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影响农民健康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市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我市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农村环境问题影响着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阻碍着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威胁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各县区、各部门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2、进程,切实增强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二、明确思路,把握农村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维护农民环境权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清洁家园、水源、田园、能源为重点,正确处理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城市环保与农村环保、主动预防与被动治理的关系,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源头上减轻农村生态与环境的压力,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保护总体要求,为构建和谐*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全面推进,突出
3、重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逐步解决危害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威胁城乡居民食品安全和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管力度,抓好农村饮水安全;规范生活垃圾处理,加大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生态田园,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县区要根据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订科学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建立健全加强农村环保工作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环保工作。 依靠科技,创新机制。要加强农村环保
4、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以技术创新促进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加大环保科技投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要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群众参与环保科技创新。 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各县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逐项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民及社会力量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舆论引导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 (三)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使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生态环
5、境保护、恢复与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农村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有力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21年,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完成一批生活垃圾处置项目和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示范工程;建设一批重点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实施一批乡村工业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创建一批省级生态村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力争2021年50%的农户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到2021年,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围绕重点,着力解决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加大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要持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6、力争每年解决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建设水源地周边截污工程,设置水源保护区标志,制定水源水质保护相关规定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环保、水利、农牧部门要会同县区政府提出农村水源地保护的具体措施。对农村人口聚居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实施污染预防措施,加强对农药、化肥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和规模化养殖粪便污染处理,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源,坚决依法关停或搬迁。环保部门要会同卫生防疫、水利等部门,对镇、村的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源种类、环境质量状况和保护区划分状况等进行详查,摸清底数,为制订应急预案和编制保护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环保、卫生防疫、水
7、利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村民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水质状况。 (二)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各县区要结合*市新农村试点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制定辖区内镇村环境保护规划,做到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有步骤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一要加快生活污水治理。从2021年起,市上每年将选择条件成熟的乡镇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争取在2021年前建成红古海石湾、窑街,榆中、皋兰、永登污水处理厂。二要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农村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乡镇生
8、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做到定点存放、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理,规范垃圾处置,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争取在2021年前完成榆中、永登、皋兰和红古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三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各县区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四改”工作。大力实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积极推广沼气、秸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力争每年新增沼气用户1万户以上。各县区要加大对辖区内现有生态园、农家乐和度假村的调查清理力度,加强对新建项目的环境管理,对超标排放项目进行综合整治,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三)加大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力度。各县区利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成果
9、,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农村工业污染源的现状调查,掌握本辖区农村工业污染源基本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取缔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对影响、干扰农村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污染源,实施限期整改或搬迁;对不按规定进行环保审批、没有建设污染处理设施和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坚决整治或取缔、关停。要加强农村新建项目的审批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的,责令其停止生产,补办环评手续,并予以处罚,防止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防止已淘汰落后产能、设备企业死灰复燃。同时,结合乡镇发展规划,对乡镇企业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划定乡镇工业小区,以利于污染集
10、中治理。 (四)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各县区要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将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群众聚居区等敏感区域列为禁养区;在养殖区内,鼓励生态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区建设。要加强畜禽养殖项目的管理,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小型养殖必须在当地主管部门备案,通过配套建设沼气池、鼓励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发展养殖与种植相结合畜牧循环经济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要加大对已建畜禽养殖企业的污染治理力度,制定整治方案,限期关闭、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五)加大农药、化肥和农膜
11、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力度。要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要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做好废弃地膜回收处理工作,积极推广可降解地膜,推行秸秆还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在禁烧区内露天焚烧秸秆,推进循环生态农业发展。 (六)加大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力度。要认真开展好辖区内土壤污染调查工作,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方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防止土壤污染危害农作物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开展对窑街、阿干镇等地的土壤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
12、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环境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七)加大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榆中、永登、红古、皋兰和七里河等县区要抓紧完成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建立健全湟水河、大通河、庄浪河、宛川河、大砂沟、雷坛河等小流域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和工作机制,列出治理重点,制定阶段目标,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列项支持。要加大财政投入,围绕治理重点和阶段目标,按计划分期分批完成流域内的城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的整治。通过治理,使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改善,生态功能得以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八)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坚持生态建设与保护并重,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工程、秦王川灌区
13、经济型农田防护林和两山高陡削坡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巩固提高退耕还林和南北两山绿化成果。逐年增加造林封育及补植造林面积。把生态绿化和经济林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红古区坪台地、皋兰旱砂地和秦王川三地气候特点及土地类型差异优势,全力抓好特色经济林建设。全面加强南北两山绿化管护,抓好重点地段补植造林和重点景观工程绿化建设,实施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试验区项目和黄河湿地*段保护工程。 四、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一)加强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领导。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检查落实情况,及时解决问题。要尽快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
14、作、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推行县(区)、乡(镇)环境质量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环保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全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农牧、林业、水利、卫生、交通、财政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发挥职能作用。 (二)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农村环境保护是公益性事业,市、县区两级政府应逐年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创建活动的开展。逐步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三)加强农村环保基础建设。县区环保部
15、门的工作重心要逐步实现由城区向农村延伸,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预警监控体系。重点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硬件设施、技术手段和人员队伍建设。乡镇逐步建立环保监管员制度,制订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把环保工作职责落到实处。通过试点,在全市乡镇逐步设立环保所等农村环保工作机构。 (四)加大农村环保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健全市农业环保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实用技术的推广、咨询服务和监督管理。围绕“利用、节约、减污、增收”,引进和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植保、替代农药、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综合防治、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和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进一步研究开发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实用的农业环保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五)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宣传册等载体,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提高环保意识。广泛听取意见与诉求,尊重农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农民的环境权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农民群众自觉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消费习惯,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 8 页 共 8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