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6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阳明与贵州文化 (67).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论摘要:2015 年 8 月 28 日至 30 日,为更好地推进阳明后学文献的系统整理,推动阳明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召开。与会学者共同讨论了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现状、编校的体例规范,并就阳明后学文献的专案编校、研究心得进行了交流,进一步协调推进了“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编纂整理工作。关键词:阳明后学文献;编纂整理;研究心得中图分类号:B248 2;Z8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6133(2015)05 0051 022013 年 1 月,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
2、办、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协办的“阳明后学研究与文献整理工作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湖北、江西、安徽等高校科研单位及出版机构的十余名学者,就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及其后学的研究及文献整理工作展开了专题讨论。2013 年 12 月 31 日,依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这一学术平台,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正式启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任课题负责人,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张昭炜、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任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主编。为了更好地明确整理规范、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更好地对“阳明后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推动阳明后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
3、015 年 8 月 28 至30 日,“阳明后学文献丛书推进会暨阳明后学研究高层论坛”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检查督促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自 2013 年 12 月启动以来的工作进展情况,详细讲解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出版的体例规范,协调如何进一步推进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编纂整理工作。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第三编的编校整理者与会,并提交了十六篇论文,内容涉及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第三编)各子项目的“编校说明”与研究心得。现供职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的张昭炜博士策划、召集并主持了本次会议。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致欢迎词。杜先生代表北京大学高等人
4、文研究院欢迎大家参会,他着重强调了阳明后学文献整理及相关学术研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学术事业,需要我们对“阳明学”这一课题投入极大的关注与兴趣。杜先生也注意到目前国内不少省份以及高校社科机构对阳明后学的研究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的局面,但是我们需要一种“大气魄”、“大格局”,在一种“学术健康”的情况下,开展相互合作。杜先生希望阳明学研究者利用好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嵩阳书院的学术平台,在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领域,进行学术合作与深层次对话、交流。浙江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研究员作为特邀嘉宾,发表了四点感想:第一,“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一选题是经全国哲学社会
5、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已经入围“2015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招标选题研究方向”,这对于我们与会的学者来说是一个鼓舞。目15*收稿日期:2015 09 10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阳明学与天台山”(项目编号:15JWYB09)、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黄绾学术思想进展之研究”(项目编号:15HQZZ021)、浙江省社科院年度课题:“黄绾年谱”(项目编号:2014YK0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张宏敏(1982 ),男,河北邢台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王阳明与阳明学派。前武汉
6、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还有浙江社科院都在填写申报材料,无论谁最终“中标”,对于阳明后学文献整理这项学术事业来说,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我们大家要互相合作,精诚团结,把“阳明后学文献整理”这项工作做好;第二,我们从事阳明后学研究,从文献入手是唯一之路,只有文献学基础扎实了,才可能出研究成果。我们在进行阳明后学文献搜集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家谱”、“族谱”、“地方志”文献中所涉佚文;第三,目前上海古籍出版社已经出版了 薛侃集、刘元卿集、黄绾集 、胡直集 (张元忭集、王时槐集 年内即出),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的工作经验。我们作为编校者,要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进行充分的沟通,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是
7、一项传世工程,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支持;第四,能召开这次会议,实属不易,对于张昭炜在这次会议筹备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开幕式结束,“阳明后学文献整理工作推进会”进入主题发言环节。钱明研究员主要就自己已经完成张元忭集的编校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分享了自己数十年来在阳明学文献辑佚、编校方面取得的经验与心得体会。南昌大学哲学系杨柱才教授汇报了陈九川集 的文献著作馆藏情况及整理进度;中山大学历史系刘勇副教授就李材集 的文献资料整理情况进行了说明,主要包括李材集 文献搜集与整理的整体进展、点校整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彭树欣副教授汇报了邹德涵集(附 邹善集)的编校进度,同时对江西安
8、福县邹氏(守益)第二、三代文献的存世情况及其思想价值进行了阐释;中国社科院历史所陈时龙副研究员就 周汝登集 的整理进度以及周汝登的文献版本进行了报告;天津市社科院哲学所李会富博士就陶望龄、陶奭龄的文献版本在海内外图书馆的馆藏情况进行了翔实的说明,并提出了在陶望龄、陶奭龄集 编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安徽工程大学思政部刘聪副教授对耿定向的著作辑佚情况进行了说明;石家庄学院郭亮博士代表广州市社科院孙占卿副研究员对 季本集 的点校工作进度作了汇报;浙江省社科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张宏敏博士对浙中王门学者王宗沐的著作及存世文献诸版本,向与会同仁进行了报告,同时,对浙中王门文献的整理现状与浙江学者正在进行的万
9、表集 、顾应祥集 、叶良佩集 的编校工作进行了汇报;湖北大学哲学系姚才刚教授提交了唐枢集 的进展情况汇报论文;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张明副教授提交了题为“孙应鳌集 编校说明”的书面报告,均由张昭炜博士代为宣读,同时,张昭炜博士介绍了邹元标集 整理工作进展;此外,中国社科出版社哲学宗教学编辑凌金良博士、天津市社科院道德与文明 编辑部李卓博士列席了会议并发言。钱明研究员对与会学者学术报告进行了点评,上海古籍出版社刘海滨副编审对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 的“编校体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解答了与会学者在编校阳明后学文献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张昭炜博士在闭幕式上对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总结,其中对阳明后学文
10、献丛书(第三编)的工作团队提出了六点希望与建言:第一,以历史的眼光对待文献整理,我们今天编校的阳明后学文献产生于四五百年前,至今仍然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资料,作为编校者,应时刻扪心自问:“四五百年后,我们的编校文献是否能够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第二,我们进行文献典籍的编校整理工作理应尊重前人的学术成果,比如北京大学儒藏 工程已经对一些阳明学者诗文集进行了点校,像 儒藏 精华编第 262 册已经收录了李材正学堂稿、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在编校整理 耿定向集 李材集 时,我们理应通过合理的渠道与儒藏 编委会及原点校者进行沟通、协调;第三,阳明后学文献大多成书于四五百年前,部
11、分文献在国家(包括各省市)、高校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尚无收藏,这就需要各编校者亲自到该(阳明)学者的出生地、游学地、生活地、仕宦地进行田野调查,要特别注意“族谱”、“方志”、“书院志”文献中收录的佚诗佚文,编校文集是苦活累活,我们要立志打造学术精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第四,我们进行文献编校整理时,受学力、经验、水平所限,难免在句读、文字录入上出现诸如点破句、录错字等问题,但须态度认真、一丝不苟、问心无愧、多查多问,尽量避免一些不应出现的重大疏漏;第五,目前的整理者要有优胜劣汰的意识,对于进度慢、态度不端正者,要进行淘汰,要有相互协作的机制,对于确实有困难者,大家应给予支持;第六,阳明后学文献整理的团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要以身作则,力求打造学术精品,吸引更多的青年学者(阳明后学研究者)加入。张昭炜博士最后谈到,在阳明后学文献文集的整理模式之外,还有重要罕见版本、“思想性强”的阳明后学文献的整理。阳明后学文献递嬗散亡,许多重要的著录按索不获,偶然发现新的善本,急需出版,惠及学界,实有必要重点选择“思想性强”的文献优先出版,如邓以讃、刘阳等阳明后学的文献,乃至一些被“边缘化”的郭子章、虞淳熙等阳明学者的文集。彭树欣、刘勇副教授等表示愿意积极支持这项工作,刘海滨副编审代表上海古籍出版社对罕见阳明后学的思想性文献结辑出版表示支持。25贵 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10 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