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四诊(问、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医学专题—四诊(问、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专题—四诊(问、切).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 诊 之问、切深圳市中医院童光东第一页,共三十八页。第三节、问诊v问诊:是医生(yshng)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起始、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第二页,共三十八页。v十问歌是比较全面而重点突出的问诊方法。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f yo)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第三页,共三十八页。一、问寒热(hnr)v(一)恶寒发热 1、恶寒重发热轻:是外感风寒的特征,主风寒表证;2、发热重恶寒轻:是外感风热的特征,主风热表
2、证;3、发热轻而恶风:因外感风邪(fn xi)所致,属伤风表证。第四页,共三十八页。(二)但寒不热 1、新病畏寒:多为寒邪直中 2、旧病畏寒:多为阳气虚衰 (三)但热不寒 1、壮热:多因里热炽盛(chshng)2、日晡潮热:多为阳明腑实证 3、午后潮热:多因阴虚 4、午后热盛,身热不扬:可见于湿温病 5、身热夜甚:可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 (四)寒热往来:见于少阳病和疟疾。第五页,共三十八页。二、问汗 1.表证辨汗 表证无汗为表实,多为外感风寒;表证有汗为表虚,或表热证。2.里证辨汗 自汗、盗汗、战汗等 3.局部辨汗 头汗:见于阳热或湿热;额部汗出,脉微欲绝,为元阳离散,虚阳浮越之危象;半身汗出:
3、因痰湿或风湿阻滞,或营卫不合(bh),或中风偏枯;手足心汗出甚者,多因脾胃湿热,或阴经郁热而致。第六页,共三十八页。三、问疼痛(tngtng)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不通则痛”、“不荣则痛”1.疼痛的性质和特点 胀痛:为气滞所致。刺痛:为瘀血所致。游走痛:为气滞或为风胜。痛处固定(gdng):多为血瘀,见于关节为痹证。第七页,共三十八页。冷痛:常因寒邪阻络或阳虚所致。灼痛:多因邪热亢盛。绞痛:见于有形实邪阻滞(z zh)气机,或阴寒之邪凝滞气机。隐痛:多为精血亏虚,或阳虚有寒。重痛:多为湿邪困阻,气机不畅所致。酸痛:多为湿阻,见于腰膝多属肾虚。第八页,共三十八页。v2、疼痛(tng
4、tng)的部位 头痛:1)痛连项背,属太阳经病;2)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属阳明经病;3)痛在两颞或太阳穴附近,为少阳经病;4)头痛而重,腹满自汗,为太阴经病;5)头痛连及脑齿,指甲微青,为少阴经病;6)痛在巅顶,牵引头角,气逆上冲,甚则作呕,为厥阴经病。第九页,共三十八页。四肢痛:1)行痹:风邪(fn xi)偏盛,疼痛游走者 2)痛痹:寒邪偏盛剧痛喜暖者 3)湿痹:湿邪偏盛,重着而痛者 4)热痹:红肿热痛者 此外,还可见胸痛、胁痛、脘腹痛、腰痛周身痛等。第十页,共三十八页。四、问饮食(ynsh)口味 主要问食欲好坏,食量多少,口渴(ku k)饮水,口味偏嗜,冷热喜恶,呕吐与否等情况。1、食欲
5、与食量 1)食欲减退:包括不欲食,纳少,纳呆。2)厌食:多见于食极。3)消谷善饥:多由于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若兼形体消瘦者,多见于消渴;若兼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4)饥不欲食:多因胃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5)偏嗜食物:若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称为嗜食异物,常见于小儿,多属虫积、疳积等。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2、口渴与饮水 口渴可见(kjin)于津液已伤,或水湿内停,津气不运。口不渴引:多见于寒证、湿证 口渴欲饮:多见于燥证、热证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者,多为瘀血之象,若伴多饮多尿者,可见于消渴。3、口味 可有口苦、口淡、口酸、口咸、口腻、口臭、口腥、口有尿味之分。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五、
6、问睡眠(shumin)v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为了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性变化(binhu),维持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故人的睡眠具有一定的规律。v灵枢“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第十三页,共三十八页。v(一)失眠 失眠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的病理表现。病因:1)虚者或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或为阴虚火旺,内扰心神 2)实证可由邪气内扰,或气机失调,或痰热食滞所致。“胃不和则卧不安”(二)嗜睡 实证:多见于痰湿内盛,困阻清阳(qn yn);虚证:多见于阳虚阴盛或气血不足。第十四页,共三十八页。六、问二便v大小便的排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排泄异常,属病理表现。v景岳
7、全书说:“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nishng)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v问二便的要点是询问二便次数、便量、性状、颜色、气味以及便时有无疼痛、出血症状。第十五页,共三十八页。v(一)问小便 1、尿量异常 1)尿量增多:小便清长量多者,属虚证,消渴病患者亦可见。2)尿量减少:多由热盛津伤,或汗下伤津,或见于各种热病和水肿病。2、尿次异常 1)小便频数:短赤而急迫,是下焦湿热;量多色清,夜间尤甚,是下焦虚寒。2)窿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窿;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可见于肾阳不足、湿热下注、瘀血(y xu)、结石等所致。第十六页,共三十八页。v3、排尿感异常 1)小便涩痛:多因湿热(
8、sh r)下注所致,见于淋证;2)余沥不尽:多因肾气虚弱,肾关不固,开合失司所致,常见于老年或久病体衰者;3)小便失禁:多属肾气不足,下元不固,以及下焦虚寒,膀胱失煦;若神昏伴见小便失禁,属于危重症候。4)遗尿:多属肾气不足,膀胱失约。第十七页,共三十八页。v(二)问大便 1、便次异常 1)便秘:多因热结肠道,或津液亏少,或阴血不足,或见于气虚传送无力,或阳虚寒凝所致 2)泄泻:多因内伤饮食、感受外邪、机体阳气不足、机体情志失调(shtio)等原因所导致。2、便质异常:1)完谷不化:多因脾胃虚寒或肾虚命门火衰所致;2)溏结不调:大便时干时稀,多因肝郁脾虚所致;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胃虚弱;3)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