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有关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有关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有关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有关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1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执教的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首先是教材的内容编排: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
2、,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这是教材中原定的内容,在本节课中我稍有改动,后面还要提到。接下来就说说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学情是怎样的: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
3、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比如:投篮命中率、及格率、含盐率等,但对百分数的产生及确切的含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预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经验进行教学,并给与学生定向的引导,以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
4、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养数感。3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教材,弄清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谈谈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而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
5、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就从学生身边取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拔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境,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2、知识迁移,以旧求新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要预测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巧妙地推进新课的教学。本节课,我由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入手,引导出分数意义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当分数表示为分率时,就可以说成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第二种表述方式正是我们教学百分数意义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生发点找准了,后面的教学也就有章可循。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
6、,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4、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合作教学是我们常小的教学特色,基于个人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到解决重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学习新知识的思路。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教法方面的预设,但老师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也是我们备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下,我想努力营造平等、民主、
7、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我们先来确定课的类型。认识百分数一课属概念教学,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三是自主练习,应用拓展;还可细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四)举例解释,深化概念;(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下面结合赵老师的课来具体说说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与
8、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篮球赛挑选参赛选手)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再通过预设的连环追问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做好充分的铺垫。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开始预设的是分三次出示投篮情况的表格。第一次,先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说说推荐几号参加比赛;一想不行,还要看投篮次数,于是又出示投篮次数,第三次出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教材中的原创。可后来在试讲时发现,出示第三次表格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后来,我就采用了刘主任和赵主任的建议
9、,做了一些改动,只出现两次表格,即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让学生紧紧围绕应选几号球员这一中心问题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放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就呈现出来了。第二个环节:分析素材,理解概念提出中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可研讨的表格素材之后,我就预设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计算所得的原始分数分别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根据呈现的材料说一说分数含义,再逐步引导到分率的表述方式上去,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大功就初步告成了。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借助分率的表述方式,在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之间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隐形的鹊桥,使百分数的意义呼之欲
10、出。第三个环节:借助素材,总结概念经过对材料的感知、对分母是100的分数的理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交流:什么是百分数?从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百分数。至此,百分数的概念教学已基本完成(百分率和百分比放在试一试中揭示)。之后就教学百分数的读写。第四个环节:举例解释,深化概念举例子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好帮手。学生会举例、会解释了,也就理解了。本环节是借助课本中的一个读百分数、说含义的图片习题,延伸到学生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表述多个百分数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第五个(最后)环节:巩固
11、拓展,应用概念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注重了智慧性又增添了趣味性。其中,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一题通过辨析既突出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又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智慧也得以增长。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力争体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合理
12、的地方恳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2、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
13、、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说教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三、说学法: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
14、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正方形纸、四个苹果、一米长的绳子,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表示四分之一。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
15、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正方体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
16、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正方体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四、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部分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复习回顾,激活记忆2、自主探究,概括新知这一环节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合作交流,理解单位“1”(2)概括分数意义,认识分数单位3、内化知识,解决问题4、课堂总结,全面升华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十册第7374页分数的意义。2教
17、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说明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力目标:通过一些直观演示,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教材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用单位“1”来表示,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4教学重点、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二、说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自主探索的方法,力
18、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着重研究的是分数的意义,主要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实践,从而自己得出分数的意义。在备这节课时我就挖空心思地为学生考虑,应该准备哪些材料让学生操作?什么材料既让学生容易操作又能进行有效学习?最后决定用一张圆形纸片、一张长方形纸片、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一些三角形纸片以及一些火柴棒,组织学生分小组学习,提高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体验了愉快的学习过程之后才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使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从
19、而使他们获得发展。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利用我为他们准备的材料展开别开生面的研究,在小组合作操作过程中,学生获得许多不同的分数,然后从这些不同的分数产生中逐渐得出分数的意义。特别是学生在利用三角形纸片和火柴棒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从中很好地体验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篇4一、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
20、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四、设计理念1、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大量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形成分数概念。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
21、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五、教学与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同学们,看看今天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板书:1/4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2、感悟分数的产生.二、操作探究1、学习分数的意义(1)、通过操作体会1/4的意
22、义.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提出要求:先自己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同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 学生操作,小组交流。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学生展示、汇报。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3)、认识一个整体.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出示5个橙子,问:现在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可以怎么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可以怎么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小结:我们可以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师:现在
23、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现在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什么?现在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面的填空题。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汇报交流。(5)、认识单位“1”.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指名汇报自学情况。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6)、小结分数的意义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2、练习应用.(1)、说出
24、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黑兔是白兔的2/3;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已经修了全长的3/8;西红柿是黄瓜的1/2。(2)、完成课本“练一练”。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说课“分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课,我们在概念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这样的一个理念:概念教学要注重数学活动的过程。因此整节课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在原有对分数的生活基础与运用价值的感知基础上,经历主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建立分数的概念并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围绕这一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25、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感知分数的产生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前题,历年来教者在向学生介绍分数的产生时基本上是采取查找资料,口头传授,学生看书等形式,实际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分数的产生,更无法理解分数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创设了一个做贺卡的情境,让同学们用手中的一张纸去做贺卡,并用分数介绍贺卡每部分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分数产生于人们的生活实际,而且为认识单位“1”埋下伏笔。2、动手操作,解决难点。概念作为一个数学知识,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建立数学知识时也必然有一个主体主动建构的过程。就
26、本节课而言,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看作单位“1”,通过平均分得到分数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此难点,我让学生用学具代替任意的多个物体小组合作来解决。3、设计具有开放度的习题。一节课好的习题设计,对于训练学生思维,理解并巩固新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节课中在学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后,我设计了基础练习题和开放题。开放题分别是:面对九宫格提问题;设计周末一天的生活,用分数来描述。通过这样的习题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并感受单位“1”。分数的意义说课一、 说教材(1) 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p6972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等
27、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先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演变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说出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一系列的不同类型的题目,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从而自然而然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意义。(4)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二、 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三、 说学法指导有意识地教给学生独立探索的
28、方法,使其养成自学习惯,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总结归纳,多层次练习形成技能。四、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出示分数演变过程图,引出分数。2、说说关于分数已经知道了些什么。3、还想知道些什么。(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新知与旧知的链接点,改变传统的概念教学“复习-引新-练习-巩固”的程式化教学。)(二)自学课本,了解新知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自学课本后又知道些什么?2、说说自学课本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设计意图: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自学课本,使学生真正走近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
29、难点,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提出问题、辨析问题,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加速”。这跟单纯的讲理论完全不同,自学课本后,学生很愿意把自己从课本上得到的知识告诉大家,和大家交流、分享。)(三)多层次题目,深化新知。1、猜一猜(1) 出示一个1/3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问: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表示?(2) 出示一个3/8的圆的阴影部分,学生猜可用什么分数表示。(3) 露出的部分是整体的1/4,学生画这个整体。(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知道了分数的意义,但这只是表面的知识,设计猜一猜这个环节不再是分数意义的定义的简单模仿与套用,而需要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本质把握,真正的理解分数意
30、义,才能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题目将抽象的分数建立与之相对应的表象模型,这个构建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富有挑战意义的,因而也是最深刻、最有效的。)2、快速抢答(1)将6支、8支、10支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几支?(2)将一盒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来表示吗?(3)可以用3支表示吗?(4)再加2支还能用1/2来表示吗?3、6支铅笔拿出它的2/34、拿粉笔,三盒分别拿出1支、2支、3支都占这几盒粉笔的1/5,每盒有几支粉笔,每份有几支?比较三个1/5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
31、主的特点,我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告诉学生而设计了这些环节的教学,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后,就及时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引导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动手画一画,亲身体验,合作交流,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明白不同物体所表示的整体平均分成2份后,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反过来,同样是1/5,由于单位“1“不同,实际上表示的铅笔的枝数却不同。整堂课由于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教学环节,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使他们在不经意间,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32、。)5、分一分:按老师的要求拿出12根小棒的(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分数意义中“平均分”、“分几份”、“取几份”的含义,这比枯燥的死记硬背条文要有趣的多,印象也深刻的多。同样,在分与拿中,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意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当中的应用价值,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概括分数的意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前面的自学、一系列的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感悟分数的意义,从而自然得出分数的意义这一概念。)分数的意义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在第七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学生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
33、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并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学生理解了单位“1”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才能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也为以后学习分数的知识打下了基础。2、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二、说教学方法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
34、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三、说课过程 :新课标指出: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创造分数,不仅有利于学生广泛参与,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创造欲,发
35、展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使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我探索,自我表现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在做中学。1、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那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虽然书上没有学过,但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空白,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应有所认知。因此,我打算在课上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课前提供给每一小组的材料(1分米的线段,4枚棋子,8支铅笔,6块橡皮,一根绳子?)。学生四人为一组,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对学生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
36、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合作交流,尽可能多的创造一些分数,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表示?我们汇报交流的重点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交流结束以后,组织讨论:大家在得到这些分数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的想法?重点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指出:必须是平均分成的。接着讨论:平均分的对象相同吗?你能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进行分类吗?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板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最后教
37、师指出:无论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为了加强理解单位“1”的含义,紧接着要求学生举例说说: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在大量举例的同时,充分理解单位“1”的含义。在突破单位“1”的含义这个难点以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概括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共8面)以老师首创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1/4、2/8等)。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老师引导说“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31页 共31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第 31 页 共 31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