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4-2可逆过程.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4.2.1)--4-2可逆过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1)--4-2可逆过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温差传热D DT=T1 T2D DT 0:可能(实际过程,痕迹不可消除)D DT=100,10,1,0.1,0.01,0.001,0.0000000001:可能D DT 0:可能之极限(不留痕迹)不可逆过程:过程一旦进行,必留下不可消除的痕迹 可逆过程未留下不可消除痕迹(或痕迹可忽略)的过程T1T2Qi.s.Q可逆过程定义系统经历某一过程后,如果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为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特点过程进行后,不留下无法消除之痕迹,因此可逆行而使系统与外界均回复原态“不留痕迹”可逆过程的特点 可逆过程是一个理想的,实际不存在的,但可无限接近的过程。它是一个概念,具有强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可逆过程的特点对系统内部而言,过程应是准平衡的过程,另还要求外部无耗散可逆=内部准平衡+外部无耗散不可逆过程和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和准平衡过程引入可逆过程的意义过程可逆,系统内部必准平衡,便于分析计算可用系统参数计算过程的和外界交换的能量容积变化功:d dW=pdVW=pdVd dw=pdvw=pdvW12pV引入可逆过程的意义给出实际过程进行的极限“可能”的极限是“可逆”,其余过程皆“不可能”引入可逆过程的意义给出设备改进之方向减少摩擦耗散,使过程可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2 可逆过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