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doc
《2022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当前,如何破解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2020 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和“向农民提供安全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适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 年)的新形势,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卫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摆在我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县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在学习调研阶段,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县城乡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
2、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医疗卫生总体状况及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一)全县医疗卫生总体状况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属省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113.3 万人,以农业人口居多,达 90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44%。辖 14 个镇(其中一个开发区),256 个行政村,7 个街道办事处,76 个社区。全县现有二级医院 2 个(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 25 个,疾控预防中心 1 个,卫生监督所 1 个(下设 4 个分所),妇幼保健所 1 个。(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1、基础设施面貌得到大为改观。狠抓发展机遇
3、,利用中央及省项目资及对医疗卫生设备的扶持政策,对所乡镇卫生院和所村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进行了改造建设,实际完成投资万元,完成建筑面积平方米。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基础检查设备,如 x 光机、b 超、血球分析仪、心电图机等基本医疗设备基本齐全。借助项目建设,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得到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逐年增强。2、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我县各级卫生部门始终注重各级各类卫生人员的培养和使用,通过鼓励自学、选派进修、参加继续医学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3、体制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强化行业监
4、管,严格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等准入管理,综合利用农村卫生资源,逐步理顺了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即将启动,建立起了县、镇、村三级社会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全县医疗卫生全覆盖。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乡镇卫生院普遍推行绩效工资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村卫生人员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积极性。4、医疗服务模式日趋多样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狠抓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寻求和探索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逐步构建起了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融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全县已建立了 14 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
5、 家分中心,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1 家达到省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严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设施建设标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方便群众”的原则,努力做到农村卫生服务机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基本落实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初步建立了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急诊抢救工作制度、双向转诊制度、传染病管理制度等多项核心制度和慢性病、常见病等多种技术操作常规。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情况看,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群众看病难和“缺医少药”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但是在个别地区农民群众由于看病贵和因病致贫、
6、因病返贫问题表现的依然十分突出,离实现老百姓“病有所医”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一)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与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由于我县农业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的差距比较突出,不同群众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较大,直接影响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群众健康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就全县而言,大部分人力、设备、技术等资源主要集中在 XX 县区二级以上医院,为 20%的 XX 县区人口服务,而只有 20%的医疗卫生资源,直接为 80%的农村人口服务,且条件差、水平低,总体上为农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
7、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二)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平衡。近年来,各级政府以项目建设为龙头,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医疗卫生基础薄弱的状况。但就全县而言,由于受各县、镇、村的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县镇、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开展的仍不平衡。目前,全县撤乡并镇后形成的15 所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分中心)普遍存在业务用房简陋、设备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突出问题;村卫生室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不高,“夫妻卫生室、父子卫生室”等家庭式卫生室仍然存在,一村多室的现象短时间内仍没有改变,“六位一体”的农村农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
8、尚未完全建立。诊断室、治疗室、药房等六室不分、基本医疗设备简陋、诊疗操作不规范的问题仍很突出。(三)镇、村医疗卫生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少激励、保障政策。目前我县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分布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一是中专学历人员多,本科学历人才少。中专学历的卫生人才占卫生人才总数的 53%,专科以上学历的卫生人才仅占卫生人才总数的 47%。二是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多,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少。中级技术职称的卫生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方面,医技人才紧缺且配置失衡。三是初级职称多,中、高级职称少。初级技术职称的占卫生人才总数的60%,中级职称的占 2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 9%。真正从正式医药卫生大
9、专、中专院校毕业的人员很少,大部分是通过再教育获得较高的学历,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太高。高水平、高技能、高职称的人才队伍相对缺乏,致使医疗水平的提高相对较慢,重点科室、特色科室发展滞后,名医、名院建设不显突出。由于镇卫生院生活、工作条件及劳动报酬相对较低,新毕业的真正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不愿到基层工作,造成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后继无人。2008 年省卫生厅曾为我县招考了名本科毕业生,并承诺在基层卫生院服务 5 年,每年省政府补贴 2.5万元,来报到的仅 1 人,上班仅几个月又走了;我县的乡村医生大部分属于赤脚医生转岗、县级卫校毕业、结业和自学成才,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其医疗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
10、民群众的就医需求。加上我县尚未出台乡村医生的相关激励和扶持政策,特别是工资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不利于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镇村卫生技术力量不足的现状使农村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的效果大打折扣,村级医生服务能力差,执业行为混乱,管理措施滞后,致使部分村医自行购药,随意定价,少数村医从非正规渠道购药,使用过期、变质药品,一些农村的常见病症也不能得到有效医治,不同程度地存在误诊、滥诊现象,由于服务能力差,延误诊疗时机,使农民群众小病拖成大病,客观上造成了农民看病贵问题。(五)镇、村级公共卫生投入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缺乏保障。政府投资卫生的能力较弱,医院发展乏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投入较
11、少,承担大量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工作的镇村卫生院、室,资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县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全部处于自收自支状态。乡镇卫生院虽然从单位及人员性质上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但财政补贴一直没有到位。卫生院人员实行的是档案工资+浮动。档案工资执行标准基本上控制在 30%-50%之间,乡村医生工资报酬补助为零。人员工资问题是卫生院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致使“以药养医”的情况较为严重。由于缺乏政策支持,村级医疗卫生队伍不稳定,加之公共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支持力度不够,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缺乏保障。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步履维艰,财务统一和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
12、颈”,亟待出台相关政策,有效推进一体化进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应急设施还不完备,应对突发卫生事件能力还较薄弱,重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六)医疗技术亟待提高,医德医风亟待改进。医务人员安全医疗意识淡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医疗单位整体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由于个别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低下,不坚持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加之诊疗技术不高,导致各医疗机构医疗纠纷时常出现。2008 年以来,我县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发生了起医疗纠纷。每起医疗纠纷的出现,都会对医疗机构造成很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社会损失。特别是有的医疗纠纷发生后,患者方不按照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程序接受处理,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农村卫生改革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2 农村卫生 改革 发展 调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