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XX县区“十二五”发展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XX县区“十二五”发展情况汇报.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XX县区“十二五”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区“十二五”期间茶产业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我县的土壤土层深厚,雨量充沛,热量充足,云雾较多,漫射光富裕,所生产的名优绿茶纤维素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高,含硒丰富,色泽鲜嫩,香味持久,品质优良,在省内的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品质比较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县茶园发展速度缓慢,未能形成有效规模,严重制约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我县发展优质茶园10万亩,并配套建成相应的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茶产业建设平台,使茶产业成为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 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我县已完成了2.1万亩的茶园新建面积
2、,“十二五”期间还需新建茶园7.9万亩,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2013年前,我县20 11、20 12、2013年平均每年需要完成2.64万亩的优质茶园建设目标,县茶产业工作组一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积极工作,快速促进“十二五”期间茶产业10万亩建设目标提早完成,使我县的茶产业尽早成规模、上档次、成品牌,成为我县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但是,在我县的茶产业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急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建设一亩高标准茶园仅建园的第一年就需要1200元的各项土壤整理、有机肥深施、购苗、种植、中耕除草、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资金(即土壤整理费200元、购苗费3
3、50元、种植费200元、有机肥购买和深施费250元、中耕除草费150元、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费50元),加上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的中耕除草、施肥、修枝整形、防虫防病等各年田间管护费用,建成一亩茶园总计需要3000-4000元的建园资金,导致种植农户茶园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茶园的积极性降低,或个别承包大户有建园资金,却无后期管护资金,造成建园标准不高,成园质量差,茶青产量低的不良现象。 (二)自然灾害频繁,给我县的茶产业建设带来重重困难。近年来,我县极易遭受严重的冰冻雨雪和干旱等灾害性天气危害,不仅影响了我县的茶园建设速度,还冻死、冻伤和干死了部分新种茶苗,损毁了茶叶苗圃拱棚,推迟了可采摘茶园的
4、叶片萌发速度,降到了我县的清明前茶青产量,严重影响了我县茶叶加工企业的优质茶叶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给我县的茶产业建设带来重重困难。 (三)部分新增茶园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困难,影响茶园建设进度。个别乡规划为新增茶园建设的地块部分是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地,存在分散经营、土地流转困难、建园标准与质量难以提高、或与种植大户在土地流转资金上出现高低争议等一系列问题,影响茶园建设进度与质量。 (四)生产与加工发展步伐不一致。 当前,龙、顺场即将成为茶产业生产的核心区域,现有茶园2012年前可进行初采,急需建立高标准、高起点的加工厂和茶青交易市场,在统一使用“水城春”品牌的前提下,2011年需建成2个茶青交易
5、市场和2-3家加工企业。 (五)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市场是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根本,面对贵州绿茶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形势,在大力发展基地规模的同时,必须有协会和以“水城春”为品牌的龙头企业提前做好、做足品牌推广工作,为将来的产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这就需要政府在品牌对外推广,销售网络的建立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六)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 由于过去我县茶叶生产基地建设规模扩大缓慢,发展资金短缺,科技投入不够,配套设施程度差,抗灾害性气候能力弱、机械化修剪、采摘率不高,种植品种单一,良种化普及率低,茶园管理粗放,组织化程度不强,精、深加工企业不多,茶叶生产、经
6、营机制不健全、茶文化挖掘、宣传不到位,形成了我县“一流茶叶、二流品牌、三流产量,”的低水平发展格局,同时,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在生产技术、加工环节、市场营销上缺乏创新型的各类人才,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县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 (七)部分乡(镇)职工认识不足,迟滞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少数干部职工缺乏做强、做大茶叶产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之部分群众对发展茶叶产业还存在陈旧的传统观念,给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八)茶园建设面积不足,可采摘茶园面积小,严重影响我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当前,我县的新、老茶园建设总面积已经达到了4万亩,但可采摘茶园面积只有1万亩左右,茶园建设规模和可采摘面积远
7、远满足不了我县茶产业发展的需要。 二、对策 (一)、加强领导,做好服务 建立、健全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发挥好茶叶产业工作组引导、协调、督促、服务的各项职能,为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户热情参与茶叶产业建设。 (二)、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为核心,实施好“三优双精”工程,促进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优良的品种和特优的自然资源造就了XX县区茶叶的优秀品质,精细的加工工艺加之精良的市场营销就能确保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抓好我县原建茶园和新建茶园基地的“三品”认证工作(即有机茶叶产品、绿色茶叶产品、无公害茶叶产品认证),大范
8、围推广普及无公害和有机茶生产技术,建立健全我县的茶叶产品卫生安全质量监管体系。 (四)、建立县、乡、村和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共同发展茶叶产业的四级联创机制,采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实现强强联合,降低茶叶产业发展风险,增强我县的茶叶产业发展后劲。 (五)、加强我县的茶叶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县2015年茶园建设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投产面积达到8万亩时,茶园建设形成“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区域布局。同时,建成年加工能力平均在180吨以上的清洁、连续、自动化生产、标准化设计的茶叶精、深加工厂5-8个,新建茶青交易市场10-15个,以满足我县的名优茶叶生产和茶青交易。 (六)
9、加强技术培训,提升全县茶农的建园水平和素质。 继续加强茶叶栽培技术的理论和现场种植培训,全面提高我县茶农的茶苗栽培技术水平,使全县的新建茶园向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七)抓好田间管理,保证茶园建设质量。抓好中耕除草,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茶园田间管理措施的落实,保证我县新建茶园的成园率。 (八)推行茶产业资金兑现与茶苗成活率、田间管护、规范化程度相挂钩的奖惩机制,使每个茶叶种植乡能积极抓好已建茶园的管理工作。 (九)增加茶园建设投入,提高全县茶农的建园积极性。将原来的每亩600元补助标准提高到1000元,分三年进行资金拨付,在建园后的第一年每亩补助农户建园资金600元;第二年每亩补助农户建园管护资金200元;第三年每亩补助农户建园管护资金200元,使茶园建设得到资金投入保障,提高全县茶农的建园积极性。 XX县区农业局二一一年七月六日 内容总结(1)XX县区“十二五”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区“十二五”期间茶产业计划实施情况汇报 我县的土壤土层深厚,雨量充沛,热量充足,云雾较多,漫射光富裕,所生产的名优绿茶纤维素少,氨基酸、咖啡碱等有效成份高,含硒丰富,色泽鲜嫩,香味持久,品质优良,在省内的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品质比较优势(2)(三)部分新增茶园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困难,影响茶园建设进度(3)(七)部分乡(镇)职工认识不足,迟滞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