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巩固提升(人民版):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含解析)(对应学生用书P217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余粮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这是列宁写给彼得格勒工人的信中对于某一政策的描述。以下符合这一政策的是()A它是暂时的,只是为了应付战争B它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C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D它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并得到苏俄人民热烈拥护解析B材料反映的这一
2、政策应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它本来只是为了应付战争,后来布尔什维克党想借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的继续实施引起了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C、D两项错误。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A“先进工人到所有一切运输和分配粮食和燃料的地点去”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3(2013江西师大附中模拟)苏维埃政
3、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的一个著名公式。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解析B由材料可知,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社会有用的东西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立了国家资本主义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项错误,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全球通史中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
4、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20世纪)80年代的居世界第88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A斯大林体制B开展工业化C农业集体化D西方国家封锁解析A材料反映了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使人民物质生活落后。5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A资本主义即将灭亡B苏联经济未受经济危机影响且发展迅速C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没有自由D社会主义是天堂解析B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33年”分析,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经济危机,而此时的苏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A、C两项不符合实
5、际,D项夸大了苏联的社会状况。6下表是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所呈现的特点有()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重工业18.4倍21.2%轻工业6.2倍14.1%农业26%1.5%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牺牲农业片面强调重工业社会消费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度下降ABCD解析C从增长速度看,农业发展过慢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反映了苏联牺牲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实;农业发展缓慢影响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因此错误。7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
6、、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AB CD解析D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实施初期起到了加强国防实力的作用,因此说法正确。但是长期发展重工业带来的是人民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又造成了人们的不满,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8根据表格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选项是()19761989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89社会总产值4.23.31.8国民收入4.33.21.0劳动生产率
7、3.33.1A.赫鲁晓夫的改革效果较为明显B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成效不大C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生活水平下降D经济停滞不前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解析A赫鲁晓夫在19561964年间执政;勃列日涅夫于19641982年间执政;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是19851991年。A项与本题简表时间段无关。9赫鲁晓夫的墓碑用七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如右图),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他在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A以农业为突破口,不符合实际B批判斯大林,造成思想混乱C个人独断专行,急于求成D未能突破旧模式,不实事求是解析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是导致苏联当时困境的根本原因,而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创优导学案 【创优导学案】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巩固提升含解析 人民版 创优 导学案 2014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16 苏联 社会主义建设 经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65656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