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9).pdf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9).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第37卷 第7期2018年7月Vol.37,No.7July,2018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摘要:区域发展是区域产业不断演化、转型与升级的过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演化经济地理学旨在通过分析企业进入、成长、衰退和退出等动态过程阐释企业、产业、集群、网络、城市和区域的空间演化,认为区域产业发展演化遵循路径依赖,并决定于产业技术关联。然而路径依赖式演化理论过于强调内生发展过程,忽视了外生因素和制度变革带来的路径创造机会。中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剧烈。技术关联推动了区域产业演化,显示中国区域产业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同
2、时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的经济转型过程为区域产业发展创造了新路径。外部联系、制度安排、行为主体的战略性行为等促进了路径创造。关键词:演化经济地理;区域产业演化;路径依赖;路径创造;产品空间DOI:10.11821/dlyj2018070011 引言区域发展是区域产业不断演化、转型与升级的过程1,2。现有研究对于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区位机会窗口”的理论认为,区域新产业发展独立于区域产业知识积累和既有产业结构,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产业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导致了很多“松脚型”产业3。区域通过吸纳流动性资本引入全新产业,从而创造新发展路径。然而,一些学者则认为区域经济景观是历史活
3、动的产物,区域经济发展遵循路径依赖4,5。近年来演化经济地理学逐步兴起,学者们在分析企业的进入、成长、衰落和退出等动态过程的基础上,重点阐释了企业、产业、网络、城市和区域的协同演化规律6,认为区域产业演化不是偶然的,而是基于一系列区位特定的资源条件发展而来,区域倾向于发展与本地产业结构存在较强技术关联的产业,因此,区域发展是一个由产业技术关联决定的路径依赖过程。源于发达国家的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区域产业发展演化是个内生过程,强调内生变量如知识创造与溢出、产业间技术关联等重要性。对于中国区域发展来说,内生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中国存在更多创造新发展路径的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依托外生发展模式,“
4、两头在外”,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发展主要依赖外部资本、知识和资源等,内部知识创造还不构成主要发展驱动力;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方针下,加之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不可忽视,依托“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为区域发展引入新产业,创造新路收稿日期:2017-12-07;修订日期:2018-04-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3127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425001)作者简介:贺灿飞(1972-),男,江西永新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产业与区域经济。E-mail:1253-1267页地 理 研 究37卷
5、径;中国采取了区域渐进性的改革开放模式,造就了显著的制度性区域差异性,为创造不同的区域发展路径创造了制度条件。因此中国区域产业发展可能超越路径依赖,并创造各自发展路径。本文目的是梳理演化经济地理学及其主要研究进展,并以中国区域产业动态演化为例探讨区域产业演化的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挑战基于内生演化路径,指出中国的外生性发展模式以及剧烈制度变化创造了更多路径创造的可能,推动区域产业多元化发展。最后讨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局限性,并结合文献展望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前景。2 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兴起自19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不断开拓创新,理论基础超越新古典经济学,并走向多元化
6、发展。经济地理学一方面从非主流经济学如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吸纳营养;另一方面从非经济学科如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寻找理论的出发点7。经济地理学者对于区域发展的制度、文化和社会基础的关注,推动了经济地理学“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和“关系转向”。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强调“地理”的重要性,发现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潜力的相互作用是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内生驱动力8。无论是经济地理学的“新经济地理”,还是经济学的“新经济地理”,两者都没有引入时间因素,无法揭示经济系统随时间的演化。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学的结合催生了演化经济地理学9-12。在1990年代中后期,经济地理学
7、者开始将演化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引入到研究之中,探索区域经济活动本身的历史演化规律,逐步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这一历史视角有助于将时间与空间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揭示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13。对此,学者们多从企业的进入、增长、衰退和退出及其区位行为入手,探寻企业、产业、网络和区域的协同演化规律,不仅关注演化过程本身对产业地理的影响,也关注经济系统对演化过程的影响7。演化经济地理学主要建立在四个基本假设的基础上。反对完全理性人假设,支持“有限理性”;动态性和过程不可逆;演化结果非最优化;创新是自我转型的终极原因14。其理论的来源主要包括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理论以
8、及复杂性理论15。演化经济学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广义达尔文主义现代进化生物学的理论与观点,特别是解释多样性、创新、记忆、变异和适应性时主要基于这一理论框架。广义达尔文主义的 提倡者引入多样化、选择等概念作为理解社会经济演化的核心定义,建立空间经济演化视角,研究产业如何在特定区域出现和发展、区域经济作为“选择”环境如何发挥作用、各种维持机制以何种方式导致特定区域模式的锁定、经济关系的空间网络和空间经济集聚的形式如何随时间变化等。路径依赖演化理论是演化经济学另外一个重要理论来源,代表性学者是Paul David和Brian Arthur,他们从历史视角解释经济增长,强调偶然性、自我强化和锁定的重要作用
9、。这种将历史纳入到区域发展框架的路径依赖理论是演化经济地理学最受关注的理论框架。他们认为经济系统并不趋近于单一均衡状态,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演化依赖于系统过去的发展路径,即使新路径也是源于已有路径的发展,因此经济系统的发展路径是内生过程。近年来学者从认知距离和技术关联角度解读区域经济增长路径、产业和创新路径的演化规律,对演化经济地理学利用区域、企业、专利等大样本数据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2547期贺灿飞: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与广义达尔文主义和路径依赖理论相比,复杂性理论很少受到关注。受复杂性理论的启发,演化经济地理学者倡导将集群、城市与区域等看作是一个复杂适应
10、系统,将要素的多尺度相互作用、微观相互作用的中观和宏观特征、系统自组织和适应过程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以创新和新奇为核心解释其与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的共同演化16。与广义达尔文主义将创新、新奇、变异等看作是被动的和偶然的不同,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演化经济地理学突出的主体在一个可以实现自我转型系统中的战略选择行为和主动创造环境的能动性。3 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3.1 企业惯例空间演变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企业对经济空间结构的影响17。为了规避风险,企业行为一般受限于其惯例(routine),惯例是企业对每次决策的结果进行经验总结后所形成的历史记忆,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具有累积性质,不易改变,其他企业很难模
11、仿。演化经济地理学从微观视角研究新惯例如何产生以及如何进行时空演变18。每个新企业都会在初期选择更适应市场竞争的惯例,这些企业就是“适者”,而一些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即退出市场。企业如何选择惯例,取决于市场和制度;当制度发生巨大变化时,企业惯例随之改变。企业家对于惯例的成败有很大影响,新企业选址会受到企业家籍贯、社会网络、经验与能力等因素影响。成功企业的惯例通过企业内部与企业间的学习与复制而得到传播。但是学习与复制并不是完全的,其结果会受到企业间地理距离、企业学习能力、企业认知相似程度、企业间关系等因素影响。企业惯例依赖地理距离扩散,属于传染扩散;当成功企业改变空间战略而发生位移时,其惯例也随
12、之进入迁入地,这是迁移扩散,同时开启了迁入地的累积循环的过程。3.2 产业集群演化企业集聚可以在共享劳动力、供应商和专业知识中受益19,然而这种解释没能揭示产业集群的发生过程。产业集群的形成原因是企业进入,本地企业越多,新进入企业越多20。企业高进入率具有示范效应引导潜在企业家在本地创业21。衍生企业从母企业继承了优秀的能力,会比其他进入者更有竞争力。通过企业衍生,集群就会形成22。因此,产业集群源于成功企业的衍生过程。演化经济地理学还探讨集群的生命周期,尤其是研究成功集群如何衰落的内生变化过程。当一个产业集群形成后,企业能力异质性提高,但随后下降,因为企业参与竞争、企业间学习和网络构建,企业
13、能力趋同。如果这种趋同一直持续,集群活力就会下降23。一个衰落的集群有几种方式实现再生:通过集群外信息的流入升级知识储备;整合本地知识库;以本地知识储备为基础向新产业衍生24。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动态变化也来源于企业区位选择的从众行为,企业聚集于产业集群,是因为“地理的魅力”25。一些产业集群的口碑很好,因为成功企业对于其他企业具有吸引力,与成功企业在一起会提高其知名度和区位选择的“合法性”。衍生过程与集聚经济是知识和惯例形成与扩散的两种机制。衍生将知识和惯例从母企业传播到子企业;而一旦产业集群出现后,集聚经济效应就显现出来。两种机制互补,一个区域的衍生过程会强化集聚经济的力量,反过来,集聚力量也
14、会提高衍生过程的效率18。衍生与集聚经济两种效应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力不同26。总之,演化经济地理学对于产业集群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挑战了马歇尔外部性对于集群产1255地 理 研 究37卷生和发展的权威解释27,认为即使不存在集聚效应,集群也会凭借企业衍生而出现。3.3 企业网络演化演化经济地理学研究网络的形成与演化17。网络演化源于网络中新节点的出现或进入,这些新节点与已有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从而改变了网络结构28。产业集群中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彼此相联,集群中一些企业之间的知识联系比其他企业之间更紧密,有较高吸收能力的企业在本地知识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29。这些企业能吸收来自集群内外
15、其他企业的知识,掌握本地核心知识。这一发现挑战了马歇尔关于集群中企业同质性假设。相同的区位、相似的知识、规范和价值、相似的组织边界或相似的社会联系等有助于异质性主体形成合作伙伴或进行知识交流与集体学习,这些相似性分别被称为地理临近、认知临近、制度临近、组织临近和社会临近等30。临近性可以解释为什么集群内网络不是均质的,为什么一些企业可以与集群外企业有更多联系。然而,尽管临近性提高企业合作的可能性,但并不必然提升合作质量,有时还可能有负面作用,这被称为“临近悖论”31。例如,认知临近有利于企业间交流和知识转移,但也缩小了学习范围,提高了不情愿知识溢出风险。认知距离太远或太近都不利于企业间知识溢出
16、。高或低的社会临近有利于企业提高合作效果,因为一些关系需要较高信任,而另一些则需要保持距离。对于地理临近,研究强调本地和非本地知识的组合对于集群长期发展的重要性32以及企业通过会议和贸易展览会等临时临近交流知识的重要性33。3.4 制度与企业惯例协同演化演化经济地理学认为创新过程是根植于区域制度,本地制度与文化很难被其他区域模仿,区域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34。尽管如此,学者们仍然批判演化经济地理学对制度的忽略35,因为许多实证研究并没有讨论制度对演化过程的重要性。理论上,制度与演化的结合一直是演化经济地理学讨论的问题36。制度对于区域产业演化可能是激励,也可能是阻碍37。制度与企业惯例进行着协同
17、演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新的产业38。新产业形成的机会依赖于支持性制度的时效性和方向性39,40。制度变化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包括危机所带来的冲击、新产业对已有秩序的挑战和低水平的制度化。制度不能完全被视为是外生的,它会与企业惯例进行协同演化,尽管这一过程受到技术和市场制约41。一些研究关注私有或公共部门如何参与集体行动改变知识、资源和公共规范从而建立新制度,关注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42。各种制度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而在一个总体的制度框架内,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演化路径,即企业的演化路径并不是唯一43。区域制度变迁与产业演化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区域内的相关主体
18、需要在不同情况形下主动调整制度体系,这有助于为新产业发展和成熟产业的再次突破创造条件44。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制度变量引入到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定量研究之中。如研究发现巴黎严格的设计职业管制严重阻碍了广告设计新企业的诞生21,与社会市场经济的制度相比,自由市场经济相关的制度能给不相关行业更多的发展空间45。3.5 区域产业衍生与区域韧性演化经济地理学最近聚焦的区域如何通过发展新的产业来维持长期发展。熊彼特把创新灵感的来源归结为知识组合46,即已经存在的技术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实现部分重组,从而获得创新47。因此,一个区域产业的多样性是创新的前提条件,知识更能够跨产业溢出48。然而,产业的多样性必须具有关
19、联性,知识更容易在具有关联性的产业间溢出13。12567期贺灿飞: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区域产业发展演化是个区域衍生过程13。如果新产业与本地在位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则这个新产业获得比较优势的概率会很高,因为关联产业可以为新产业的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潜在的企业家49。在国家层面那些在“产品空间”中与已存在出口产品高度关联的新产品更容易出现50;在区域层面、产业层面以及技术层面,技术关联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验证51-53。区域韧性一般被机械地定义为对外界干扰的一种回应和自动恢复到稳定状态。演化经济地理学者基于演化的视角将区域韧性重新概念化为区域不断重构其社会经济结构的能
20、力,或者说是区域不断形成新的增长路径的能力54。当然这并非否定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性,而是在承认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性的基础上,挖掘路径突破的可能性与潜在条件。演化经济地理学者还提出了新的概念框架,试图将区域产业发展、网络联系和制度等维度统一起来,从而找出区域之间存在韧性差异的原因及其影响。产业、网络和制度是影响区域韧性的重要因素,探讨产业结构、网络结构和制度结构中的冲击如何影响区域开发新增长路径的能力是理解“区域韧性”的关键。4 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路径依赖指某一事件是其自身历史结果的现象。这个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卡尔门格尔55对新制度演化的分析和Thorstein Veblen56对习俗和传统的累
21、积循环机制的探讨。但路径依赖这个概念真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是源于Paul David关于技术经济史以及BrianArthur关于非线性经济过程的研究。关于路径依赖的机制,经济学中主要有三个解释,即Paul David的技术锁定(technological lock in)、Brian Arthur的动态规模效应(dynam-ic increasing returns)以及 Douglas North 等的制度依赖性(institutional hysteresis)57。Paul David认为历史偶然事件对技术、组织和系统具有长期的影响,而技术、组织和系统可以被锁定在某个特定形式,技术锁定的原
22、因包括技术关联性、规模经济以及投资不可逆转性等58。Arthur主要聚焦于不同类型的规模递增效应,包括大规模固定资产启动投资、动态学习效应、协调效应以及自我强化预期等59。正式和非正式制度随时间变化比较慢,制度与社会组织互为影响,制度演化具有路径依赖特征60。认为制度与经济共同演化。短期内,制度是经济系统的外生力量;长期而言,制度内生于经济系统,制度安排会锁定一段时间61。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也探讨了路径依赖对专业化和产业集聚的影响,突出规模经济效应的作用62。自1980年代以来,路径依赖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经济地理学者也陆续引入路径依赖的概念,经济地
23、理学的文化、制度和关系转向以及演化经济地理学甚至认为经济景观的基本特征是路径依赖2。区域经济是历史活动叠合的产物5,产业区位受到历史决策的影响,即路径依赖63。解释经济景观需要借助路径依赖式的经济演化理论64。路径依赖的演化理论从历史维度解释经济增长,强调偶然性、自我强化和锁定的重要作用,认为经济系统并不趋近于单一均衡状态,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演化依赖于系统过去的发展路径,即使新路径也是源于已有路径的发展,因此经济系统的发展路径是内生的过程。区域路径依赖由诸多原因造成,包括自然资源,区域发展路径依赖于某种自然资源及其引致的相关产业;地方资产和基础设施的沉没成本;产业专业化引致的地方外部经济;
24、区域技术锁定效应;集聚经济,如劳动力、市场规模、投入产出网络关系、供应商、服务业等;区域制度、社会习俗与文化传统等以及区际联系和区际相互依赖性2。1257地 理 研 究37卷路径依赖是经济地理学关于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但是有些区域能够突破现有路径,甚至创造新路径1,2。经典的路径依赖模型为四个阶段1:历史偶然性,由某个历史偶然事件或随机事件导致了企业最初区位;初始路径创造,自我强化的区位选择;路径依赖和锁定,规模效应递增导致锁定;路径解锁,不可预测、非预期的外部冲击导致产业衰退与消失。路径解锁以后,区域如何创造新路径?文献中关于路径创造有不同理论视角。其一、路径创造是纯粹的随机过程。阿
25、瑟的路径依赖模型就强调历史偶然性,即企业随机区位决策决定了产业区位。其二、区位机会窗口理论认为基于新技术的新产业具有大量符合其发展要求的区位可供选择,具有一定区位自由选择权,即所谓的区位机会窗口3。新企业可以选择他们满意的任何地方,而这种选择受到偶然性事件影响18。其三、有针对性的战略性行动能够创造新路径65。这种战略性行动可能源于企业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者66。区域产业发展的路径创造有很多种方式,如通过本地创造培育完全新技术和产业;提升产业、技术与组织的异质性与多元性,促进创新和经济重组;从区域外部引进新产业和新技术,创造区域路径;基于核心技术的相关产业多元化;引入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升级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9 人文地理学 研究进展 展望 29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