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统考试题.doc





《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统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_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统考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济宁任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统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5.11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熔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m)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甲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j),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shng)数
2、。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乙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泉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丙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填埋堵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没(m)入 熔洞B.补给(j)会流C.胜(shng)数 沿袭D.堵塞(
3、si) 妖娆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阻止大约记载B阻挡大致记载C阻挡大约记录D阻止大致记录3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 千家明月万家春B. 满园月色一园梅C. 何方春水一方天D. 一城山色半城湖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C.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
4、的受众群体。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虚拟的网络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人的身份,使人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D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8题。“通变”与中国独特价值观李德顺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可以从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入手,其中“通变”就是一个着眼点。周易是凸显中华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易”。“易”即“通变”。周易所言,就是如何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周易认为,人世间的事,有变才有通,国家和人民才能生存发展,因此要“通变”。当然,变中有所不变,变是为了保持主体的地位及其根本目标的不变。为此,周易提出了两条价
6、值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数千年来,中华文化也确实保持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拿语言文字形式来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历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作为其统一公共形式的汉语,从甲骨文的字体和发音开始,经历了从象形到形意兼备、从篆隶体到行楷体、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等一系列演化,才形成现代汉语,且变化仍未结束。再拿汉语的文学形式来讲,从远古神话传说、诗经中的民谣,到接替兴起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现代白话文学,总是在推出一种又一种创新形式,引领一代
7、又一代风骚,并没有一个终结。而所有这些变化的动力,都来自人们的生活,与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如此,建筑、服饰、饮食、医药等生活领域以及生产、科技、军事、政治等社会领域,也无不如此。举凡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在这些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固然遭遇了诸多曲折和磨难,甚至充满凶险和动荡,但最终总能浴火重生、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而这一切所显示出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密码,而且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
8、因。它让中华民族具有宽广、从容、务实、机敏的胸襟气度,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在变中求不变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诸子百家学说、治政经验、礼仪风俗,到各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和器物,以及中华先人传下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内容博大精深。但必须看到,它们毕竟多属时政、规范和技术层面的成果,都是变化演进过程中的具体收获,因此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样式。唯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本身,才是中华民族特有且不可替代的文化“真身”。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不怕改变自己,而是处变不惊,对内对外均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通过兼
9、容并蓄成就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文化才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无论其中有多少得失曲折、有哪些未尽通达之处,“马、中、西”汇通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被动变为主动,面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正常状态,也是新形势下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内在需要。(选自人民日报2015-6-18)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文化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B.中华文化遭遇过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总能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靠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C.自强不息、厚德
10、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作为有识之士就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密码,“马、中、西”汇通是新形势下弘扬这种精神的内在需求。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这就是周易的中心思想。B.通变精神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不断追求变化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C.汉语文字形式和文学形式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国人的生活,与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D.对民族生存发展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通变。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11、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变”作为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一个着眼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B.周易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真身”,但有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D.我们今天的文化能够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是因为有识之士能通过兼容并蓄成就自己。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
12、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
13、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选自陈情表有删节)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
14、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注醮:改嫁。醮,结婚时以酒祭神的仪式。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用来指有才华的人。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9.下列句子中加
15、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舅夺母志 夺:改变B.终鲜兄弟 鲜:少,这里指没有C.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察:观察D.周门人方之游夏 方:比拟,比方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复以洗马征至洛B.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弗之劾也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11.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
16、守自以失分/怀怨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开篇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B.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因而未能回到京城任职。第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 城区 2015 _2016 学年 语文 上学 统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