授官,一般来说,用。吏部根据中正品第的等级授官,一般来说,品第越高官职越大。品第越高官职越大。“三年不窥园”董仲舒提出
19、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教化、正万民”和“改革选士制度”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他一生著作甚丰,但绝大部分失传了,现存仅有春秋繁露一书和史记儒林列传及汉书董仲舒传中的有关资料。第四节第四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政治、哲学思想(一)董仲舒的生平和政治、哲学思想董仲舒董仲舒(公元前公元前179一公元前一公元前104),广川,广川(今河北省景县境内今河北省景县境内)人,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汉代孔子汉代孔子”之称。之称。在哲学上,董仲舒是个地道的神学唯心主义者。“天天者者,万万物物之之祖祖,万万物物非非天天不不生生
20、。”(春秋繁露顺命)“为为人人者者天天也也,人人之之为为人人本本于于天天,天天亦亦人人之之曾曾祖祖父父也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他以天人同类为根据,提出了“天天人人感感应应论论”和“君君权权神授神授”的思想。在政治方面,他强调“德治”和“法古”。“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春秋繁露阳尊阴卑)“阳阳为为德德,阴阴为为刑刑,刑刑主主杀杀而而德德主主生生以以此此见见天天之之任任德德不不任任刑刑也也”,王王者者应应“承承天天意意以以从从事事,故故任任德德教教而而不不任任刑刑”(汉书董仲舒传)。“教教,政政之之本本也也;
21、狱狱,政政之之末末也也。其其事事异异域域,其其用用一一也也。”(春秋繁露精华)提出“独尊儒术”。他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即“三纲”。同时又提出:“仁、义、礼、智、信”这五条社会道德规范。另外,董仲舒还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出发,提出了“奉天法古”的主张。(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二)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1、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董仲舒将人性分为性和情两个方面。性又被称为仁气,“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情又被称为贪气。“人之诚有贪有仁,仁贪之气,两在于身”。“性三品性三品性三品性三品”说说说说即把人性分为即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和和
22、“斗筲之性斗筲之性”三种。三种。“中民之性中民之性”代表万民之性,是教育的主代表万民之性,是教育的主要对象。要对象。“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今万民之性,待外教然后能善。”(春秋繁露春秋繁露深察深察名号名号)他还从他还从“德治德治”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张的观点出发,强调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主张“兴教化、正万民兴教化、正万民”,通过,通过“教化教化”,实现国家的,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长治久安”。“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
23、废而奸邪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汉书汉书董仲舒董仲舒传传)2、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思想、关于教育目的和内容的思想 董仲舒主张的教育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董仲舒主
24、张的教育内容就是儒家的经典和伦理道德思想体系。“春秋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诗诗书书序其志,序其志,礼礼乐乐纯其美,纯其美,易易春秋春秋明其知明其知
25、(智智)。”(春秋繁露玉杯)重视音乐教育。重视音乐教育。“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其化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人也著。故声发于和而本于情,接于肌肤,臧于骨髓。故王道虽微缺,而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管弦之声未衰也。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然而乐颂遗风犹有存者,是以孔子在齐而闻子在齐而闻韶韶也。也。”(汉书董仲舒传)3、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仁之于人,义之于我者,不可不察也。众人不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两晋 南北朝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