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2).pdf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2).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 理 研 究GEOGRAPHICAL RESEARCH第37卷 第7期2018年7月Vol.37,No.7July,2018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的作用摘要:以中国116个资源型城市为分析对象,从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三个方面分析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的特点与路径分异,引入计量模型考察其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与转型的作用,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水平北方较高,北方和内陆的脆弱性整体更高,路径创造水平由沿海向内陆递减。黑、晋、陕、甘和云、贵、川等地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较高,路径创造水平较低。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演化路径可以划分为趋向锁定、
2、趋向解锁、随机变化三种类型。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在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作用不同,在宏观经济高速扩张时期,脆弱性有利于增长,路径创造能力强的城市反而增速较慢;而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路径依赖和脆弱性对增长的阻碍作用显现。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水平深受人口规模、国有企业比例的影响,脆弱性水平主要和人口规模有关。采矿业比例会影响资源类产业的路径创造,而对外开放水平则影响非资源类产业的路径创造。北方、内陆和煤炭型城市更易于形成高路径依赖。提高人口集聚规模,降低国有企业比例,是降低路径依赖、提高路径创造水平的关键,人口集聚和扩大对外开放则分别有利于脆弱性的下降和路径创造能力的提
3、升,应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类型和演化路径的资源型城市,制定差异化和精准的政策措施。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演化经济地理;路径依赖;脆弱性;路径创造DOI:10.11821/dlyj2018070021 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发展,并以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1。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并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轨迹出现了明显分化。在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经济、社会与环境问题,诸如因资源型产业比例过高而导致的经济发展失速,因传统产业衰落而产生的
4、大量失业人口,因资源无序过度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破坏等等。然而,也有一些资源型城市,在发展中逐步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了由资源型产业“一家独大”到不同行业“多业并举”的转变,城市经济的多元化水平显著提高,成功摆脱了“矿竭城衰”的历史宿命。学术界围绕资源型城市的增长与转型,已产出了大量研究文献。在研究对象选择上,已有研究主要以转型不理想和发展问题突出的资源型城市2-4或某一类型资源型城收稿日期:2017-11-15;修订日期:2018-05-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63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13)作者简介:苗长虹(1965-),男
5、,河南鄢陵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E-mail:1268-1281页7期苗长虹 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市,如煤炭资源型5、石油资源型6、有色金属资源型7、森林资源型8等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内容上,有关文献侧重静态局部分析,尚缺乏全国尺度上的动态系统论述,对资源型城市演化的路径差异关注不够;有关研究虽然明确了资源型城市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但缺少与成功实现转型城市的比较研究。一些研究重视对资源型城市演化特征的现象描述,诸如通过资源型产业的地位9、资源型城市转型成效10、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效率11等方面来分析城市的演化趋向,但对演化过程背后的成因和机理关
6、注不够;一些学者虽然从生命周期12、产业结构13、城市空间结构14、对外开放15、体制16等方面对演化成因进行了分析,但仍缺乏综合、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在不同发展环境下的演化路径及机制的差异给出解释。那么,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路径有什么特点?出现了什么样的时空分异?为什么有的城市能成功实现经济由单一到多元的跨越,而有的城市却难以逃脱“资源诅咒”的宿命?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关键机制究竟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分析视角,尝试从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三个角度对中国116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并构建计量模型来分析其对资源型
7、城市经济增长与转型的作用机理,以期为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转型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2 理论框架城市的发展和转型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之一。早期关于城市发展转型的研究多基于结构主义观点,认为区域的发展取决于与其他区域的联系。新区域主义则认为,区域发展更多的受区域内部资源的动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作用17。事实上,由于区域发展是区域内部资源动员和跨区联系相协同的过程,区域基于内部优势资源构建在全球分工中与其他区域的关系网络对区域发展转型极为关键18。然而,从演化的观点看,无论是区域内部优势资源还是跨区关系网络,其都是动态变化的,并受路径依赖、脆弱性、路径创造等机制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
8、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发展变化同样受到城市内部因素以及外在联系的共同作用,并受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三方面机制的共同影响。路径依赖强、脆弱性大、路径创造能力弱的城市和区域,其发展转型更为艰难。从动态角度观察,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的作用在不同发展环境下是有差异的,在经济扩张的高速增长时期,较高的路径依赖程度可能会因规模报酬递增下的正反馈机制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优势之所在;而在经济增速趋缓的环境波动期,则可能因为过高的路径依赖而出现较高的发展风险(图1)。2.1 路径依赖与锁定路 径 依 赖(path dependence)最早由美国经济史学家 Paul A David 提出19,是指经济、
9、社会或技术等系统一图1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的分析框架Fig.1 Aframework for analyzing economic evolution ofresource-dependent cities1269地 理 研 究37卷旦进入某个路径(不论好坏),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强化,甚至会锁定在这一特定路径上。目前,路径依赖和锁定已经成为理解经济社会系统演化的两个核心概念。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路径依赖和锁定也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解释空间发展差异的重要理论之一20。Arthur通过阐述技术演进中自我强化机制和自我积累机制对路径依赖思想进行了发展21。从20世纪90年代起
10、,路径依赖理论被相继引入到制度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及管理学等领域,并受到广泛的关注22-23。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依托优势资源发展资源类产业,是其发展早期的必然选择。但在报酬递增的正反馈机制下,资源型城市会逐步形成与资源类产业相关的特定产业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能力,最终被锁定在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为主体的产业中。当资源出现衰竭或者出现资源的替代物时,这些城市最有可能走向衰落。Gabrher在对德国鲁尔区进行研究后发现,鲁尔区的衰退主要是由于区域活力不足24。樊杰等在对中国矿业城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矿业城市单一的生产活动遏制了城市多样性文化的形成,不利于城市
11、创新体系及创业环境的建设25。也就是说,创新能力下降是路径依赖和锁定对区域发展重要的消极影响之一,过度的专业化往往不利于创新产出26。从现实看,在外部环境良好时期,路径依赖的消极影响会被表面的繁荣所掩盖;而在外部环境波动时期,路径依赖和锁定所形成的风险就会充分暴露出来。2.2 脆弱性与恢复力脆弱性和恢复力这两个紧密关联的概念在全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27。所谓脆弱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内外扰动等不利影响时而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而恢复力则是指系统在受到内外扰动等不利影响时的复原能力。在区域发展研究领域,Foster提出了区域恢复力(regional resilience)的概念28,认为
12、区域恢复力是区域面对外部干扰或冲击时所表现出的参与、准备、应对及恢复能力。在演化经济地理学中,“区域发展恢复力”被越来越多的用来解释“为什么有的区域能够顺利度过外部冲击的影响,而有的区域在外部干扰面前却显得十分脆弱”。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思考。Mar-tin等从国民经济产出、就业状况两个视角来考察区域在面对外来冲击中的脆弱性及恢复力大小,他同时还发现地方产业结构(多样性水平、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与区域脆弱性和恢复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29-31。Boschma以演化的视角从产业结构、知识网络、制度三个维度对区域发展恢复力进行了更为综合的界定,认为区域恢复力的内涵不仅指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
13、,还应该包括区域长期创造新的发展路径的能力32。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中资源开采及相关行业的比例较高,在外部市场需要发生变化时,这些产业的脆弱性可能会引致城市整体经济的脆弱性;单一的产业结构也会造成较弱的城市经济恢复力。2.3 路径创造与创新路径创造(path creation)的概念早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思想中就已经有所体现33。Garud等认为,对于已形成的路径锁定,组织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行动特别是“有意识偏移”(mindful deviation)现有的路径进行解锁(lock-out),从而创造出新的路径34。这种“有意识偏移”强调了区域行为主
14、体的主观能动性,它有可能受外部突发事件的冲击而产生,也有可能源于内在的渐进发展;尽管行为主体明白有意识的偏离现有结构可能会带来当前无效率的结果,但是为了发展新路径,鉴于有意识的偏离过程对于创造新的未来的重要性,行为主体仍会这样做。在此基础上,不少学者对二人的路径创造思想进行了发展,Schienstock区分了路径创造过程中相互作用的五大要素35;Pham进一步发展了路径创造思想,提出了路径创造过程的五个原则36;Beyer认为,在历史路径依赖的背景下,行为主体对路径的发展实施干预不再是无12707期苗长虹 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望的和强烈受限的,对于不同机制作用下的路径依赖,
15、路径的终止都是有可能的,行为主体可以对路径依赖的发展进行成功的干预37。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的关键,就在于通过“有意识地偏移”来创造出新的发展路径;而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的陷阱不能自拔。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3.1 数据来源受资料限制,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路径依赖、脆弱性、路径创造的测度,时间段限于2000-2007年。基础数据为2000-2007年二、三位数工业行业就业人数,数据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该数据库的数据从1998年开始采集,样本范围为全部国有工业企业以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其他解释变量的数据主要整理自2001-2016各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
16、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由城市所在省的统计年鉴补齐。资源型城市的确定主要参考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划定的地级城市,共选定116个。3.2 指标界定首先,将所有工业行业分为采矿业、资源类产业和非资源类产业三大类;然后对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三个指标进行量化,并据此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演化特点进行表征。(1)路径依赖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主要表现为对采矿业的过分依赖。本文用采矿业专业化指数(RZI)来表征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水平,具体计算公式如下:RZI=sg/s(1)式中:sg表示样本城市采矿业就业比例;s表示全国采矿业就业比例。RZI越高,说
17、明资源型城市对采矿业的路径依赖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2)脆弱性对于一个资源型城市而言,经济高度集中且依赖自然资源,会导致城市在面对外部波动冲击时因产业结构单一而缺乏缓冲余地,进而增加衰退风险。本文用城市采矿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就业比例来表征城市经济的脆弱性,计算公式如下:RE=Q/P(2)式中:Q表示采矿业及资源加工业的就业人数;P表示所有行业的就业总数。其中,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资源加工产业具体包括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RE表示城市经济脆弱性水平,越高说明脆弱性越高,反之
18、则越低。(3)路径创造为了进一步明晰资源型城市路径创造的特点,本文将路径创造分为围绕自然资源加工的路径创造和超越自然资源的路径创造两种类型,并以资源类产业多样性和非资源类产业多样性来表示。资源相关的产业定义如式(2)所述,采矿业和资源相关产业外的其余制造业行业为非资源类产业。在测度方法上,参考Frenken等38的研究,采用熵指标方法来测度大类内部细分行业的多样性水平,计算公式如下:1271地 理 研 究37卷RV(UV)=ig(Pi/Pg)ln(Pg/Pi)(3)式中:Pi表示资源类或非资源类三位数行业的就业比例;Pg表示资源类或非资源类产业大类的行业就业占比;RV和UV分别表示城市的资源类
19、产业和非资源类产业的路径创造水平;RV和UV越大,说明路径创造水平越高,反之则越低。3.3 模型构建为了分析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对城市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影响,同时考察影响路径依赖、脆弱性和路径创造的主要因素,分别构建了相应的计量模型。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和相关研究,结合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和指标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定了本研究所涉及的主要变量,如表1。根据所选定的变量,本文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模型1:y1=+1RZI+2RE+3RV+4UV+5lnRGDP+6FDI+(4)模型2:y2=+1S+2lnPOP+3lnRGDP+4FDI+5SOE+6EW+7SN+8TYPE+(5)在模型1中,y
20、1表示增长或转型,其中增长用城市经济年均增长率来表征,转型用采矿业就业人数与非资源类制造业就业人数的比值来表征;在模型2中,y2表示路径依赖(RZI)、脆弱性(RE)或路径创造(RV、UV),分别用采矿业专业化指数、采矿业与资源相关产业的比例、资源类产业多样性指数、非资源类产业多样性指数来表征。同时,以采矿业就业比例表征城市产业结构(S),以市辖区人口数表征城市规模(POP),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经济水平(RGDP),以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例表征对外开放(FDI),以国有企业数量比例表示体制锁定水平(SOE)。用虚拟变量1、0表征东部中西部、南部北部等不同区域特征(EW、SN),若为东部和
21、南部城市记为1,反之记为0。以虚拟变量1、0表征城市类型(TYPE),若为煤炭型城市记为1,反之记为0。为个体固定效应,为随机扰动项。4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的时空特征4.1 路径依赖与锁定首先,中国北方的资源型城市相比南方有更高的路径依赖水平。2000年,南方路径依赖程度较高的城市为宜春、郴州、六盘水和广元,2007年数量虽有所增多,但也仅限于娄底、郴州、六盘水、丽江、曲靖、昭通、达州、广安和广元等地市。而在北方,路径依赖水平高的城市广泛分布在黑龙江、山西、陕西三省,其中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大同、朔州、晋城等城市的采矿业专业化指数高达5以上。其次,在黑龙江、山西和陕西三省,许多资源
22、型城市出现了对采矿业的路径锁定,表现为2007年相比表1变量定义Tab.1 Definition of variables模型1因变量增长转型自变量路径依赖脆弱性路径创造经济水平对外开放模型2因变量路径依赖脆弱性路径创造自变量产业结构城市规模经济水平对外开放体制锁定城市资源类型城市区位12727期苗长虹 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2000年路径依赖程度明显提升,或者在两个年份都保持在较高的路径依赖水平上。2000年,路径依赖特征明显的地市在黑龙江最为集中,在其他区域呈点状零散分布;2007年,黑龙江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四个城市的路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同时陕西、山西采矿业的
23、主导地位突出,对自然资源开采的锁定程度明显上升(图2)。4.2 脆弱性首先,脆弱性较低的资源型城市主要位于东部、除山西省外的中部、西部的个别城市,如亳州、南充、咸阳、宿迁、安顺、南平等,脆弱性指数均在0.4以下;发展脆弱性较高的地市主要分布于东北、晋陕甘和西南的云贵川,如双鸭山、鹤岗、鸡西、朔州、晋城、阳泉、六盘水、攀枝花等,采矿业及资源加工业的占比高达70%以上。其次,山西、陕西、甘肃和东北不少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上升明显,如伊春、盘锦、呼伦贝尔、平凉、榆林、吕梁、延安等市,而东营、韶关、萍乡、包头、淄博、宜春、石嘴山、武威、枣庄的脆弱性则有了明显下降,如东营的脆弱性指数由0.71下降为0.4
24、1(图3)。4.3 路径创造首先,在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水平较高。2000年,资源类产业多样性水平高和较高的城市绝大多数位于东部和中部,包括山东南部、河北南部、山西北部、河南西部、湖南南部等地,该类城市在已有资源基础上进行了产图22000年、2007年资源型城市路径依赖程度的空间格局Fig.2 Spatial pattern of path dependence in resource-dependent cities of China in 2000 and 2007图32000年、2007年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的空间格局Fig.3 Spatial pattern o
25、f vulnerability in resource-dependent cities of China in 2000 and 20071273地 理 研 究37卷业链延伸,成功实现了资源优势基础上的路径创造。而资源类产业多样化水平较低的城市多集中于西南部和西北部等地,包括包头、呼伦贝尔、克拉玛依、金昌、白银、铜川、攀枝花、昭通、临沧、六盘水等。与2000年相比,2007年的资源型城市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水平的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山西忻州和大同资源类产业的多样性水平相对下降,而淄博、枣庄、淮北、亳州、宣城、平顶山、鹤壁的资源类产业多样化水平则明显上升(图4a、图4b)。其次,在非资源类产业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32 人文地理学 研究进展 展望 3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