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案.doc
《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学)案.doc(5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50九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新)第一部分:热学(第一部分:热学(备课人:芝溪小学何为洪)热学复习教案热学复习教案一一 教学容:复习初中物理热学部分教学容:复习初中物理热学部分二、重、难点知识分析二、重、难点知识分析1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 2 2、晶体熔化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与应用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与应用 3 3、热传递过程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中热量的计算 4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5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 6 6、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三、复习时数:三、复习时数:2 2 课时课时四四 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知识网络知识网络1 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间状态。2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与应用、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与应用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达到熔点,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达到凝固点点,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
3、条件:达到沸点,吸热。具体应用例题:(1)把正在熔化的 0的冰拿到 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达到熔点,吸热,温度为 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 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化。(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盛一定量水,在试管放有少量水,2/50当烧杯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分析:当烧杯水沸腾后,试管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3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如何计算
4、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t变化的温度。计算中须注意:(1)m 的单位一定用 kg;(2)t 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t=t-t0;降低的温度:t=t0-t。(3)如果没有热损失,对于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来说,Q吸=Q放。4 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在本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例子较多,主要是能与其它形式能的相互转化和能在不同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的转移。常见例子:做功改变物体能中,对物体做功,是机械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是能转化为机械能
5、;热传递是能的转移,燃料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能和光能;等等。5 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放热能力的一种特性,通常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有两类:(1)根据物体吸、放热情况判断物质的比热容,例如: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给两个物体加热时,所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已知给两个加热的热源完全相同,假设物体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且两物体的质量相等,试分析组成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大小关系。分析:因为在相等时间物体吸收的热量相等,且物体的质量相等,所以可根据 Q=cmt,通过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来判断两物体的比热容大小,温度升高的越多,物体的比热容越小。根据图中虚线所标,在相等时间
6、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所以甲的比热容较小。(2)根据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分析物体吸、放热情况和温度变化。例 1: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温差比陆地区小?分析:水的比热容大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当沿海地区和陆地区在相同的日照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相同,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变化较小,因此沿海地区的温差比陆地区小。例 2:汽车发动机常用循环水来冷却,请问为什么用水做冷却物质?分析: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在温度变化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适合于做冷却剂。6 6、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分析判断物态变化主要分析变化前后的状态,例如:用铁水浇铸铸件。分析:物体原来的状态为液体,铸件为固体,这一过程是由液态
7、变为固态,所以为凝固;有时物体的状态没有明确说出,需要3/50分析具体的状态,例如: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分析:这一过程最终的状态是液态,可原来的状态却不清楚,到底是固态,还是气态?因为是夏天,所以不可能是固态,因此是由气态变为液态,为液化过程。特别是生活中“白气”的形成过程,首先分析“白气”的状态,它不可能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透明的,而“白气”是不透明的,所以“白气”一般是小液滴,为液态,也有时候为小冰晶,为固态;然后分析原来的状态,一般为气态,从而可确定物态变化。夏天的“白气”一般为液化,例如:开水锅冒的“白气”;冰棒冒的“白气”;雾;等等。冬天的“白气”比较复杂,液化、凝固、凝华都
8、有可能。三、相似辨析三、相似辨析1 1、热量、能、温度、热量、能、温度三个量是热学中常见的三个量,有时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能会增加(或减小),同时物体的温度一般会升高(或降低),也就是三个量中某一量在变化时,可能会伴随着其它两个量的变化。三个量的区别: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物体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温度只能说“是”或“升高”、“降低”多少度;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物理量,实质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能说“具有”多少热量,
9、也就是说,热量只有物体在温度或状态发生变化时才有意义;能是物体大量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2 2、蒸发、沸腾、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都需要吸热。不同点:(1)发生的温度不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发生;(2)发生的位置不同: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而沸腾是在液体的表面和部同时发生;(3)发生的程度不同:蒸发是缓慢的汽化,而沸腾是剧烈的汽化。3 3、冰、雪、冰、雪相同点:都是同一种物质的同一状态。不同点:一般情况下,冰是由液体(水)凝固形成的,雪是由气态(水蒸汽)直接凝华形成的。辨别方法:如果透明,则为冰,凝固形成;如果
10、不透明,则为雪,凝华形成。4 4、热值、比热容、热值、比热容相同点:它们都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但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多少无关。不同点: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反映燃料燃烧放热能力的性质,起其单位是:J/kg;比热容是所有物质都具有的特性,反映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放热能力的性质,其单位是:J/(kg.)。课后作业:课后作业:4/501.生产和生活类例 1.(2004 年)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1)请根据图 1 所示的水循环示意图,简单描述水的循环过程。图 1(2)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请你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合理
11、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要求写出两条)。2.实验与探究类例 2.(2004 年)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小明想: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玻璃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各用一只 100W 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2)小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经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2 所示。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 2
12、(3)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或根据数据画出的两个图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举一个类似的现象。3.跨学科综合题例 3.(2004 年)“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只能暂时止沸 B.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4.开放性试题例 4.(2004 年)2003 年 10 月 15 日上午 9 时,我国第一位航天员利伟
13、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从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 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想象一下“神舟”五号发射时的图景,请你根据图景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物理问题,并根据物理知识作出简要解释。问题:_第二部分:力学第二部分:力学-力和运动(力和运动(备课人:宝庆小学 何洪彬)5/50 中考中考目标聚焦目标聚焦 课表解读考点盘点命题预测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描述牛顿第一定律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4.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并能应用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力和运动所研究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与生活紧密相关,也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容之一,
14、近年来中考试卷中相关知识点出现的几率较多,如二力平衡与平衡力的判断、惯性与惯性现象的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与应用以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探究等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1.力和运动的关系常以填空、选择与简答题的形式2.惯性定律、摩擦力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常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主要围绕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实验过程和结论来编制问题3.本章中考题型中,多为填空、选择、实验与作图题。占分5分-10一、基础知识回顾:1、物体的叫做机械运动。宇宙中的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没有绝对静止不动的东西。2、研究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运动或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人们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同一物体所选参
15、照物不同,研究的结果也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通过的距离,公式,主单位是,1m/s=km/h。4、速度不变,方向不变的运动叫做,平均速度计算公式。5、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是,1km=m1m=mm=um=nm6、测量时间常用,主单位是。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拉、挤压、吸引、排斥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产生力的作用至少要有个物体。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不一定要相互接触。8、力的单位是,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9、力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和。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只要有一个因素变了,运动状态就变了。10、
16、我们把力的、和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由三要素同时决定,只要有一个因素不同,6/50力的作用效果也就不同。1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12、牛顿第一定律的容是。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总结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仍保持静止状态。13、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一切物体在仍何时候都具有惯性,物体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14、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我们就说这两个力二力平衡。二力平衡的两个力合力为零。15、静止和匀速直线运
17、动都叫做平衡状态,物体受平衡力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受不平衡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却不一定受力,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16、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二、例题:例题 1、在图 1 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 1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 1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1主要表示物体具 有 惯 性。均 选 填“(a)”、“(b)”或“(c)”(a);(c);(b)(a)(b)(c)图 1例题 2、下列物体中受平衡力的是()A.火车启动时,从静止变为运动B.在地面上滚动的小球,速度逐渐变慢C.重物被吊车沿直线向上匀速吊起D
18、.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匀速行驶例题 3、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 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设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A一定相碰B.一定不相碰C若 m1 F 浮下沉G=F 浮漂浮或悬浮物液 下沉物液 上浮或漂浮物=液悬浮5、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差F 浮=F 向上-F 向下6、浮力计算公式(1)F 浮=G 排=液 gV 排13/50(2)F 浮=G-F 示(3)F 浮=G 物(漂浮或悬浮)(4)F 浮=F 向上-F 向下(四)浮力练习出示例题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实心球
19、受到的浮力分别用 F1、F2、F3 表示,比较浮力的大小应为()A、F1F2F3B、F2F1F3C、F3F2F1D、F3F1F219、体积相同的 A、B 两个物体浸在某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比较 A、B 两个物体的质量的大小,应为()A、A 比 B 的质量大B、A 比 B 的质量小C、A、B 质量一样大D、若其中有空心的则无法判断20、水中漂浮着一个木块,设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V,受到的浮力为 F,将一部分盐水倒入水中,则()A、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V 变小,浮力 F 不变B、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V 变小,浮力 F 也变小C、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V 不变,浮力 F 变大D、木块浸入
20、液体中的体积 V 变大,浮力 F 不变21、将铝、铁、铜制成的三个实心金属球,用细线拴好,分别挂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下,将三个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此时三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现将三个金属球提出水面,则()A、挂着铝球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B、挂着铁球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C、挂着铜球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D、三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22、质量相等的 A、B、C 三个小球,放在同一液体中,A 球漂浮,B 球悬浮,C 球沉在容器底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它们的体积可能相等B、如果三个小球的材料相同,则 A、B 两球一定是空心的C、如果三个小球都是空心的,则 A 球体
21、积最大,C 球体积最小D、如果三个小球都是实心的,则 A 球的体积最大,C 球的体积最小,23、一个杯子装满水,水面上漂浮一块冰,当冰全部熔化后,杯底所受水的压强:()A、变大B、变小C、不变D、无法判断(二)让同学做资料上计算题,抽同学在黑板上做,然后指出浮力计算题时的注意事项38、重为 1.5N 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是 100cm3,求:(1)木块所受的浮力;(2)木块的体积。42、如图所示,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它没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是 50cm3,它在水面上的部分是 25cm3,求:(1)木块受到的浮力多大?(2)木块的质量多大?(3)木块的密度多大?(取 g=10N/)
22、43、一个铝块重 7.02N,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铝块密度为 2.7103/m3,取 g=10N/)14/50六、课堂小结附板书设计: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阿基米德原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浮力公式:F 浮=G 排=液 gV 排力学力学-机械效率集体备课机械效率集体备课富顺县大坳小学富顺县大坳小学媛媛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 经历使用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 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学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有关问题的简单计算。3 了解常用
23、机械的效率,通过讨论、分析,了解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4 通过对机械效率的了解,认识到做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效率。5 了解使用机械的历史过程,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学习指导学习指导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正确认识机械效率,关键是弄清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有用功是对人们有用的功,无论采用什么机械,有用功的数量是不变的。若使用机械的目的是提升物体,那么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即 W有用=Gh;若目的是在水平面上平移重物,那么克服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所做的功就是有用功,即 W有用=fs。额外功是指由于使用机械而额外多做的功,机械的摩擦和机械的自重往往是产生额外功的原因。2机械
24、效率总小于 1。使用不同的机械做功,需要做的额外功是各不相同的,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或者说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的比例,即=W有用/W总功。由于 W额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 W有功W总,机械效率总小于 1。曲型例曲型例例例 1 1用一个动滑轮、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来匀速提升重物 G,如图所示。已知物重G=600N,拉力 F=250N,求重物升高 0.5m 时,拉力所做的有用功、额外功与机械效率。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力,求动滑轮的重。精析:精析:竖直方向提升物体过程中,有用功 W=Gh,在不计绳重和摩擦力的情况下,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功就等于额外功,既
25、W额外=G动h全解全解:(1)W有用=Gh=600N0.5m=300J.(2)S=3h=1.5m,W=Fs=250N1.5m=375J.(3)W额外=W总-W有=375J-300J=75J,15/50=总有WW100=JJ375300100=80(4)W额外=G动h,G动=h额外W=mJ5.075=150N点评点评:对动滑轮重的求解还可用 3F=G物+G动,故 G动=3250N-600N=150N.例例 2 2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将重为 400N 的物体 A 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10m,物体 A 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240N,水平拉力 F 为 10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物理 集体 备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