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我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现将近年来我市新型工业化的推进情况汇报如下,请予审议。 一我市新型工业化的基本情况 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至6月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86.28亿元,同比增长94.4%,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21.72%;装备制造业产值154.8亿元,同比增长1*.7%,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39.1%。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
2、41.9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3%。到20*年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1:54.6: 34.3,与20*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15.5:51.5:33相比,二产增加3.1个百分点,三产增加1.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显著增加,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6%,而20*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4.2%,同比提高了10.4个百分点。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年,全市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1%。连续五年六次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扶持。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3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XX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
3、。今年上半年,全市申报科技项目363项,申请专利1228件,同比增长17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占比均居南通第一;涌现了像熔盛、英田、九鼎、神马、力星钢球等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有相当影响的排头兵企业。今年上半年,获省级以上科技扶持资金11*万元。全市现有中国名牌产品3只、中国驰名商标3个。神马科技、九鼎新材、力星钢球、超达科技等一批企业已成为国家行业标准的主制定者或参与制定者。 3.企业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到2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面已达70%,一半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了内部信息管理网络,如高高压电器、江苏思源电器前后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集团财务管理、进销存管理、人力资源管
4、理、决策支持办公自动化等信息化系统,公司内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昌升、九鼎、泰慕士、钢球等骨干企业也都建立了erp系统,企业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4.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至6月底,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配件、石化及精细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57.0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31.2%,同比增长53.82%;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力电器三大高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8.26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的12.27%,同比增长9.*%。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明显提高,上半年,目标销售超亿元的135家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84.93亿元,同比增长97%,占规模工业销售的72.9%。长江
5、镇(*港区)、经济开发区、如城镇等三大主体功能区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占全市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的66%。 5.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得到提升。上半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同比下降13.4%。近两年来,丁堰纺织、南天化肥、双马化工、长寿集团、如兴纺织等耗能大户,通过实施节电项目,年节电1751.9万千瓦时。水资源集约利用扎实推进,上海制皂集团*公司、南天集团化肥公司、双马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用水大户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生产用水全循环,年节约用水1000万立方米以上。泰慕士引进先进设备对染整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浴比只有原来的50%,吨产品耗水降低55%,能耗降低20%。土地集约化程度有所提高,20*年,工业用
6、地产出率,即工业增加值与工业用地的比值为2.33万元/亩,同比增长20.1%;土地产出率,即当年地区生产总值与土地面积的比值为1468.7万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0.4%。 6.人力资源集聚能力逐步加强。企业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至20*年底,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业主等各类工业企业人才达1538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28名。*、*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评定高技能人才649人,其中技师419人、高级工230人。人事部门评定的高级工以上人才479人。学科领军型人才引进取得进展,目前共有熔盛集团总裁陈强和神马集团王黎明、朱曦等三名省级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另有海外
7、留学人员10人、海外专家8人。20*年江苏沿江开发人才市场落户*,共引进各类人才1200名左右。 7.环境保护初见成效。开展化工、电镀、肠衣行业专项整治,关闭企业134家,113家肠衣企业进入肠衣城,统一污水处理,实现达标排放;长江(*港区)、经济开发区、桃园等镇区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林梓、如城、袁桥等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建成,丁堰、东陈、磨头、搬经等镇污水处理厂及同源二期污水处理工程相继开工建设;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达到50家,同比增长20%;切实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积极做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01%。 二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 1.坚持将大沿江开发作为引
8、领全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引擎。2003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科学安排“一区三园”空间布局,沿江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日趋完善,港区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投资近百亿元的熔盛造船和海工平台为代表的船舶修造及配套,投资2.5亿美元的德源高科为代表的精细化工和投资1.2亿美元的公用码头为代表的现代物流等支柱产业。充分放大沿江开发优势,共享沿江开发成果,20*年底,市委市政府为及时作出了大沿江开发的决定,经济开发区着力培育汽车轮胎及配件、电子电力电器等产业,如城镇着力培育汽车及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今年上半年,大沿江地区重大项目占全市的80%以上、投入占
9、全市的70%。大沿江地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对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挥了助推和加速作用。 2.坚持将招商选资和载体建设作为集聚外来生产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劲动力。近年来,全市始终走增量型、吸纳式发展道路,坚持规划招商和产业招商理念,外资和民资都实现了新突破。仅今年上半年就分别完成工商注册外资8.3亿美元、到帐外资6亿美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54.22亿元。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推进和招商选资理念的逐步确立,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项目的相继落户,有力地优化了我市的投入结构。熔盛重工已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造船基地,手持合同订单突破1700万载重吨,跻身全国前三
10、强,今年有望实现销售超百亿元,从而实现南通地区销售超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沙钢物流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正在报批之中,将为*港区再造一个*经济总量奠定坚实基础。精心打造承接优质项目的平台载体,围绕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投资强度和产出强度、产业集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方面开展分类竞赛活动,对达到创建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竞赛要求的进行奖励,有效调动了各镇区推进工业集中区、园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的积极性,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载体保障。 3.坚持将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作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激发基层动力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新型工业化推进领导组,20*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
11、进程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工业产业集聚发展的意见,鼓励新上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项目、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提升效益和规模、加快上市、创名创牌、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并于20*年一季度召开了全市新型工业化专题推进会。加大政策考核兑现的力度,切实调动镇区、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积极性,20*年度全市企业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达2800多万元。今年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若干激励意见、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的意见、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创建
12、*市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园区)的意见、关于加快开发开放主体功能区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集聚、集中区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继续加大鼓励和扶持力度。分别召开了亿元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销售超3000万元以上企业建设技术研究中心、土地拆迁整理、生态高效示范工业集中区等现场推进会和“质量兴市”创建动员大会,收到了明显效果。仅拿企业技术改造来说,今年上半年,技术改造投入占规模以上投入的54.9%以上,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个百分点。 4.坚持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全市着重抓住生产和建设两个环节,加快生态*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可
13、持续发展。一是严格环境准入。在项目引进中,严把产业政策关口,坚持环保安全一票否决。近5年来,因为环保不符合要求而被“一票否决”的项目达17个。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加强自主创新、实施技术改造等手段,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上海轮胎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污染物的排放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65%以上。三是加大治污力度。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至目前,我市已形成日处理7万吨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位居南通六县市之
14、首。自20*年10月份起,开展了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港化工园区区域环评通过了省环保厅批准。加快肠衣产业集聚,通过中国肠衣城项目的实施,使生产废水得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四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城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年、20*年分别为1.1吨标煤/万元和1.09吨标煤/万元,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5.坚持将强化服务要素保障作为策应宏观调控、高效突破各种发展难题的坚强保障。项目建设是推进我市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而强化要素保障是项目建设高效推进的前提。一是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凡达到重大项目入库标准的项目,由市重大项目办公室提供审批服务
15、。对在我市范围内能够审批的项目,实行快速、限时办结;对有前置审批程序的,需要向上沟通争取的项目,则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力争高效突破。先后开展10多次重大项目集中会办和现场办公会,共协调解决难题50多件。二是通过盘活存量、加大技改投入、争取点供指标等途径,努力化解用地难题,特别是抢抓城镇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农民进城进镇和关闭砖瓦窑厂工作,推动建设用地向工业集中区和集镇整合流转。三是坚持每季举行一次银企洽谈活动,组织金融机构深入重点企业进行面对面交流对接。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熔盛重工年内有望上市,南通锻压、江苏力星钢球、神马科技可望进入上市轨道。 三我市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
16、中的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经过“九五”时期的爬坡和“十五”前两年的恢复,工业经济逐步驶入了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工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就新型工业化来说,我市提上议事日程仅有两年多时间,因此无论是从发展水平、还是组织方式等方面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如下几个具体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进程不快。虽然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等传统型、耗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总量规模仍占据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直接为先进制造业配套的工业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 2.高新技术占比不大,区域不够平衡。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新型工业化情况的报告 2022 新型 工业化 情况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