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





《2022届高三语文-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月考、联考、模拟试题汇编:诗.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诗题组一题组一1河北省藁城市冀明中学2022届高三11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暮春归故山草堂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答案 1春光已逝、凋零空寂。诗人先以“春残二字概括来扣题,再用“黄鸟稀“辛夷尽“杏花飞等特征性景物渲染悲凉衰飒的气氛。2“不改清阴,简炼而准确地概括了翠竹内在与外在和谐统一的美,形象地表现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精神品质;“待我归与“怜幽
2、竹相应,构成物我相亲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的生活情趣。在“鸟归“花尽的暮春时节,窗前幽竹,翠绿葱茏,摇曳多姿,好似不改初衷,深情地迎接主人的归来。诗人以春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不改清阴,刻画出幽竹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高尚品质。2、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 2022 届高三上期中考试题阅读下面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晚次鄂州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卢纶?约 799,郡望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著名诗人。此诗作于“安史之乱时,诗人一路漂泊自江西溯长江而上往三湘今湖南境内途中。汉阳处鄂
3、州之西。估客指商人。1请简要分析首联中“远见、“犹是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变化。2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颈联的特色。答案答案1 1“远见表达了作者远远望见汉阳时的喜悦之情,1 分“犹是,突显出作者对仍有“一日程的惆怅之情;1 分一联之内,作者情感由喜悦骤转至惆怅,有跌宕起伏的意味。2 分2 2情景交融。点明手法 2 分时值寒秋,无限的惆怅已使我两鬓如霜了,我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往故土,独对明月,归思更切!3、(广西桂林十八中 2022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天秋月又满,城阙夜
4、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寂静和凄凉。抒写了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2长,畏。“长即长久,羁旅漂泊,诗人愿意长久的沉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表达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
5、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漂泊在外的痛楚。4.(黑龙江牡丹江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两题。栀子花诗栀子花诗【明】沈周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致?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答案答案1 a 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b 表达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
6、、幽静、恬适气氛的欣赏、沉醉。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5.福建省泉州外国语中学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以下问题。书边事书边事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联系诗的主旨、意境加以赏析。答案答案1我认为这首诗首联两句诗的
7、“诗眼分别是“断和“倚。2“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这一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一个“断字,那么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调角与“清秋,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合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首句先从高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了“征人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看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巧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6.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 2022 届高三 11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和聂仪部明妃曲明李攀龙天山雪后北风寒
8、,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注注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请你展开想象,描述诗歌三四句的情境,说说它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答案答案【例如一】作者把王昭君置于一个假想的情境:在弹完曲调的那一瞬间,昭君竟把眼前高悬的“青海月误以为是“汉宫月来凝视遐想。在犹抱琵琶的恍惚中,她魂魄逸飞,似乎跨过了千山万水,又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这两句诗塑造了一个身行万里,心怀祖国,魂系故土的悲剧形象。【例如二】一曲弹罢,昭君鬓发低垂,泪洒衣襟,举头望明月,竟以为身处汉宫。一刹那的恍惚与时空的交
9、错,编织出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神话。一个一往情深,魂系故土的昭君形象,悲情地站在我们面前。7.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 202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江江汉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答案答案(1)颔联感慨羁旅漂泊、孤单落寞,颈联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2)作者虽年事已高,但渴望朝廷能重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8 江西省上高二中 2022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
10、。宜春苑范成大狐塚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连昌尚有花临砌,肠断宜春寸草无。注释宜春苑:北宋皇家的东御园,在汴京东二里,靖康之难后被废。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议和,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连昌:唐代宫殿名,玄宗时曾盛极一时,安史之乱后荒废。1此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三、四句进行鉴赏。答案答案1作者通过对宜春苑里萧条冷落之景的描写,抒发了故国山河破落零碎的悲伤之情。2这两句用了比照的手法。连昌宫虽然被废了,但根底还在,花还在,而如今宜春苑连寸草都没有了,怎不让人伤心到断肠啊!比照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作者因山河破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可见靖康之难比安史之乱更惨
11、,唐朝的内乱八年平定了,而宋朝的外患要恢复却是遥遥无期。9.安徽省无为中学 2022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唐诗,答复以下问题。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答案答案1共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诗人
12、与友人送别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第二个场景是日暮独下西楼,写出了友人离去之后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怀。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珍贵,离别的痛苦,大好秋光反倒成了添愁增恨的因素了。10.广西柳州市民族高中 2022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复12题。南征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_的景象,而全诗抒发了_的情感,这是运用了_的表现手法。2三、四两联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试解说。答案
13、答案 1开阔、盎然、美丽、迷人;羁旅中愁苦悲哀、无以自遣;反衬2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有绝代才华,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诗篇反映了诗人死前不久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春岸二句写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春水方生,桃花夹岸,锦浪浮天;云帆一片,征途千里,极目四望,枫树成林。这是一幅多么美妙迷人的大自然图景。“偷生二句表现了诗人常年颠沛流离,远适南国的羁旅悲愁。如果是一次愉快的旅行,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应该分外快乐。可是诗人光景无多,前途渺茫,旅程中的忧郁情怀与春江上的盎然生意,就很不协调。触景伤情,怎能不泣
14、下沾襟呢?“老病二句,道出了自己思想上的矛盾。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之身,按理应当北归长安,然而命运却迫使他南往衡湘。这不是很可悲么?但即使这样,诗人仍然一片忠心,想望着报效朝廷。“君恩当指经严武表荐,蒙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这里,诗人运用流水对,短短十个字,凝聚着丰富的内容。“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印象。诗人“老病还不得不“南征,“百年二句对此作了答复。杜甫是有政治抱负的,可是仕途坎坷,壮志未酬,他有绝代才华,然而“百年歌自苦,一生苦吟,又能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诗人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这确是杜甫一生的悲
15、剧。三、四两联,正是杜甫晚年生活与思想的自我写照。此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诗人正于此不协调处展现自己内心深处的苦恼。整首诗悲凉凄楚,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读之令人怆然而涕下。11.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 2022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土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
16、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答案 1 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伤感之情寄寓其中。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像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
17、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从视觉角度当时的离别之景。2诗歌首联“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写战乱导致生灵涂炭,“万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忧愤之情,表现出诗人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三、四两句写送友人探亲,不由勾起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诗人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五、六两句,描写分手时诗人的遐想和怅惘,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尾联“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故土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12.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2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曲江对酒唐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
18、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春,是诗人最后留住长安时的作品。此时诗人虽仍任拾遗,但有名无实,不受重用。霏微,迷濛的样子。判,读“pn,甘愿的意思。沧洲,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1)简析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2)“桃花细逐杨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你认为这样修改之后好不好,为什么?答案答案1诗人感觉闲散无聊,枯坐江头多时,不想回去,纵饮懒朝,懊悔没有及早辞官归隐,抒发了诗人面对仕途失意、抱负难展、理想落空、报国无门的状况内心的愤懑不平之情。(2)“桃花欲共杨花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显得过于恬适
19、而富有情趣,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为仕途失意,懒散无聊,诗人才久坐江头,如此留意于花落鸟飞,“桃花细逐杨花落纯用描写,能更好地衬托出诗人此时的心情。13 湖北省局部重点中学 2022 届高三期中联考阅读下面一首五言诗,然后答复以下问题。咏怀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1诗运用了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怎样一位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说明。2这首诗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忧思独伤心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答案1这首诗采用动静相生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下忧愤、苦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起坐弹
20、琴、孤鸿哀鸣、飞鸟盘旋、忧思徘徊是动写,明月朗照、夜色茫茫是静描。这些动景集中反衬出了夜的死寂与深重,映衬了诗人不寐而弹琴的孤影,突出内心的焦躁与悲凉。4 分,意思对即可2诗人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将内心忧愤、悲凉等感情寄托在冷月清风、旷野孤鸿、盘旋的飞鸟、深夜不眠的弹琴者中,月明风清,衬托了诗人高洁不群;写“薄帷、写“吹我襟,让人感觉冷意透背,而鸿雁哀号、翔鸟徘徊正是诗人看不见希望和出路的忧愤、苦闷的形象写照。14 河北省自强中学 2022 届高三摸底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复后面的问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
21、,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注。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简要说明。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怎样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答案1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说明自然环境的恶劣。另一方面喻指自己仕途环境的恶劣,说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语意相近即可2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故园之恩。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15江苏省连云港市 2022 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届高三 语文 月考 联考 模拟 试题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