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国际贸易PPT-CH6-区域经济一体化.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学课件国际贸易PPT-CH6-区域经济一体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国际贸易PPT-CH6-区域经济一体化.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第六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6.1 概述概述6.2 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 6.3 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地区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6.1 概述概述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1、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
2、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的概念的概念指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似的国家,通指地理位置相邻、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相似的国家,通过政府间贸易协定组成一个经济联合体,在内部实行自过政府间贸易协定组成一个经济联合体,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并逐步经济、政治政策的趋同。由贸易政策,并逐步经济、政治政策的趋同。1)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之间关税)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成员国之间关税等经济交流障碍的消除;等经济交流障碍的消除;2)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谋求最佳的国际生产分工是一体化的根本原则;3)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
3、国能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发点是使每一个成员国能获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取比单独一国时更大的利益。2、含义的、含义的3点内涵:点内涵:3、二战后出现新的变化:、二战后出现新的变化:1、构成基础变化。相邻、构成基础变化。相邻 跨洲(美以)、跨洲(美以)、跨洋(跨洋(APEC);水平一体化);水平一体化 垂直一体垂直一体化(化(NAFTA)。)。2、封闭的排他性、封闭的排他性 开放的地区主义。开放的地区主义。3、组织相互交织,成员身份交错重叠。、组织相互交织,成员身份交错重叠。4、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不断增加。、双边和区域自贸协定不断增加。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类型(一)按
4、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一)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程度高低或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的程度可以分为以下6种种1、优惠贸易安排、优惠贸易安排(preferential trade arrangement)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5、经济同盟、经济同盟(economic union)6、经济一体化、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最松散、最低级的形式最高级、最终的形式比较比较1、优惠贸易安排、优惠贸易安
5、排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签署优先贸易协定或其他安排形式,对其全部贸易商品或部分贸易商品提供特别的关税优惠,对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则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的一种区域经济安排。如,英国与其自治领域成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1932年建立的英联邦特惠制;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建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2、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地区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非成员方仍然保留独立的贸易保护措施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一体化组织。如,1960年由英国、澳大利亚、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芬兰(1961)等国家建立的欧
6、洲自由贸易联盟;1994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会产生贸易偏转现象3、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在在自由贸易区基础上,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方通过签署协议,彼此减免关税,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措施的一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东非共同市场4、共同市场、共同市场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方之间,不仅完全取消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实现了自由贸易;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70年代由西德、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建立的欧洲共同市场;1981年安哥拉、布隆迪、科摩罗等19国成立的“东南非共同市场”。5、经济同盟
7、、经济同盟是指在成员国之间不但废除了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对外贸易政策进口关税制度,实现了商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个成员方还制定和执行了许多共同的经济政策,并采取某些社会政策和政治纲领,从而将一体化的程度从商品交换扩展到生产、分派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一种区域经济组织。如,经济互助委员会(1991年解散);欧盟6、完全的经济一体化、完全的经济一体化是指在成员国之间实现了经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协调,乃至形成统一的经济体的一体化组织形式。完全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有两种:邦联制各成员方的权利大于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今后的欧盟)联邦制超
8、国家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权利大于各成员方的权利,类似于一个联邦制的国家。(二)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二)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一体化水平一体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或接近的国家组成的,又称国家组成的,又称“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不同的国是由经济发展水平相同不同的国家组成的,又称家组成的,又称“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三)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三)按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大小划分部门一体化部门一体化(sectional integration)全盘一体化全盘一体化(overall integration)三、区域经济一
9、体化的产生原因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原因(一一)微观原因微观原因 1实现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实力。实现规模经济,增强竞争实力。2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经济效率。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经济效率。通过取消相互间各项贸易壁垒,促使要素配置、生产分通过取消相互间各项贸易壁垒,促使要素配置、生产分工更趋合理,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经济运行的效率。区内工更趋合理,从而全面提高区域内经济运行的效率。区内贸易壁垒消除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壁垒消除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更为可观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带来更为可观的经济福利。经济福利。(二二)宏观原因宏观原因区域性经济一体化
10、充当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准备和局部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充当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准备和局部性实践。实践。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一一)迅速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194520C70S初)初)1949年前苏联、东欧、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年前苏联、东欧、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第一个经济一第一个经济一体化组织;体化组织;,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两德、意、法、比、卢);,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两德、意、法、比、卢);1960年,英国为首,建立欧洲自由联盟;年,英国为首,建立欧洲自由联盟;1967年,东盟(新、马、印尼、泰、菲)成立,自力更生解决国际收年,东盟(新
11、、马、印尼、泰、菲)成立,自力更生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支逆差问题。(二)停滞阶段(二)停滞阶段(70S中期中期80S中期)中期)197475年的石油危机和年的石油危机和1980S石油危机影响。石油危机影响。(三)动荡发展阶段(三)动荡发展阶段(80S中期中期 )1、经互会解体。、经互会解体。2、发展:、发展:EU的不断扩大。的不断扩大。NAFTA。1989年,签定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年,签定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92年,墨西哥加入,年,墨西哥加入,建立建立NAFTA,正式生效。,正式生效。东盟不断扩大。东盟不断扩大。跨洲合作不断加深。跨洲合作不断加深。APEC(18国),包括东亚、拉美洲,但它
12、属国),包括东亚、拉美洲,但它属于非正式组织(非实体性)。再如美以(以色列)自由贸易区。于非正式组织(非实体性)。再如美以(以色列)自由贸易区。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模式1以产业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产业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称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之间,也称“北北合作型北北合作型”一体化;一体化;产业内部贸易和分工理论产业内部贸易和分工理论;欧洲共同体是发达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欧洲共同体是发达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的典型。2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发展民族工业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
13、间,也称主要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也称“南南合作型南南合作型”一体一体化;化;协议分工协议分工 形式扩大市场;形式扩大市场;成效不佳。成效不佳。3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南北合作为动因的区域经济一体化。APEC、NAFTA;理论突破,实践创新。理论突破,实践创新。第三节、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欧盟六、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代表欧盟 一、欧盟的形成与发展,欧洲煤钢共同体(1952.7)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EC(1958.1.1)合并成欧共体(EC)(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1973年,英、丹、爱三国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5年西班牙、葡萄牙加入,EU
14、(12)1986年,欧洲单一法案,马约,欧盟(EU)成立1995年,芬兰、瑞典、奥地利加入,EU(15)1999.1.1,欧元正式启用(英、希、瑞典、丹麦除外),欧元正式流通,欧盟东扩(中东欧10国)2004.10,欧盟宪法条约,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二、欧共体一体化的内容(一)建立关税同盟 1、取消内部关税 2、统一对外税率 3、对主要农产品征收差价税 4、实行差别税率成绩是:相互贸易比重大幅度增加,出口贸易增长迅速(二)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三条指导原则 共同市场、共同体优先、共同财政 2、主要内容 统一农产品价格、出口补贴、产量限额 3、农业费用的来源 从消费者手中转移、各成员国的财政、
15、欧共同体财政 4、共同农业政策的成效及问题 成效:7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出口,80年代仅次于美国 问题:(1)代价高昂 (2)给欧共体内部的纳税者、消费者、财政沉重包袱 (3)对其他出口国构成伤害 (4)收入分配不合理 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削减开支(三)创建欧洲货币体系欧元三大经济区的出现三大经济区的出现一、欧洲经济区1960年,英、丹、瑞、奥、瑞士、葡萄牙、挪成立了EFTA,对抗EEC。1992年,欧洲经济区成立(实质还是一个自由贸易区)二、北美自由贸易区94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由最富裕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一体化的组织,开创了先例。三、APEC1980年,在澳大利亚举行了
16、“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1989年,首次召开部长级会议。1993年,在西雅图召开了第一次成员国首脑非正式会议2001年,在我国上海召开。三个“101”和一个“103”一、关税同盟理论:美.范纳和李普西提出的。二、大市场理论三、综合发展战略理论6.2 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地区经济一体化理论贸易创造效应(trade creation effect)贸易转移效应(trade diversion effect)贸易扩大效应(expansion effect)等增加出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一、关税同盟理论: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比较成熟和稳定的一种形式,他对内实行贸易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课件 国际贸易 PPT CH6 区域 经济一体化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