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腹腔诊断性穿刺及积液判断.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5.3.1#--腹腔诊断性穿刺及积液判断.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3.1#--腹腔诊断性穿刺及积液判断.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腹腔诊断性穿刺是一种主要针对腹腔内积液性质等判断的首选的穿刺诊断方法。其作为腹内脏器疾病和操作判断积液性质的手段,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应用广泛经济的诊断技术。一、适用范围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约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任何病理情况导致腹腔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腔积液。腹腔积液是一种病征,产生的病因很多,平时比较常见心血管病、肝脏病、恶性肿瘤腹腔转移等。战时原因有腹腔内出血、消化液溢出污染腹腔,以及腹腔感染所致渗出性腹液。腹腔积液诊断除影像学检查外,主要依据腹部叩诊。积液达500ml时,可叩诊证实;1000ml以上可引起移动性浊音,大量积液腹膨
2、出如蛙腹,有液波震颤;小量积液可用B超和腹穿检出。二、操作步骤(一)术前准备1.摆体位。伤员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2.选择穿刺部位。一般选择中下腹穿刺点,位于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1.5cm处,此穿刺点无重要脏器且易愈合;或选择左下腹穿刺点,位于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的中1/3与外1/3交界处,此处可避免损伤腹壁下动脉,肠管较游离不易损伤;亦可采用B超定位,于积液明显处,且无肠管等阻碍穿刺的区域。3.将穿刺部位常规消毒;4.检查腹腔穿刺包消毒及失效日期后打开;5.带无菌手套,检查腹腔穿刺包内器具是否齐全,注射器及穿刺针是否通畅、破损及漏气;16.取出消毒洞巾,并铺洞巾于
3、穿刺部位中央;检查麻醉药的药名名称及有效日期,抽取2ml的局麻药(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腹腔壁层逐层作局部浸润麻醉。(二)操作过程麻醉生效后,术者左手固定穿刺处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于皮肤,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已穿过腹膜壁层,即可行抽取和引流腹水,并置腹水于消毒试管中以备作检验用。放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消毒穿刺点,盖消毒纱布并固定。(三)术后处理术后平卧休息12小时,避免朝穿刺部位侧卧。测血压并观察病情有无变化。根据临床需要填写检验单,分送标本。清洁器械及操作场所。做好穿刺记录。三、注意事项(一)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发现心悸、气促、面色苍白甚至休克,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应适当处理。操作中注意无菌及人文关怀。(二)术后注意事项 放腹腔积液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大量放液后应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休克。术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和继发感染的并发症。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5.3 腹腔 诊断 穿刺 积液 判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