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doc
《《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各论》(最终修改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10作物育种学各论必须掌握的容绪论绪论1 1、育种计划所包含的根本容书本育种计划所包含的根本容书本 P1P1确定所要选育的品种类型;明确选育目标性状与要求;筹措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与育种群体的创造;提出所拟采用的育种途径、方法、技术与策略;规划田间育种试验和试验测试的布局与配合;安排新品种审定和种子的扩繁与生产。2 2、品种类型与其特点品种类型与其特点P1P11、自交系品种2、杂交系品种3、群体系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自花授粉作物的多系品种4、无性系品种3 3、育种目标性状育种目标性状P3P3育种目标包括产量、品质、生育
2、期、抗病虫性,对环境的适应性、抗逆性、遗传和环境互作特性、繁育特性,以与一些特异要求如立苗性、扦插成活率、耐农药度性能等。4 4、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第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第 4 4 页页1、地方品种:常具有多种自然变异类型的群体。经长期的自然选择保存下来的农家品种是最宝贵的育种资源。2、引种外来种:引进新的种质,包括野生种。3、有性杂交:1变异方向可以由亲本选配加以控制;2可以通过各种杂交方式创造杂种群体;3杂交育种常伴随较长的别离纯合过程;组群筛选法花培育种法4、人工诱变:1创造新材料 2培育新品种5、无性系变异6、转基因育种:遗传根底狭窄导致遗传脆弱性-拓宽遗传根底5 5、育种的主要
3、途径、方法、技术和策略。与育种的主要途径、方法、技术和策略。与“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结合起来回答。育种性状遗传变异的来源结合起来回答。1 1育种途径育种途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生物技术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分子育种,转基因育种,诱变育种,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太空育种2 2育种的试验技术:育种的试验技术:1、育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容是对目标性状进展鉴定,选择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2、注重田间试验技术,保证试验准确性与准确性是最根本的育种策略。3、试验的唯一差异原那么: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4、田间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重复、随机、局部控制。5、最常用:间比设计、随机区组设计。6、杂交育种的程序、
4、多点试验。6 6、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是力求试验处理品种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是力求试验处理品种、品系效应的唯一差异品系效应的唯一差异含义?含义?,具体与育种具体与育种进程相对应。说明育种工作的根本程序?各育种阶段的特点?如何设计相应的田间试验?进程相对应。说明育种工作的根本程序?各育种阶段的特点?如何设计相应的田间试验?P8P8育种的田间试验设计的根本原那么是力求试验处理品种、品系效应的唯一差异,即要保持供试材料间-2-/10非处理因素的一致性,以使供试材料间具有可比性。具体的品种选育试验设计与育种进程相对应,育种试验从早期 选种圃、鉴定圃到后期品系比拟试验、区域试验,其参
5、试材料数由多变少,每个材料科供试验的 种子量由小变大,对试验准确度要求也相应提高。初期有大量选系需要鉴定,限于选系的种子量和试验规模一般难以进展重复试验,多采用顺序排列法,利用对照矫正试验小区肥力差异,也可采用增广设计。育种中后期,供试材料较少时,一般采用间比法设计,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或分组随机区组设计等;参试品系数量还较大时,还可以采用分组重复、重复分组、格子设计等不完全区组设计进展试验误差的无偏估计与品系比拟。育种试验后期与品种区域试验,因需鉴定品种的适应性,常需进展多年,多点试验,一般采用多年。多点随机区组设计。水稻水稻7 7、国外含中国育种概况如,国外含中国育种概况如,5050 年来,我
6、国水稻育种经历了哪年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哪 3 3 个重要时期?重要成就?个重要时期?重要成就?50 年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 3 个重要开展时期:1、高杆良种的评选利用40 年代末期到 50 年代后期: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2、矮化育种阶段50 年代后期到 70 年代初期3 个里程碑式的品种: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 1 号3、杂种优势利用阶段70 年代初到 80 年代初袁隆平,必湖,颜龙安,华安,汕优 638 8、【水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有何异同?】【水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和杂交稻育种的亲本选配有何异同?】一样之处一样之处:具有一样的选
7、配亲本的原那么1.双亲应具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亲本之间优缺点互补。2.亲本中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不同之处不同之处:要点:杂交育种育成的是纯系品种,杂交稻育种育成的是杂交种品种F1;杂交稻亲本要有优良的农艺性状,还要有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9 9、了解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抗病、品质等的基因名称了解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抗病、品质等的基因名称如:水稻矮化育种的矮源主要有:矮脚南特,矮仔占,低脚乌尖等,都带有矮秆基因sd-1。1010分布在中国
8、的野生稻有几种?分别属于哪个染色体组?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界在哪里?分布在中国的野生稻有几种?分别属于哪个染色体组?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界在哪里?稻属植物有 22 个种,其中栽培种 2 个。染色体数有 2n=24(二倍体)和 2n=48(四倍体)两种。的染色体组有 AA、BB、CC、DD、EE、FF,尚有 5 个种的染色体组未知。中国有 3 种野生稻:1.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组 AA-最北东乡县 2814N2、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组 CC3、疣粒野生稻,染色体组 GG1111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河姆渡 6950130BC;#罗家角 7040150BC;舞阳贾湖遗
9、址 8000BC1212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3-/101313稻属有两个栽培种稻属有两个栽培种:亚洲栽培稻:亚洲栽培稻 O.O.sativasativa;非洲栽培稻;非洲栽培稻 O.O.GlaberrimaGlaberrima14我国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有: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等来实现的。1515品种间杂交育种和亚种间杂交育种的特点品种间杂交育种和亚种间杂交育种的特点一亚种杂交育种1.特点:不存在生殖隔离
10、,杂种结实率正常;性状稳定较快;较易累加多种优良基因。2.重要环节: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杂交亲本的选配;早代群体目标性状的鉴定和优良个体的选择。二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1.意义:粳稻:耐寒、耐肥抗倒、叶片坚硬、不易早衰、不易落粒、出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胶较软;籼稻:省肥、生长繁茂、谷粒较长;期望把二者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2.籼粳交杂种的特点: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发芽势强、分蘖势强、茎粗抗倒、根系兴旺、再生力与抗逆力强;但易表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等不良性状。1616新理想株型新理想株型P14P14半矮杆丛生早长株型,株高 100cm,上部三叶长、直、窄、厚,V 字型,剑叶长 50
11、cm,高出穗层 20cm,穗弯垂。1717后代结实率低和性状不易稳定是籼粳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怎样克制?举例说明。后代结实率低和性状不易稳定是籼粳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怎样克制?举例说明。克制方法:回交、复交、桥梁亲本、育性亲和源等1818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系谱法和混合法的育种程序。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系谱法和混合法的育种程序。一系谱法:如早籼二九青二混合法:早代混合选择,高代单株系选的方法。1.实例:IR8。1919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恢复的遗传解释以一对基因为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恢复的遗传解释以一对基因为例-4-/10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R RR rr rN可育NRR可育NR r可育Nr r可育
12、S不育SRR可育SR r可育S r r不育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一大特点是能实现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保持系、恢复系恢复系配套,并能通过三系法将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重点掌握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并要扩展到两对基因的情况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并要扩展到两对基因的情况。2020生产上能实现三系配套的雄性不育系生产上能实现三系配套的雄性不育系A A必须具备的条件;优良保持系必须具备的条件;优良保持系B B和恢复系和恢复系R R应具备应具备的特性的特性?优良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必须具备的条件:1.雄性不育系 不育彻底、稳定;可恢性好;良好开花习性和异交性能。2.保持系:不育系的同核异
13、质体 一定的丰产性和良好的配合力。花药兴旺、花粉量大;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较好的稻米品质。优良恢复系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恢复性强而稳定;配合力高;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性;植株略高于不育系,花时略迟于不育系,花粉量大。2121实践说明实践说明,以以野生种野生种为母本为母本,栽培种栽培种为父本杂交为父本杂交,用栽培种回交用栽培种回交,易创造核质互作不育系易创造核质互作不育系。请举例说请举例说明明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选育过程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选育过程母本:野败父本:二九矮共 19 株,全不育占 90%,高度不育占F1二九矮10%,性状不整齐,选象父本的回交共 96 株,全不育占 97.9%,性状有B1F1
14、二九矮别离,选象父本的回交共 565 株,全不育占 99.5%,性状有B2F1二九矮别离,选象父本的回交保持系共 5565 株,不育性已稳定,性状已B5F1整齐,完全象父本不育系2222与一般的常规稻相比,杂交稻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与一般的常规稻相比,杂交稻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杂交稻优势主要表现在:-5-/10发芽快、分蘖强、生长势旺盛;根系兴旺、吸肥能力强;穗大粒多;光合同化和物质积累能力强;遗传背景广,适应性强,尤其对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应性,在低产地区增产幅度大。2323【ABAB 卷都考按不育胞质的来源,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有那些类型与其遗传特点卷都考按不育胞质的来源,生产上应用的不
15、育系有那些类型与其遗传特点孢子体不育;配子体不育?】孢子体不育;配子体不育?】目前我国育成的不育系有 7 类来源:野败型WA 型,冈型G 型,D 型,红莲型HL 型,包台型BT 型,滇型D 型,K 型按遗传特点分类:1孢子体雄性不育野败型WA 型;冈型G 型;D 型;2配子体雄性不育红莲型HL 型;包台型BT 型;滇型;K 型2424按不育花粉的形态,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有那些类型与其遗传特点?按不育花粉的形态,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有那些类型与其遗传特点?P31P31五五 类型:典败型、圆败型、染败型类型:典败型、圆败型、染败型2525简述两系杂交水稻生产比三系法具有的优势?简述两系杂交水稻生产比
16、三系法具有的优势?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育优选育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在长日高温条件下 夏季夏季 可用于制种可用于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在短日低温条件下 春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因此能简化繁殖,制种程序,降低种子生。因此能简化繁殖,制种程序,降低种子生产本钱产本钱;三是由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三是由
17、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可克制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可克制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四是四是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使水稻产量在现有杂交水稻根底上实现更高使水稻产量在现有杂交水稻根底上实现更高产目标。产目标。2626目前在生产上利用的光目前在生产上利用的光温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怎样克制?敏核雄性不育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怎样克制?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的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不育系不育系用农垦 58S 转育的核不育系N5088S,7001S,培矮 64S优点:配组自由存在问题:败育不稳定2
18、727详细阐述水稻花培育种的优点和存在问题与克制的方法。详细阐述水稻花培育种的优点和存在问题与克制的方法。优点:1.在杂交育种中提高获得纯合材料的效率,加速育种进程,提高选育效率;2.结合诱变处理,提高诱变效果;3.结合增加选择压力,如在培养基中参加高盐,可以选得耐盐的材料,丰富育种容。4.推广品种通过花药培养可达到提纯选优的作用。存在问题1.绿苗分化率还不够高。分化绿苗的时间长,延误种植季节。2.产生花粉植株的程序较繁,需要较多的人物力消耗。3.还没有适合各种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基,导致目标基因型可能在某种培养基中被淘汰。4.假设利用 F1 或早代花粉进展培养,受到后代群体大小的限制,基因重组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育种学各论 作物 育种 学各论 最终 修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