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7).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提提 要要:随着空间的社会转向,权力空间研究已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国内也陆续出现了空间政治的相关讨论。本文通过梳理中西方人文地理学领域研究的相关成果,力图建立以领域为基础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将其运用于当下中国的空间政治问题解读。领域是权力赋值于空间的产物,是解读现实世界权力空间关系的重要视角,也是当代政治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支学科的主要概念。地理学对领域概念的运用从生态视角到社会视角、从国家尺度到多维尺度,体现了领域研究的日渐深入与系统化。本文在综合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领域化、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的权力空间分析框架,并期冀其成为进一步相关实证研究的指引。关键词关键词:领域;权力;
2、空间;领域性;领域政治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SPACE,POWERAND TERRITORY:AREVIEW ON TERRITORYSPACE,POWERAND TERRITORY:AREVIEW ON TERRITORYIN POLITICAL GEOGRAPHYIN POLITICAL GEOGRAPHYAbstract:Abstract:Along with the Social Turn,the issue of power and space became rather significant and p
3、ivotal inthe west.Thus,this paper intends to elaborate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evolution of territory and ad-dress the analytic framework of territorial politics through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so as to shed lighton the significance and possibility of using territory concept to probe t
4、he complex social phenomena.Thereis no doubt that the spatial construction of territory and territoriality,implicating the mutually constructing re-lation between space,power and behavior,would be helpful to develop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o unravel thepractices of spatial politics.Viewing from the
5、skeleton of social space theory,territory could be producedthrough the process of power inserting form the elemental space.Moreover,space,place and territory couldtransform into each other under varied contexts.As far as territory itself is concerned,it is essentially com-prised of space,power and b
6、oundary.It also proclaims that theory of territory in human geography has pro-ceeded from biological approach to social approach,and shifted from state-centrism to multivalence andmulti-scale.After that,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main empirical research subjects of territory in political ge-ography,i
7、ncluding state territoriality and politics of identity.Finally,it puts forward an analytic frameworkof territorial politics,comprising multiple processes of territorialization,de-territorialization and re-territorial-ization.Key words:Key words:territory;power;space;territoriality;territorial politi
8、cs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65,411307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GJW007)作者简介:刘云刚(1973),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生活空间论。E-mail:。收稿日期:2014-06-10;修订日期:2015-02-20HU M A NG EO G RA PHY Vo l.HU M A NG EO G RA PHY Vo l.3030.No.No.332 0 152 0 15/6611 引言近30年来,列斐伏尔的“空间的生产”、福柯的“权力与空间”以及哈维基于空间的资本三次循环等社会空间
9、学说受到包括人文地理学在内的众多社会科学的关注1-7。国内地理学界近年也开始了类似话题的实证8-11。这些研究借助不同的理论框架,但都指向同一个落脚点权力与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建构的权力意义已成为超越单一学科的学术命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今生产与生活越来越多地受到权力空间关系制约的桎梏。西方人文地理学于1970年代经历了空间研究的社会转向,“领域”(territory)作为权力空间的分析概念在此背景下兴起,并与地方、尺度等构成西方人文地理学新的核心概念体系12。其中,领域作为政治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尤其受到该学科的特别关注13,14。事实上,领域概念不仅被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如国际关系、人类学
10、、心理学等,而且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内部也出现了多种涵义,甚至概念泛化的讨论12,14,15-19。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领域内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讨论,目标有二:一是尝试对现有领域理论成果进行脉络解读,把握领域概念的本质内涵及其运用方法;二是借此概念推进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实证研究20。以下首先梳理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领域概念及其演化脉络;继而具体探讨其在西方政治地理学中的运用;最后,基于领域理论的既有研究对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方向进行展望。2 空间、权力与领域2.1空间:从物质实体到社会建构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而领域也是空间概念的一个维度。20世纪初,空间主要被定义为固定、静止的物质实体,“作为社会生活
11、展开的载体、背景与容器”,戈德尔将此归纳为“广义的绝对空间论”6,21;1970年代后,学界纷纷批判追求普适性空间法则而忽视人文、社会性的空间分析学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新流派,而其共通点就是以不同的方式肯定社会空间的存在,并强调空间与社会的辩证关系22,23。在此背景下,着眼于社会关系的空间概念日益受到关注,1980年代后渐次被阐释为place、locality、territory等概念,并成为文化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分支学科的核心概念24。其中,强调权力与空间辩证关系的空间概念被定义为“领域”,以表征人类社会及其机构试图控制及主导竞争、冲突、合作等过程的空间产物25。在这里,领域成
12、为社会空间的一部分,作为主动的、策略的、动态的空间工具,通过空间反映并塑造权力关系26,27。领域建构使空间产生特殊意义即造就地方;反之地方在空间政治中权力化的结果即为领域28。领域与地方是不同语境下对空间的阐释,二者在一定机制下相互转化,并在不同的社会空间维度下呈现不同的意义(图1)26。2.2 领域:空间、权力与边界领域是权力空间化的产物,其背后的深层问题是人类如何通过空间配置和使用权力13。萨克1986年在其人文领域性一书中将领域的定义概括为“被管制的有界空间(a regulated-bounded space)”,是最经典的一个解释26;而人文地理学词典将领域定义为“被社会团体、个人、
13、机构使用和管辖的连续空间,以禁止他人接近和进入”,亦十分易懂25。考克斯在其政治地理学:领域、国家与社会一书中定义领域是“通过领域性来寻求控制或获得控制权的空间,是某一时间截面形成的由权力边界定义的地方”29,则突出了领域和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可见,空间、权力和边界成为领域概念的三要素16。图1 空间、地方与领域的关系Fig.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ce,Place and Territory萨克举例说,当父母以训诫、警告等方式不让小孩子撕毁书房的书,乱抛学习用具,是“非领域性”,而通过禁止小孩子进入书房来实现控制,则是“领域性”27。领域性必然通过对某一空
14、间区域寻求控制权力而产生,而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控制的空间”就是领域。如果仅是对空间建立起情感联系,而无控制、管理的权力,则更接近文化地理中的地方概念28-31。领域性的实质就是对空间附加特定的权力关系,即通过划界和宣称对地理区域的控制,从而影响、改变或控制资源、行为和社会关系的策略26,27。边界是将权力范围空间化的工具。人们通过边界确定特定空间的“归属”,辨别“自己人”与“外人”,并围绕边界进行“吸纳”与“排斥”等领域性行为31,32。多个权力空间常常由于对边界的界定不同而产生冲突,需要进行斡旋与协商,最常见的就是国家的领土冲突。此外如人们通过排外政策阻止他人居住于可能直接或间接从社会环境获
15、利的区域,以及建立门禁社区等等,也属于此类的案例33。近年,随着对领域与网络、尺度关系讨论的增多,边界也开始被认为非固定、本身是不断被建构的社会过程,在流空间构成的世界中边界的作用也在被重新定义34。3 人文地理学中的领域内涵及其发展领域的内涵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埃尔登(Stuart Elden)、苏贾(Edward Soja)、戈特曼(Jean Gottmann)都曾从历史视角追溯领域在地理学中的发展历程18,35,36。在此本文跳出欧美学者对于领域概念理解的争议细节,将其概括为两段2015年第3期总第143期人文地理HU M A NG EO G RA PHY Vo l.HU M A NG E
16、O G RA PHY Vo l.3030.No.No.3 3 2 0 152 0 15/6 62脉络,即从生物领域性到社会领域性、从国家领域性到多尺度领域性的发展历程。3.1从生物领域性到社会领域性领域概念并非地理学家的发明,而是受到生物学、哲学、政治学等的影响。该用语源于动物行为研究中的“地盘”一词,十九世纪末,拉采尔在其政治地理学一书中基于生物进化论提出“生存空间”(lebensraum)概念,将国家比喻为“土地有机体”,认为“当一个国家将其边界向另一个国家扩展的时候,反映了内部的增长力”,因此“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就必须需要空间”37,这是最初由地理学家提出的领域概念。从十九世纪后期到二战
17、结束(詹姆斯命名为地理学近代时期),这种以生物有机体来类推国家,将国家边界向外扩张阐释为国家生存法则的“生存空间论”成为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二战后,“生存空间论”由于在二战中被纳粹德国采用作为国策制定的理论工具而受到学术界批判,但领域研究并未就此止步。1960到70年代,一些生物学家、人类学家继续从生物基因角度展开对领域性的讨论。由于主张领域行为是“先天的(natural)”,而非后天学习、构建的,此类视角被称为生物基因派38。例如洛伦茨认为,侵略活动是所有物种争夺空间以扩大领域的天性39。依据生物理论,对空间的需求引发了占据与防守行为,这被称为“领域法则(territorial im
18、perative)”40。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人类领域性(human territoriali-ty)”由动物领域性推演而来,将领域性解释为人类争夺空间、排斥相异群体的天性和固有需求。如动物学家莫里斯(Desmond Morris)发展了洛伦茨的理论,用生物领域性类推人类,认为人类天生是领域性的生物,防守领域是人类的固有需求41。社会生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认为,人们的基因使其趋于通过领域保护相似者而排斥相异者42。这种范式促使一些行为主义地理学者借用生物防御本能的视角,尝试建立人类行为与空间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43,44。然而,局限于动物本能的理解
19、,使领域理论的现实解释力受到较大限制,从而制约了对空间社会辩证关系的理解深度。20世纪70年代后,领域研究在方法论上开始与生物学类比脱离,并增加了对领域社会性的探索。如1970年代戈特曼就指出,领域由人类划界并用于特定的目的,应从属于政治过程。他通过梳理国家领域性的演变,揭示了领域随社会发展的功能转变,并将其解释为“心理调节装置”(psychosomatic device),即人类基于寻求安全(封闭、隔离)和机会(开放、网络)平衡状态的主观需求36,45,46。戈特曼对领域社会性的认识,打破了以动物领域性推演人类领域性,以及将领域单纯视作物理空间的传统认知,突出了领域的社会和政治功能。其他学者
20、如苏贾也指出,“领域性为地表复杂的政治活动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为空间身份、排斥和隔离现象提供了另一种理解方式”35,同样从空间的政治组织角度重新阐释了领域。20世纪80年代,萨克从地理学视角提出更具能动意义的领域性概念,试图解析人们利用空间实现权力的问题,成为推动领域研究的重要转折点。萨克指出,相对于强调满足人类某种需求的空间功能,人文领域性是人文社会现象中行为者对他人有意识使用的空间控制策略。其中空间不再是被争夺的客体,而是实现控制目的的核心工具26,27。直观的案例如虚拟的“国际移民社区”,这种以整合国际移民为目的的制度领域致力于维系移民与输出国的联系,并产生相应的行为影响47;微观的案例
21、如城市中的贫民区,其中的违法和犯罪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默认48。虽然萨克的理论或多或少受到人类学相关研究的影响,但他避开了从生物动因或生物天性的决定论理解领域,更多将领域性看作人文现象中推动空间权力运作的一种行为策略,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中如何通过空间运用而导致权力差异的问题26,27。至此,对领域的理解得以清晰、坚定地与动物领域性“决裂”。基于社会性的领域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开始发展,并成为透视权力空间关系的主流49。3.2 从国家领域性到多尺度领域性领域思想首先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尺度,被看作是承载现代国家管辖权的物理空间,是现代国家的基本要素,吉登斯称之为“有界的政权容器”50。国家通过领域性策
22、略将主权和领土结合,从而形成现代领域体系51。中世纪欧洲的政权之间很少存在固定的边界,更多是通过模糊的边界区域(frontier zone)实现政权间的缓冲,而政治共同体通常由法律、宗教、习俗等组成52,53。直到欧洲帝国政权衰败,藉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Westphalia Treaty)建立了主权与空间概念结合的现代国家体系,并借助联合国成立的契机将该体系确立为覆盖全球范围的正式国际法则,其实质是形成了以国家为单元的领域体系,即国家领域从战争容器向经济、文化和社会容器的再定义54,55。可见,主权与领域的结合正是现代国家与传统政权组织的区别,而现代国家领域是被高度政治化和正式化的领域形式52
23、。即便国家领域性并非在任何情况下有效,但至少在空间形式上,世界几乎毫无遗漏地处于国家领域的分割和控制之下,形成具有垄断性权力的强大领域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者开始将领域思想应用于多尺度。如领域被利用于国家尺度外的城市、区域,以及超国家的全球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等,使现代领域体系从国家中心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叠合的多权力中心结构50,52。在全球尺度,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环保主义等被结合到全球领域形成全球化的空间想象,以对抗国家领域霸权33,56;在区域尺度,领域重塑的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新自由主义、区域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32,57。不同层
24、次的领域间承载相互竞争的领域逻辑,如欧盟追求欧洲整体联合,国家试图保持主权完整,而居民则更在意各自的生活空间权力58。总之,不同尺度的社会实践都被置于领域序列中,并受到多重领域性的相互制约和影响33。领域的多尺度化带来权力逻辑的复杂化,以及多重领域间潜在冲突和不稳定的可能性增加56-58。虽然国家领域间的冲突逐渐减少,但多尺度间的领域冲突却呈现增加之势,使得跨尺度领域政治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59-61。刘云刚,叶清露,许晓霞:空间、权力与领域:领域的政治地理研究综述与展望HU M A NG EO G RA PHY Vo l.HU M A NG EO G RA PHY Vo l.3030.No.
25、No.3 32 0 152 0 15/6 634 政治地理学中的领域概念运用4.1领域增殖如上所述,地理学中的领域首先是作为国家主权的空间投影,是现代国家的构成要素34,50,是国家领土、边界、移民、民族主义以及国际秩序等地缘政治行为的重要分析视角17。基于这一视角,地理学者着重关注在不同的语境和社会背景下,国家借助多种象征或权力叙事(narrative)增强领域的空间权力,即通过向领域附加更多社会关系实现领域权力增殖的过程及其机制。以民族和国家结合的实践为例,“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即是人为创造民族(故土)和国家(领域)关联、培育以国家为单元的文化共同体意识的领域化策略。尤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47 人文地理学 研究进展 展望 4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