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4).pdf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4).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诗经 中农业地理知识探微提 要 本文用地理学的方法,细致分析和探究了 诗经 中蕴藏的农业地理知识,其中包括农业自然资源条件、自然灾害、土地利用、重农思想、物候与农事活动。主要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发达的畜牧业等。古为今用,作者通过对 诗经 中农业地理知识的深刻挖掘,得出了三个有益的启示。可为今日农业生产和农业地理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诗经;农业地理中图分类号:K9 0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3-2 3 9 8(1 9 9 9)0 3-0 0 7 5-0 5我国以农立国,很早就进入了农业文明。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农业地理知识,并溶入他们传咏的诗歌中
2、。诗经 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期的广阔地域内的诗歌,内含丰富的农业地理知识,可以为今日农业地理渊源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以为今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1 对农业自然条件的认识1.1 关于风的记述诗经 中提到的天气现象有风、雨、雪、雷、虹、霜、霰、霾等十几种。单讲风就有北风、凯风、飘风、终风、谷风等数种,北风和凯风出现较多,是为当时的常风向。邶北风 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霜。北风其喈,雨雪其霏。”的记述,描述了冬季寒风洌洌,雨雪纷纷的景象。与北风相对的是凯风,邶凯风 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正义 引李巡说:“南风滋养万物,万物喜乐,故曰凯风。”自南而来的凯风,温暖着万物,使荆棘恢复了生机。
3、这是当时人们对冬夏季风的朴素认识,人们喜爱凯风,它给万物带来温暖。1.2 关于四季的记述诗经 涉及的区域主要是暖温带,具有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诗歌对此也有描述。小雅四月曰:“四月维夏,六月徂暑。”“秋日凄凄,百卉俱腓。”“冬日烈烈,飘风发发。”郑笺 曰:“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至六月乃始盛暑。”豳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日迟迟,采繁祁祁。”集传 曰:“迟迟,日长而宣也。”诗经 时期人们已有了清晰的四季概念,并知道了四季的性质,春暖,夏热,秋凉,冬寒。1.3 西周时期旱情的记述黄河流域是当时的农业中心,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主要是干旱,诗经 中关于干旱情况的记述多从旱灾、虫灾、旱生植物以及人
4、们求雨活动中表现出来。大雅云汉 记录了一次大旱灾,“旱既大甚,蕴隆虫虫烈日炎炎,无处遮阴。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炎如焚。”周南螽斯:收稿日期:1 9 9 9 0 3 2 9;修订日期:1 9 9 9 0 7 1 1作者简介:鲁峰(1 9 5 5),男,1 9 8 3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大地理系,1 9 8 5年赴南京师大进修人文地理,现为枣庄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副教授。多年来从事区域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和著作4 0余篇(部)。“螽斯羽,诜诜兮,”干旱十分严重,虫灾随之出现,蝗虫成群危害庄稼。小雅谷风 还有“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干风象火一样焚
5、烤着大地,使草木枯萎死亡,人们心里十分燥烦,“如炎如焚,我心惮暑”。邶终风 则反映了一种干旱风沙天气,“终风且暴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毛传 认为“霾,雨土也。”邶地处冀豫交界地区,太行山东麓,多暴风,多霾说明了当时的气候十分干旱。西周时期的旱情还可以从旱生植物出现的频度上看出来,植被中的藜科和蒿属都是旱生植物,诗经 中提到的蒿属植物种有蒿、苹、芩、蘩、萧、莪、蓬、萎、艾、蔚1 0种,出现过1 9次 1。藜科的藜、茨等出现的频度仅次于蒿。小雅鹿鸣 记述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食野之蒿。食野之芩。”,则较为清晰的展现了半干旱草原的景观。干旱环境使人们养成了储集雨水的习惯,大雅迥酌 曰:“迥酌彼行潦,
6、挹彼注兹,可以奔饽。迥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人们珍惜雨水,每逢雨后,总把沟中积水收集起来,以供饮用或洗濯。1.4 春秋时期温暖气候的描述从春秋时期的一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气候比西周时期更温暖些。理由是喜温植物梅树的分布北界已达山东曹县、菏泽一带。曹尸鸟鸠 有:“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梅,”陈墓门 有“墓门有梅,有萃号鸟止”,秦终南 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记述。限制喜温作物向北扩展的因素是冬季的最低气温。梅树生长的下限温度是 1 4,其分布北界抵达山东菏泽,表明当时气温较高。邹逸麟认为春秋时期气温比西周时期高,也比现在高,春秋时期河流冬季稳定封冻的南界应在曲阜一线 2,而现在已南移
7、至商丘。此言正与 诗经 记录的情况相一致。1.5 地形与植被的记述诗经 中有大量的地形知识,大致可分为山丘地 3,有山、丘、阜、岗、陵、岵、屺等;平坡地,有陆、原、阪等;湿洼地,有沮洳、薮、隰等;滨河地,有洲、渚、湄、滩、泮、溷等。对不同地形的性质以及生长的植被也有了较清楚的认识。大雅绵 曰:“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记述了周原的肥沃。王丘中有麻:“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周颂载芟:“千耦其耘,徂隰徂畛。”郑东门之土单:“东门之土单,茹艹虑在阪。”郑大叔于田:“叔在薮,火烈具举。”这些诗中记录的丘、隰、阪、薮等地形均是较平坦而肥沃的土地,可以开垦成农田。诗经 对不同地形上生长的不同植物也作了较
8、多记述。诗经对植物与适生地的大量记述,表明了当时人们对此类自然事物的深刻认识,这种认识对因地制宜进行农作物种植帮助很大。1.6 水体与用水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凡凡黍苗,阴雨膏之。”庄稼在水的滋养下才能生长旺盛。水又是生命之源。古人傍水而居,对水的认识极为深刻。诗经 记述的水体名称大致有河、泉、汜、泽、池、涧等。其中对河流记录较多,有江、河、淮、渭、泾、洛、汾、汝、溱、洧、淇、汶、汉、等十几条。记录的泉有下泉、寒泉、槛泉、肥泉等数种。人们开垦近水的土地,修挖沟洫进行农业生产,把川泽之地视为乐土。诗经 中记录的水体较多,也说明了当时地表水是十分丰富的,这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帮
9、助很大。2 土地利用知识 诗经 中保存的土地利用资料,主要有适农区域的选择,农田的整垦和山地的利用。2.1 适农区域的选择适农区域也是适宜定居的理想区域,适农区域的选择是当时人们的头等重要工作。西周时期,人们已有朴素的“相地之宜”思想,虽然对“天时”不能控制,但却可选择宜农的土地,即“顺天时,量地利”。周的祖先公刘由邰迁豳时,首先就进行了适农区域的选择。公刘爬山越岭,考察地形和水源,选7 6人 文 地 理1 4卷择了山原的向阳坡地,选择了有泉水的肥沃的隰原,作为居住地和农垦地。后来,古公擅父也采用这种方法,“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大雅绵)。岐地为渭河阶地,西高东低,
10、既向阳,又近水,土层深厚、疏松、土质肥沃。堇荼喜生在湿肥的土地上,人们常把堇荼作为指示肥土的植物,在近河水的阶地上,有大量堇荼生长的地块,自然首先被选中。选择近水阶地作为农田的另一个好处是便于排水。因为在湿肥的土地上经营农业主要是排水问题,同时,排水还可除盐。近水阶地比较平坦,并有一定倾斜,在涝时排水较为方便。可以想像,当时的大部分农田分布在河谷阶地上。2.2 农田的整垦适农区域选定以后,人们便开始垦荒造田。大雅皇矣 有此方面的记录。“作之屏之,其艹甾其医。修之平之,其灌其木列。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厌木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在首领的带领下,人们平整土地剔除灌丛,选留优良树木,
11、开辟道路,开始农业耕种。诗经 中认为最好的农田是向阳的坡地。大雅崧高 有“我图尔居,莫如南土。”“往近王舅,南土是保。”诗句,说明南土之宝贵。诗经 中还多处出现“南亩”,这里的南亩是农田的通称,因为西周时期利用的土地多是向阳的坡地。向阳坡地有较长的日照,土温高,土壤细菌活跃,对作物的生长有利。“南东其亩”则 可解释为南其亩和东其亩,高亨注:“周人称南北陇为南其亩,东西陇为东其亩。”根据地势把田地整成南北陇或东西陇,不仅方便排水,也 便于通风透光,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播种之前必须先整理土地,这在 周代已成定式,并把此模式传给黄河下游地区。例如 齐南山:“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郑玄注:“艺,树
12、也。树麻者必先耕治其田,然后树之。”在 土地利用上,周代还采用了休闲法。周颂臣工 曰:“维莫之春,亦 又何求?如何新畲?於皇来牟,将受厥明。”新畲指休闲地,人们为了保护地力,实行土地轮作休闲。一 块地耕种二三年后,休闲几年再 种,等于施肥。根据土地肥力和水分条件的不同,因地制宜地种植不同农作物,这种思想在诗经 中也 有表现。小雅隰桑、邶简兮、郑山有扶苏、唐山有枢 等诗篇中均记录了这一 情况。2.3 山地的利用诗经 中记述的山地利用资 料,一 是山坡的开垦,二是山林的砍伐和狩猎。小雅正月 曰:“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在 山坡上开垦的田地,称为“阪田”,鞠继武认为“阪田”系梯田的雏形 4。山坡地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24 人文地理学 研究进展 展望 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