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doc
《2022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曹红摘 要 财务共享中心是适应当前所属的共享经济、互联网及智能化时代所推行和推广的一种管理模式创新,实际上已经成为财务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将对强化集团管控、防范财务风险、规范会计核算及提高财务治理能力四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海尔集团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的家电行业代表,从 2006 年开始着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为其他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转型提出了要求,文章将以海尔集团为代表讨论当前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人员的转型,同时提出一些建议。关键词 财务
2、共享中心;转型;建议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一、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背景从国内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历史来看,海尔并不是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企业,首次提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的企业是通讯行业的代表-中兴通讯,该集团从 2005 年到 2013 年,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中兴财务云”发展为第一家中国本土为总部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在“中兴财务云”的运作下,可以全权处理全球八十多个国家的核算业务,一百多个国家的资金管理,仅服务语言就多达 25 种,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仅由 300 名财务人员负责,财务人员的数量相对于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前,整整
3、缩减了好几倍。与中兴通讯相比,海尔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家电领域,但共同点是两者作为极具代表性的国际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国外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分公司或子公司,这些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或者分之机构在运营的过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例如集团总部管控难度增加、信息不对称、财务政策不统一等等,在此背景下,财务共享中心应运而生。海尔集团从 2006 年开始着打造财务共享中心,逐渐将企业内从事基础会计工作的财务人员由 1800 人,降到 300 人左右,其中从事基础岗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下降了 80%左右,这些财务人员大部分调离到了海尔集团的其他岗位,由此可见,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从事基础财务岗位的人员带来了巨
4、大的变革和影响1。二、海尔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历程海尔集团是国内较早进行财务共享中心将建设的大型集团公司,在全球拥有 29 个制造基地,8 个研发中心,6 万多名员工以及 19 个海外贸易中心,从 2006 年到 2016 年,海尔集团的财务共享之路走过了整整 10 年,在这 10 年里,海尔的业务不断增加,但财务体系和人员却在大量缩减,如今,海尔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了12 个板块,服务于 600 多家公司,并且成为集团的核心数据源,推动了整个集团的战略实现。结合海尔的管理实际与信息化应用,海尔集团财务共享在企业的应用模式,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2006 年为了配合公司整体战略的的发展,海尔财务部进行
5、了第一次财务组织变革,将原来各个产业线的财务单元分为了三个中心,分别为核算中心、成本中心和经营中心,2007 年,海尔对整个集团实施了流程再造,通过将各个业务单元的核算中心分步集中共享,先集中了总部青岛的业务单元,接着逐步扩大到至青岛以外的国内和国外业务单元2。三、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一)降低财务部门运行成本海尔的财务共享中心建立成功后,财务人员的规模由原来的 2600 人左右降至 800 左右,大幅度地降低了财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成本,共享中心建立成功后,很多基础性的财务岗位工作全部由共享中心直接进行处理,财务共享中心处理这些业务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避免财务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琐碎的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财务 共享 中心 模式 财务人员 转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