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研究 当下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就业模式,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 机会,同时使毕业生的择业更自主化,但是毕业生成功就业几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密不 可分。金融风暴引发就业机会显著减少与求职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使得毕业 生需承受比以往毕业生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否正确认识自我,如何适度设置就业期望, 加快调整好个人的就业心态,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期望值不合理,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 我们在2023年11月至2023年1月,针对江苏大学2023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期
2、望单 位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毕业生(占20.08)选择到城镇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绝大多 数毕业生期望到国家机关(占31.4%)、国有企业(占43.5%)、教育单位(占22.3%)、科研单位 (占21.19%)或三资企业(占22.08%)等单位工作,占总调查人数的80左右。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地区意向的调查,多数毕业生选择毕业后留在江苏省工作,其比例高 达54.08%,这也与我校地处江苏省和多数毕业生为江苏生源有关;另外京津沪渝直辖市、沿 海开放城市如深圳和广州等、以及毕业生自己的家乡紧随其后,分别占38.41%、26.05%和 22.74%;对于中小城市以及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大部分毕业
3、生没有热切的期望,仅有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 郑丽琼李洪波 职业素质评价,就业心理预期。外源性就业压力源的程度高于内源性就业压力源,大学生对 就业压力的认知首先倾向于外部归因。 注: 车文博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23,9(3):39. 徐长江等.浙江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总体状况与来源的调查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23,27(6):100 104. Rawson,H.E.,Bloomer,K.,Kendall,A.Stre,anxiety,depreion and physical illne in college students.The Journal
4、 of Genetic Psychology,1999,155(3). 朱鲲鹏等.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J.合肥学院学报,2023,23(2):111114. 林梅等.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3,18(12):8283. 周东斌等.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23,5(3):7680. 蒋晓鸣.大学生就业压力源的性别差异J.大众心理学,2023(6):48. Lazarus,R.S.,&Folkman,S.Stre,appraisal and coping.New Youk:Springer,1984. 李虹,梅锦荣.大学生压力
5、量表的编制J.应用心理学,2023(1):2732. 迟松,林文娟.大学毕业班学生应激性事件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3,19(7):439441.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许臻 596%7的毕业生选择。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扎堆”现象仍然严重,高校毕业生主管部 门亟须对就业政策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大赴西部等地区工作毕业生的培养扶持力度,另一方 面也须加强对毕业生的奉献主义教育,调整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指导毕业生积极投身急需人 才的单位和地区。 (二)求职观念合理化,“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仍是主流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23年度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
6、下, 受调查的2023届毕业生中,持“先就业再择业”态度毕业生高达44.21%,这一点表明大学生 择业的心态日趋成熟。在对我校2023届毕业生的调查发现,多数毕业生已表示深刻意识到 今年的就业形势跟以往相比的特殊性和严峻性,所以“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更是得到毕业 生的认同。在受调查学生中,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比例高达67.12%。其中很多学生表示如 果有机会,肯定要先签约再说,这在一方面表明,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但是这在另一方面给我们敲了警钟,“先就业再择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大毕业生择业的盲 目性,很可能会导致以后频繁的违约和跳槽,这不仅给毕业生个人信誉带来影响,也可能影
7、 响学校声誉,从而会为后面毕业生寻找工作增加一定的障碍。 (三)薪酬期望与现实之间差距缩小,趋于合理 大学生求职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为了谋生,但随着经济形势的严峻,毕业生不再自视清 高,功利性就业现象也较多程度的降低,更多的学生开始把“实现自我价值”列为求职最主要 的考虑因素,调查显示,有42.16%的学生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首选项,居于所有考虑因素 的第一位,对“薪酬”的考虑退居第二位,占38.19%,差“实现自我价值”五个百分点。对薪酬 要求的调查也显示2023届毕业生的薪酬要求趋于合理,高达90.95%的毕业生认为月薪处 于10003000元之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大部分毕业生经过课堂教育
8、和自身体验,已初步 认识到自身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初入职场最主要任务是融入社会、学习经验,而对薪酬要求 不能太高。 (四)诚信缺失现象严重,令人忧虑 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一方面表现在填写推荐表时避实就 虚,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在填写简历时虚报自己在整 体中成绩和综合测评名次。另一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随意违约,丝 毫不考虑给用人单位带来的伤害和给学校造成的不良影响。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 心发布的2023年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 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岗率不到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
9、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更 有甚者,有些毕业生在原单位不同意解约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新推荐表和协议书与新单位签 约,恶意欺瞒学校就业部门,以推荐表、协议书丢失的名义申请重新补办,严重违背诚信原 则。 (五)能清楚认识自身的能力缺失,但职业规划模糊 33.77%的毕业生认为择业时最欠缺的是专业基础知识,33.55%的毕业生认为欠缺社会 人文知识,26.49%的毕业生认为欠缺专业的最新知识,仅有13.02%的学生认为欠缺专业知 识。这种比例的分布一方面显示毕业生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始认识 到基础知识及人文修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显示这也是毕业生比较欠缺的部分,学校需要 在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毕业生 就业 心态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