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2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3(2012哈师大附中模拟)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
2、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答案为D。答案:D4(2013泰安检测)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
3、度是()A井田制 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析:考查点为均田制。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答案:B5(2013厦门模拟)“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重农抑商政策 B资本主义萌芽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D君主专制制度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动,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
4、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4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经济政策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14 古代 中国 商业 经济政策 指导 巩固 提升 训练 解析 新人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66536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