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详解 答案详解 第一部分 诗词常识篇 1出塞二首(其一) 1B C。 2用了互文手法,意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 增加了“秦”、“汉”两个限制词,一经互文,便造成了苍茫、幽远的意境,引发读者抚昔思今,边塞 战争何日是个终了? 3后两句借用典故直抒胸臆,表达了古往今来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 和平安宁的向往。 2田 园 乐 1六言绝句古体诗五言绝句注意:孟诗不是近体诗2诗中有画,绘形绘色;动静 结合,情景结合。诗中的“山客”闲适恬静的心境。 3主要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不 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
2、如“复”与“更”的对仗也很经心, 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 3山居即事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水田园2“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 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3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 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 4夏日南亭怀辛大 1五言古诗 田园诗(怀人诗亦可)2纳凉情景怀人情思3(1)表现了诗人夏夜 纳凉时闲适自得的情趣;(2)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4(1)从嗅觉、听觉人手,清香可嗅,滴水 可闻,此外更无声息,写出了夏夜的宁静美丽,清爽怡人;(2)竹露滴清响,以动写静,运用了衬 托的
3、手法;(3)悦耳清新的水滴声,自然引出下句“欲取鸣琴弹”。 5妙在这二字不但传达 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还妙在“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 爱而“渐”起,传神地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5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1七言绝句边塞2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3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6城东早春 1清新清幽因为它刚刚显露,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2作者用“才”、“半”暗点 “早”字,“半未匀”的柳冲寒而出,最富生机,最能显示早春的特征。 3以虚衬实。前两句是 实写,具体描绘了早春的“清景”,后两
4、句是虚写,用“若待”二字一转,导出想象中的盛春季节上 林苑浓丽的景色。用虚写的浓丽的盛春景色更能衬出今日早春之“清景”的幽雅可人。 7秋 思 , 1七绝2秋风虽无形,但它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又处 处可见。 3“行人临发又开封”是细节描写。“临发又开封”这个细节照应了“意万重”,是“意 万重”才会有“又开封”的情节,这就把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微妙的心理刻画出来了,让 抽象的“乡思”变得具体可见,也深味到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8竹枝词(其九) 1繁茂高峻2借代青年妇女壮年男子浓郁的民俗风情3表达了诗人对这 生气勃勃的劳动场面欣赏愉悦的感情。 9渡桑干 1
5、霜阳乡 押的都是平声韵。 2(1)是“年”的代称,“十霜”表明作者客居时间之长; (2)点明诱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季节;(3)以秋霜的冷清、肃杀象征着作者久客并州的孤寂和压 抑。 3(1)渴望能早日回到故乡咸阳。(2)就在作者归心似箭之时,却又无缘无故渡过桑 干河,要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此时作者回望来路,竟然觉得久客的并州好像自己的故乡, 这就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刻骨铭心的思念。 10行 宫 1五绝宫怨诗2按说,这些宫女从红颜到白发,在冷宫痛苦熬煎了一生,她们应该 怨玄宗、恨玄宗,情绪激烈,然而,这些宫女,闲坐无聊,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她们既不愤激,也 没有感叹,只是麻木地说说而已,就像谈论别
6、人的故事一样。诗人选取“闲坐说玄宗”这一细 节,看似轻笔带过,然而,宫女的命运是多么令人震颤!此情此景又是多么令人凄绝1 3意 思一:这些宫女当年落人宫中时,个个花容月貌,娇姿艳质;意思二: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 悴;意思三:长期无聊地对着宫花出神,寂寞幽怨;意思四:到了白头,已心如死水,无怨无恨; 意思五:行宫的寥落,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11陇西行(其二) 1七绝闺怨诗2对比:出征前的慷慨誓师场面与战死疆场的壮烈场面对比,河边 “骨”与梦里“人”的对比。借代:貂锦,代指精锐部队;春闺,代指春闺中人。 3一个可怜,一 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
7、第三句实写战 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一边是无定河边骨,一边是春闺梦里人,这一虚一实 形成鲜明的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2寄扬州韩绰判官 1赠友诗(或寄赠诗、怀人诗)2用一对叠字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 带,迢递不断,这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 长的空间距离,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 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 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4(1)客观上先造成令人读之如 见吹箫的玉人披着银辉,是如何的
8、洁白光润,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 南秋夜,令人心荡神移;(2)营造了友人和女子倚箫歌舞的意境,令人猜想友人的才貌是如何 的风流倜傥;(3)它唤起的联想是读者对扬州胜景的无限向往。答出两点即可 13登崖州城作 1流露出对社稷安危的牵挂,也流露出对国家的依恋。 2这里距京城遥远,连鸟都要 飞半年,人要走多久?更何况我既无翅膀,更无自由啊1 3用的是拟人、象征手法。描写青 山环绕,层峦叠嶂,好像山有情,要挽留我;但是“百匝千遭”却表明作者正处于严密封锁、重重 阻隔之中,象征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情况,抒发的是归而不得的忧伤。 14初入淮河四绝句(三) 1含义是船只不能自由行驶,两岸人民不
9、能自由往来。 2用鸥鹭的“无拘管”和上句 的“亦难为”作对比,寄托着国土沦丧的痛惜之情。 3前两句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是实写,国 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是虚写。后两句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是实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 们自由来往的愿望是虚写。 15江阴浮远堂 1中原沦陷区(金兵占领区)2大江流 以水寄托悲愁(或答:运用曲笔,借水寄愁) 3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作者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极度悲愤之情。 16白 梅 1七绝咏物诗2耐寒、坚强;自甘寂寞,高洁脱俗;报春(或奉献精神)3主要运用 了衬托和对比。衬托,以冰雪衬梅
10、之坚毅耐寒;对比,用混芳尘的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 志。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7江城子 1词调名(或词牌名) 2南京苏州 3“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 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 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18南 乡 子 1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2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 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景色描写为思乡之情涂抹了凄迷的色彩。 19虞美人 1A 2人生最美好的时刻(答“美好事物”不确切)李煜亡
11、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或答:因为 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 伤,这样美好的时刻不如结束才好。3示例1: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 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示例2:这 是以水喻愁的名句,这一比喻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显示出愁思如大江春水一样,无穷 无尽,无时能已。 20望江南 1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 其处境无限凄凉。 2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
12、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 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 处境越凄凉。 3词的前两句是实写,表现自己的遗恨;后三句是虚写,表现自己梦中回到江 南、依旧过着繁华似锦的生活的情景,虚实对比,更突出亡国之痛。 2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词牌名 标题2两个“愁”的含义不同。“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 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3下片“欲说还休”用了反复,渲染了“有苦无处诉” 的气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22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1词牌名标题(或题目)2“一般”指梅花与雪花“出
13、身”一样,都是大自然的杰作:还 指形色一样,雪花的形状和颜色非常像梅花的花瓣;又指香味一样,雪花不是没有香味,只不过 被天风吹散了而已。“惟高一着”是指梅花的内在品质梅花不似雪花那样情厚,它是那样 的薄情,宁可向着空山散发自己的光彩,也不愿做个阿谀逢迎之徒。 3A词的前二句是在 说雪花与梅花形色“一般”,未涉及内在的气质4无论持抑雪扬梅说,还是持抑梅扬雪说, 言之成理即可赞同抑雪扬梅说:理由(1)上片雪与梅各具“风流”,打个平手,“雪无香”,梅 也“香零落”。理由(2)下片“惟高一着”,指的是梅花,“薄”应作褒义解,是轻盈,是曼妙,作者 是赞美梅花在天地间放射着异彩,雪花在天地间只是随意飘洒。
14、在天空大地之问,梅花确比雪 花略高一筹。赞同扬雪抑梅说: 理由(1)题作雪中看梅花,梅花惟一的优势一一香,在雪 中零落殆尽;理由(2)“薄”字一语双关,梅花不只形比雪薄,情也比雪薄,这是雪的“惟高一 着”,雪比梅花情厚,既随意飞舞天地之间,还飞入寻常百姓家。虽有两种观点,都能言之成 理,但作者的情感态度应为抑雪扬梅。 23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1小令2表达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 涯,饱含愁苦无奈。 3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24仙吕后庭花 L宫调名 曲牌(或词调名)2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写采菱女一边采莲,一边 高兴地唱歌
15、,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 景。 3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 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25双调折桂令中秋 1曲牌(或词调名)题目2拟人化,与嫦娥问答,更为生动、形象。 3运用了比喻 修辞,以一轮飞镜指当空明月,形象鲜明逼真;运用侧面烘托手法,以银河无波、桂影婆娑清晰 之景侧写月光清朗之态,效果鲜明。 26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1示例一:首句从李白蜀道难中的“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化用而来,写 出了秋天洞庭湖边山景的雄奇壮美
16、。示例二:第二句从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 齐飞”化用而来,展示了在渺茫无际的江面上,孤鹜在明丽的晚霞的映照下振翅高飞的动态画 面,有一种明朗辽阔之美。 2山,连绵不绝;水,无穷无尽;山、水、天相接,意境苍茫悠远。 “西风”无形,“秋意”无迹,然而却四处弥散,于无尽秋意之中,有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意境 美。 3“落残霞孤鹜齐飞“,言黄昏景观;“夜静云帆月影低”,言静夜景观。“月影低”说明月 亮已挂在天上,说明时间已由黄昏驶向夜深,所以说这首小令的时间是动态的。 27双调蟾宫曲I际古 1诸葛亮姜太公2千古功勋无非过眼云烟消极无为3(1)同意。本曲通过对 古代英雄的追怀,流露出千古功勋无非
17、过眼烟云的处世态度。(2)不同意。本曲由追寻历史 的足迹转入对历史的凭吊,流露出对龙虾不辨、明主难遇的世事的概叹,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对 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具有积极意义。(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部分题材内容篇 28台 城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问兴 亡,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3诗人以江南草长、碧绿如茵 显示出的繁荣兴茂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作鲜明对比,以春色常在的长堤烟柳和如梦般转瞬即逝 的六代繁华作鲜明对比,于对比中抒发了诗人今昔盛衰之感。 4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 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
18、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 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 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29赤 壁 1一只折断的铁戟前朝人物和事迹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 一点诗味也没有了。用形象表达思想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 性的诗句,既以小见大,有耐人寻味。言之有理即可3可从诗的后二句推出。(1)诗人认 为周瑜的胜利带有运气,历史给了他英雄成名的机遇;(2)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诗 人对一代英雄的失败深表惋惜;(3)悲人之时亦自悲,诗人本意是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 才能而不得一展的忧愤。
19、 30与诸子登岘山 1吊古伤今若答“至今求仕不遇,空有抱负”或“无所作为,死后湮没无闻”也可 2人 事代谢往来古今3D相照应的应是首联 31西塞山怀古 1指东吴以后的几个朝代在金陵建都,但一个个都灭亡的往事。 2C应为:对历史更 迭、朝代兴替的感伤之情3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这句好在这一“寒”字。“寒”,一是客观的 实感,即秋寒,水寒,二为诗人心境的反映政治上失意后的心寒,三是这个“寒”字还兼有历 史和现实的鞭策警醒作用:凭险割据者若不引以为鉴,必有孙皓“一片降幡”的覆辙之寒。 4此联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 一边是东吴兵败投降的白旗。运用的
20、是对比的手法,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 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所向无敌j而失败者黯然失色,投降猥琐的神态。 32咏怀古迹(其三) 1这里用一个拟人化的“赴”字,就把群山奔赴的雄伟气象表达出来了,也把山峡变幻无 穷的姿态和磅礴壮丽的气势写活了。或: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 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2A杜甫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是为了把昭君写 得“惊天动地”,以此烘托昭君这位“窈窕红颜”;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 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3“空”写出昭君生不能归汉,骨留青冢,只有魂灵徒 然地归来,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
21、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 4(1)“一去”对“独留”,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2)“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3)“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 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4)“朔漠”对“黄昏”,即把昭君命运和无边的大漠、笼罩四 野的黄昏天幕连在一起,是何等的空旷凄清!青冢有恨啊!分析出两点即可就这么两句工 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旬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联 对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这几句可不答5杜甫的诗题叫 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中古 诗词 阅读 鉴赏 答案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