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1湘夫人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1湘夫人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1湘夫人测提升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湘夫人(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9分)最早对屈原给予高度评价的,是西汉时代的淮南王刘安和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本传中引用刘安离骚传的话,盛赞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也许是由于距离屈原时代较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为真切些吧,刘安、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显然还不算偏颇:它既看到了屈原对君王、宗国的忠贞之志,又看到了他不与黑暗世道和“浊秽”同流的抗争精神和高洁之行。在“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热烈颂扬
2、中,表达了对屈原双重精神的崇仰钦敬之情!不过,司马迁还有一段评述,表明他对屈原精神有着深一层的认识:“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一评述,在肯定屈原“竭忠尽智”的同时,更强调了他的“怨”君色彩。这就使屈原身上那富于“怨怼”抗争精神的一面,鲜明地凸现了出来。这一点也为东汉史家班固强烈地感受到了。所不同的是,为司马迁所深心理解的这种“怨怼”精神,却遭到了班固的猛烈抨击:“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谓之兼诗风雅,而与日月争光,过矣!”(离骚序)班固的评判抓住了屈原
3、精神的重要侧面,即对于黑暗势力的不屈抗争精神。就这一点说,班固并没有看错。只是班固过于敏感,以为屈原的这种精神,对封建统治阶级颇有妨害,而采取了激烈排斥的立场。这一立场在今天看来似乎很难理解,但在封建时代却曾得到过不少回响。如北朝儒者颜之推,亦曾指斥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而将他置于“自古文人,多陷轻薄”的长长名单之首。唐代苦吟诗人孟郊,也不满意屈原的“怨怼”,作诗批评说:“三绌有愠色,即非贤哲模。”宋人葛立方,对屈原不从渔父之劝、忿怼沉江的激烈之行,更表示了极不赞同的意见:“使屈原能听其说,安时处顺,置得丧于度外,安知不在圣贤之域!而仕不得志,狷急褊躁,甘葬江鱼之腹。知命者肯如是乎?”这
4、些都足以证明,屈原最早所影响于历史的,不是所谓“忠君爱国”精神,而是那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东汉王逸,是首先以屈原的“忠贞”来对抗班固批评的著名大将。他在离骚后叙中激烈反驳班固说:“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这是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的第一次成功的尝试。它巧妙地化解了人们对屈原“忿怼”抗争之行所抱的疑惧心理,因此得到了唐、宋之际许多著名人士的热烈回应。如魏征称赞屈原这样的“离谗放逐之臣”,是“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风声于千载”,给了屈原以高度的评价。就是
5、唐太宗,也以孔子“臣苟顺者不得为忠”之义,肯定了屈原“孤直自毁”的“忠”节。政治改革家柳宗元,还针对班固以为屈原不可与日月争光的说法,引征春秋之例反驳。宋人洪兴祖则盛推屈原“虽身被放逐,犹徘徊而不忍去。生不得力争而强谏,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使百世之下闻其风者,虽流放废斥,犹如爱其君,眷眷不忘臣子之义。”严斥班固、颜之推之说“无异妾妇儿童之见”。这些都是鲜明地站在“臣子之义”立场上,标榜屈原“忠正”、“爱君”精神的代表性评价。至于屈原身上那强烈的抗争精神,除了生性不羁的自由狂放之士李白,曾发出过“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屈宋长逝,无堪与言”的感慨,表示过相当的共鸣外,很少有人再提及了。 (选
6、自屈原评价的历史审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抗争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屈原最早影响历史的是不与浊世同污的忿怼、抗争精神。B西汉司马迁鲜明地凸现了屈原富于“怨怼”的抗争精神。C东汉班固对屈原“怨怼”的抗争精神,进行了猛烈抨击。D经过王逸等人的努力,化解了屈原“忿怼”的抗争精神。【答案】D 【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唐宋许多著名人士是站在“臣子之义”的立场,标榜屈原的“忠正”、“爱君”精神。B班固认为屈原的“怨怼”精神,虽“兼诗风雅”,但妨害封建统治,因而
7、猛烈抨击。C刘安比较中肯地评价屈原,也许是因为距离屈原时代近,对屈原精神的感受较真切。D宋人葛立方认为屈原应知命,安时处顺,极不赞同屈原沉江这种“狷急褊躁”之行。 【答案】B【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东汉王逸第一次将屈原的双重精神引向“忠君”方向,这次尝试取得了成功。B人们曾对屈原“忿怼”的抗争之行抱有疑惧心理,因而采取了排斥的立场。C屈原身上的抗争精神,引发了李白的自由狂放,因而李白之后不再有人提及。D刘安在司马迁之前就认识到屈原的高洁之志和廉贞之行,并给予高度赞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
8、这道题也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曲解文意,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C项“李白的自由狂放”并不确定是“屈原的抗争精神”引发,而且李白之后是“很少有人再提及了”,不是不提及。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
9、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
10、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注释:糟:酒糟 醨:薄酒 瑾、瑜:美玉,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4下列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屈平既嫉之 嫉:嫉妒 B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属:连续 C举贤以自佐 佐 :辅助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祖:效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
11、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A 项,嫉:痛恨。所以选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内惑于郑袖 身客死于秦 B冀幸君之一悟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C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D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其后楚日以削 【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6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C屈原
12、/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D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B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段表达了对怀王昏聩的痛惜,同时也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才能。B段采用了寓议于叙的手法,表现了屈原的高洁品质
13、,也写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 C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将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是为了突出强调造成屈原自沉汨罗的政治原因。 D作者把渔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突出了屈原坚持真理、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 【答案】C【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8翻译画线句子(7分) (1)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3分)(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4分)【答案】(1)虽然被流放,但仍眷恋楚国,关心怀王,不忘祖国想返回朝中。( 大意 各1分 共3分)(2)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
14、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大意 各1分 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心:关心;返“返回朝中;卒:终于;短:说坏话;迁:放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国家,而且反
15、覆考虑这一问题,在他每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 精品 课堂 2015 _2016 学年 高中语文 专题 01 湘夫人 提升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6767354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