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达标测试-粤教版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达标测试-粤教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达标测试-粤教版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1.以下做法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请写出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1)家庭用的燃煤加工成蜂窝煤_。(2)将燃烧的木柴架高_。(3)工厂烧锅炉的煤加工成粉末状_。(4)香烟的烟丝中参加氯酸钾_。(5)工厂炼钢时常充入氧气_。(6)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_。思路解析:思路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两种:(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浓度。答案:答案:(1)(2)(3)均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5)(6)均是增大氧气浓度。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
2、.剧烈的燃烧都会引起爆炸C.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D.燃烧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思路解析思路解析:A 项灯泡通电是反例;B 项缺少在有限空间内这个条件;C 项气球、车胎爆炸是反例;D 项符合燃烧的定义。答案:答案:D3.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供应的氧气减少B.供应的氧气增加C.使蜡烛着火点降低D.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思路解析思路解析: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少,扇子一扇,风将热量带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不到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答案:答案:D4.以下图示中的灭火方法错误的选项是()图 3-20思路解析思路解析:通电的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救火,应先切断电源,再选择适宜的
3、灭火器进行灭火。答案:答案:C5.用一块面手帕浸泡在盛有质量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将手帕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 3-21 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选项是()图 3-21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思路解析思路解析: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上分析手帕未着的原因,只能是手帕的温度未到达棉布的着火点。而 B 项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这绝对不可能。答案:答案:C6.(2021 山东青岛课改)某班学生在野炊时出
4、现了以下情况:第一小组的同学在背风的地段支起了炉灶,升起炉火后发现枯燥的柴草燃烧不旺,只好使用锅盖往灶堂内扇风,才使得火势越燃越旺。第二小组的同学接受了第一小组同学的教训,把炉灶支在了通风良好的空旷地段,结果发现必须找来物品遮挡在炉灶的进风口处,才能保证柴草顺利燃烧起来。请你用所学的关于燃烧的化学知识加以解释:_。思路解析思路解析: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运用上述理论可解释两个小组同学野炊时出现的问题。答案答案:第一小组柴草燃烧时,因通风不畅,导致氧气不充足,所以要扇风才能越烧越旺;第二小组因通风良好,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所以要挡风。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3.3 燃烧 条件 灭火 原理 达标 测试 粤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