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统考试题.doc





《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统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统考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统考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分第、卷两部分,第卷做在答题卡上,第卷直接做在答题卷上。 2.本试卷共33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60分)u 了解区域的含义。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不同经济区,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读表完成12题。甲乙人口(万人)22393508耕地面积(千公顷)9892760GDP(亿元)160135276城市化水平(%)67.535.5三类产业结构比2:47:5126:44:30每万人大学生数(人)343911.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叙述
2、正确的是A.甲区域地广人稀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合理C.乙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D.乙区域劳动力短缺2.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甲区域流向乙区域的主要是A.管理、劳动力 B.原料、燃料 C.技术、资金 D.技术密集型产业u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下表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特征。读表完成3-5题。项目(1)(2)(3)地形高原、高山高原、盆地、山地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植被森林、草甸、荒漠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农业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种植业3.表中的表示A.盆地、丘陵 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 D.高原、盆地、山地4.表示的气候主要是
3、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5.有关表中的描述,正确的有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 B. C. D.u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6.该地从阶段到阶段,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人口规模扩大,出现城市化 B.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C.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
4、数量减小 D.林地减少,农业生产产值下降7.影响该地农业结构从阶段到阶段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劳动力 C.交通 D.技术u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零部件的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和墨西哥等。下图示意某产品生产与销售情况。读图完成89题。8.该产品选择在墨西哥组装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关税成本 接近消费市场 减少土地租金 利用当地原料A. B. C. D.9.一些跨国公司将零部件加工和组装撤出中国大陆转向东南亚,主要是因为中国A.劳动力较丰富 B.科技水平较高C.消费市场较广 D.生产成本较高“宁东直流输电工程”西起宁夏宁武东
5、至山东胶州,全长1 333千米,是我国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据此完成1011题。10.宁夏输往东部地区的电力资源主要为A.水能发电 B.风力发电 C.火力发电 D.核能发电11.宁东直流输电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A.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B.改善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彻底解决东部地区的环境问题C.促进东部地区高耗能企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就业压力D.缓解东部地区能源需求压力,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u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是指地球当天已用完了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进入了生态赤字
6、状态,人类将透支自然产品和生态服务。据测算,1993年地球超载日是10月22日,2003年是9月22日,2013年是8月20日,2014年是8月17日,2015年是8月13日。据此完成1213题。12.从1993年到2015年中( )A.地球生态超载状况已经好转 B.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量持续增加C.近三年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大大减少D.地球的生态赤字逐年减少13.地球恢复到生态“收支平衡”的可行措施是( )A.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B.降低消费水平,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C.减少能源使用量,降低经济发展的速度D.禁止可再生资源开发,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
7、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承载能力,环境逐渐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完成14-15题。14.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5.与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因为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 国际社会制约增强 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 B. C. D.u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8、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中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斑块截获。下图为该地区植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读图完成16-17题。16.形成a、b处灌丛斑块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 B.减小风速和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 D.拦截径流和泥沙17.从植被分布的格局看,该地区最可能位于A.荒漠地区 B.沿海地区C.湿润地区 D.半湿润地区下面两图为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的我国某湖泊在不同时期的数据属性资料图。读图完成18-19题。图甲:2013年7月 图乙2014年2月18.与图甲相比,图乙中湖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 城区 2015 _2016 学年 地理 上学 统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