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贫困村致贫因素及其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款场乡良地村为例.docx
《贵州省贫困村致贫因素及其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款场乡良地村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贫困村致贫因素及其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款场乡良地村为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贵州省贫困村致贫因素及其精准扶贫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款场乡良地村为例摘要:本文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为中心,结合贵州省各地区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探讨了农村贫困发生的机制,并就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提出对策建议。文章通过地理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提出“农户所拥有的四种资本量的多少对收入均有一定影响”的基本假设,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为例,开展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和检验,得到各个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分析结果说明,深度贫困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流通受限,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二是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农业产业规模小
2、,缺乏市场话语权,产业发展缓慢。三是人口整体素质低、在家劳动力少,劳动方法粗放,技能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四是社会资源缺乏,政策针对性弱,农村行政部门软弱涣散,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作者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担任驻村干部三年,从事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工作经验,作者认为,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交通瓶颈,建立完善的客运、物流网络,完善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二是要加大对深度贫困村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和降低农业企业、农村大户融资渠道,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发展普惠性产业发展模式,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强农技培训,提升农民教育水平,结
3、合产业项目有针对性的培养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四是要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关键词:贫困村;致贫因素;精准扶贫;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Abstra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chanism of rural poverty in the province of Liangsui Village, Sans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and combines relevant data and cases from various regions of G
4、uizhou Province,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ep poverty villages.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eo-capital, production capital,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basic assumption that “the amount of four kinds of capital owned by farme
5、rs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income”, in Sans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For example, the farmland Liangdi Village conducts field surveys and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and testing, and obtains the effect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income of farmer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factors
6、 of deep poverty mainly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geographical location is remote, transportation is inconvenient, and circulation is limited, resulting in slow economic development; Second, insufficient funding sources, single financing channels, small scal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la
7、ck of Market discourse righ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s slow. Thi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pulation is low, the labor force at home is small, the labor methods are extensive, the skill level is not high, an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low. Fourth, there is a lack of social resources, policie
8、s are weak, and the rur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re weak and scattered, lacking effective social support.The author is a resident cadre in Liangdi Village, Sanchang County, Sansui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Province, and is engaged i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Combined with wor
9、k experie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get rid of poverty and get rich,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we must vigorously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break down traffic bottlenecks, establish a sound passenger and logistics network, and improve wat
10、er conservancy, communications, electricity, etc. Infrastructure; Second, we must increase financial support for deep poverty-stricken villages, broaden and reduce financing channels for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large rural households,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production scale, develop the devel
11、opment model of inclusive industrie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many aspects. The third is to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training, improv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farmers,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farmers in a targeted manner in combination with industrial projects to improve productio
12、n efficiency. Fourth, we must increase support for rural polic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adres, improve rural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Key words: poor villages; poverty-stricken factor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Liangdi Village, Sanchang
13、 County, Guizhou Province目录引言61.绪论61.1研究背景及意义71.2国内外研究综述71.2.1国外研究综述71.2.2国内研究综述81.3研究思路及方法91.3.1研究思路101.3.2研究方法10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102.1相关概念界定102.1.1地理资本102.1.2生产资本102.1.3人力资本102.1.4社会资本112.1.5精准扶贫112.2理论分析112.2.1地理资本理论112.2.2生产资本理论122.2.3人力资本理论132.2.4社会资本理论132.3研究假设143.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基本概况与精准扶贫现状153.1贵州省
14、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基本概况153.1.1自然概况153.1.2经济概况153.1.3社会概况163.2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精准扶贫现状163.2.1基础设施建设163.2.2农业产业发展163.2.3农业技能培训163.2.4农村干部队伍建设163.2.5生态补偿脱贫173.2.6易地移民搬迁173.2.7社会保障兜底174.实证分析结果174.1地理资本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174.2生产资本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18具体数据表现如下:194.3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194.4社会资本对农户经济状况的影响215.贫困村精准扶贫的对策和建议225.1完善农村基础设施225
15、.1.1完善农村交通网络225.1.2建立农产品物流网络235.1.3保障农业生活生产用电255.1.4强化水利设施建设255.1.3强化通信网络建设265.2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提升产业规模化程度265.2.1合理选择产业项目265.2.2健全产业融资渠道295.2.3创新产业发展模式305.2.4增强农产品营销能力305.3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培养职业农民315.3.1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315.3.2开展农业技能培训315.3.3强化宣传引导,鼓励返乡创业325.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乡村治理水平335.4.1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335.4.2配强农村干部队伍和驻村扶贫干部队伍345
16、.4.3创新乡村治理模式356.结束语357.参考文献:36附录:调研问卷38致谢38引言 本文以精准扶贫研究为中心,结合贵州省各地区相关数据和案例,深入探讨了农村贫困发生的机制,并就深度贫困村脱贫摘帽提出对策建议。文章通过地理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提出“农户所拥有的四种资本量的多少对收入均有一定影响”的基本假设,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为例,开展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和检验,得到各个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果。分析结果说明,深度贫困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流通受限,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二是资金来源不足、融资渠道单一,农业产业规模
17、小,缺乏市场话语权,产业发展缓慢。三是人口整体素质低、在家劳动力少,劳动方法粗放,技能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四是社会资源缺乏,政策针对性弱,农村行政部门软弱涣散,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作者在XX村担任驻村干部三年,从事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工作经验,作者认为,深度贫困村脱贫致富,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交通瓶颈,建立完善的客运、物流网络,完善水利、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二是要加大对深度贫困村资金扶持力度,拓宽和降低农业企业、农村大户融资渠道,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发展普惠性产业发展模式,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加强农技培训,提升农民教育水平,结合产业项目有针对性的培养
18、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四是要加大对农村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贵州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碳酸盐分布广,石漠化面积大,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贵州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的重点地区。近年来,随着在扶贫领域不断加大投入、加深布局、加快推进,贵州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149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282万人,减少农村贫困人口86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3.4%下降到8
19、%,下降25.4个百分点。但根据现行贫困线标准,截止2016年,贵州省贫困人口仍有282万人,贵州仍然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域之一,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为了实现到2020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些列脱贫攻坚政策,明确了全省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全国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贵州有黔南、黔东南、六盘水、安顺等5个地州市的44个县涵盖其中。贵州省黔东南州三穗县是其中典型的贫困县,山多地少、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少数民族聚居,是脱贫攻坚中难度最大、情况最复杂的地区之一。贵州省黔东南州
20、三16.43%。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68亿元,经济总量在全省88个县市中排名第83位。本文所调查的良地村位于三穗县东部,距离县城34公里,全村人口19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16户、1225人,98%为侗族,贫困发生率61%,具有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居住分散、贫困因素复杂的特点,是贵州贫困村落的典型代表。本文以XX村为例,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全面搜集整理精准扶贫启动以来,XX村在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社会保障、干部队伍建设和乡村治理等方面发生的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各个因素对贫困人口收入的影响效果。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贵州的相关数据和案例,提出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
21、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深化现阶段关于致贫原因的认识,为扶贫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1.2国内外研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虽然国外对我国精准扶贫理论研究几乎没有,但国外对贫困问题及反贫困的研究已经比较系统。综合来看,国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贫困成因的探讨来界定贫困的内涵并研究相应的扶贫举措。 一是有关贫困的研究。联合国(1998)把贫困界定为:贫困意味着缺乏有效参与社会的基本能力、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物维持温饱、无法享受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没有权利、被排斥在群体生活之外。雷诺兹在微观经济学一书中这样界定贫困:“贫困问题是,在美国的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标准。”奥
22、本海默在贫困的真相一书中对贫困下的定义是:“贫困是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剥夺,这意味着在物质、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低于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伊始,西方在研究讨论贫困时,把人文和社会的因素纳入其中。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虽然也认为,贫困是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但这里所说的“最低生活水准”不仅仅包含了家庭收入和生活开支、生产资料开支,也包括了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社会福利的获得情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7年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人文贫困”的概念,其中内涵覆盖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民人均寿命、卫生、教育和生活条件等因素,并采取了“寿命、知识水平、生活体面程度的短缺情况”
23、来测量人文贫困情况。这些定义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有关贫困的研究,使对贫困的形成原因、贫困特点的研究更加深入,并带动扶贫措施的系统化,为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做出了贡献。二是反贫困研究。理论上,国外对反贫困的研究可以由以下“经典式理论”代表:一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是因为资本缺乏造成发展经济困难,进而长期处于经济停滞的贫困状态,该理论过分强调了储蓄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二是美国经济学家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认为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使投资的增长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低
24、水平均衡陷阱”。三是美国经济学家雷本斯坦的“临界最小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通过“最小努力”及达到一定高度的资本投资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才可以摆脱贫困。四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来促使资本形成和收入增长,以及通过“地区不平衡发展”来带动贫困地区的发展。世界银行等组织也就反贫困措施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在综合分析了各国扶贫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贫困问题的双因素战略:一是通过政府以政策约束市场的刺激,促使穷人将其劳动力用于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贫困 村致贫 因素 及其 精准 扶贫 策略 研究 东南 州款场乡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