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pdf
《(8.4)--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4)--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4 卷 第 4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ol.34 No.4 2018 年 2 月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Feb.2018 223 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 摘 要:空气对流循环蓄热墙体是一种通体中空型日光温室墙体,其内部中空层与温室空间连通而具有空气对流换热效果。为详细了解该墙体构造的蓄放热特性及其对日光温室热环境的影响,通过与同样构造但中空层封闭的无对流墙体的对比,在北京市通州区试验温室中测试了墙体内部温度分布及变化规律、墙体蓄放热量及其对温室内气温的影响。其
2、结果,与对照墙体相比,对流方式下墙体内部温度分布规律不同,墙体内部整体温度水平较高、且昼夜波动幅度较大,墙体白天蓄热量提高 15.1%,夜晚放热量提高 14.7%,这一效果使得温室夜间最低温度提高 2.2,有效提高了墙体的蓄放热能力,改善了温室夜间温度水平。关键词:温室;温度;墙体;自然对流;蓄放热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04.027 中图分类号:S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819(2018)-04-0223-09 赵淑梅,庄云飞,郑可欣,马承伟,程杰宇,马 冲,陈小文,张天柱.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J.农业工
3、程学报,2018,34(4):223231.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04.027 http:/www.tcsae.org Zhao Shumei,Zhuang Yunfei,Zheng Kexin,Ma Chengwei,Cheng Jieyu,Ma Chong,Chen Xiaowen,Zhang Tianzhu.Thermal performance experiment on air convection heat storage wall with cavity in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J.Transactio
4、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CSAE),2018,34(4):223231.(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04.027 http:/www.tcsae.org 0 引 言 日光温室之所以能维持良好的夜间热环境,墙体是关键因素之一1。墙体往往集承重、蓄热、保温、放热等功能于一体,白天与地面一起接受太阳辐射热,并将之蓄积起来,当夜间室内空气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水平时再将其释放
5、出来2-4。由于地面通常有作物覆盖,接受太阳辐射有限,蓄放热性能会受影响,因此在没有加温条件下,墙体就成了夜间维持温室内作物生长环境温度的重要热源5-6,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墙体在不同室内气温条件下的夜间平均放热量可达 2060 W/m27,可见这一蓄放热能力对日光温室维持冬季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也表明,受限于构造和材料,墙体的蓄放热潜力并没有很好的地发挥,蓄放热作用仅靠墙体室内一侧表面,面积有限,涉及墙体最大厚度仅为 300500 mm,参与蓄放热的材料也很有限8-10。这种局限一方面会导致冬季晴天条件下,温室内白天午间温度较高,往往需要开窗通风进行降温;而另一方面,因为蓄放热
6、能力有限,很多日光温室冬季夜间存在低温现象,特别是一些果菜种植温室,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收稿日期:2018-01-09 修订日期:2018-01-31 基金项目:日光温室构件集热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研究(2013AA102407-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23-C02)作者简介:赵淑梅,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相关研究。Email: 甚至会出现冻害。这种矛盾现象的存在,表明日光温室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温室的太阳能,因此通过改善墙体构造来提高墙体的蓄放热性能,将更多的太阳辐射热留在温室内,用于提高温室的夜间温度,对改善日光温室的生产性能具有重
7、要意义。在近 30 a 的日光温室快速发展历程中,关于墙体性能的改进,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其中采用最多的措施就是改变墙体自身构造以及应用不同墙体材料。比如在传统温室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增加实体墙的厚度,尤其是在土墙温室中极为常见,很多地区日光温室墙体厚度多达数米11-12。但是试验证明,不同地区的土墙有其最优厚度,通过增大土墙的厚度来提高墙体的保温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13-15。其次早期温室中也有在墙体中间设置空气夹层,利用静止空气传热系数较小这一特点延滞温度的下降,但这对墙体空气夹层的密闭性要求较高,且采用这一墙体构造的目的也是在于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而非蓄放热性能16。另外,现在比较公认的是采
8、用复合墙体构造,将蓄热层置于内侧,保温层置于外侧,构造更加合理,材料的选用也更加有针对性17-18。佟国红等对比了复合墙与普通土墙保温蓄热性能的差异,发现复合墙体的蓄热性能和热稳定性都要优于同热惰性指标的土墙19。为进一部提升墙体的蓄放热能力,目前也有很多人在尝试将相变材料应用于墙体作为蓄热层的方式,比如管勇等设计了日光温室三重结构相变蓄热墙体,试验分析发现该墙体相变材料层的单位体积有效蓄热量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工程学报(http:/www.tcsae.org)2018 年 224是砌块砖层的 10 倍20;凌浩恕等提出一种带竖向空气通道的太阳能相变蓄热墙体构筑体系,将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
9、热量存储在墙体相变材料层中以提高后墙的蓄热量21。相变材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建筑材料结合,但是相变材料的价格比较昂贵,已知能满足温室生产所需的材料种类相对较少,制作工艺千差万别,封装困难且放热过程难以控制,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22-31。上述研究对日光温室墙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只是这些研究还未对如何提高墙体深处材料的蓄放热性能加以关注,对墙体蓄放热面积的提升也未加涉及,致使墙体的蓄放热面积和蓄放热深度有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孙国涛等尝试设计开发了日光温室墙体管道集热系统,通过墙体埋设用于水循环的 PVC 管将白天墙体表面接收的太阳辐射热一部分蓄积到墙体的深处,夜间通过同
10、样的循环释放到温室内用于夜间加温,该系统将日光温室最低气温提高了 1.5。虽然该系统存在构造复杂、维护困难等问题,但是在调动墙体深层材料参与蓄放热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32。此外,张勇等也做了类似的探索,开发设计了一种主动蓄热后墙日光温室,其后墙内部沿长度方向设置狭长孔道、孔口安装风机,通过空气交换可以将部分温室空气中富余的热量蓄积到墙体深处,用于温室夜间加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研究也表明,该系统孔道面积有限,且存在墙体东西方向温度差异大,通风阻力大,放热不均匀等问题,仍有待改进33。综上所述,为提高日光温室后墙的蓄放热能力,需要充足的蓄热体和尽可能大的换热表面积,因此调动更多数量、更大深度的墙
11、体材料参与蓄放热过程,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鉴于此,本课题组提出了日光温室空气对流循环蓄热墙体构造方案34。该墙体以混凝土空心砌块为主材、挤塑板等为保温材料,最大特点是采用通体中空结构,并在温室内一侧墙体上下沿东西方向各均匀布置大小一致的方形通气孔。在与传统实心墙体的初步对比试验中,该墙体方案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2。为进一步研究空气对流循环蓄热墙体的墙体蓄放热规律及对温室的夜间加温效果,论文将对该墙体构造在自然对流、无对流 2 种情况下进行较为严格的对比试验,从墙体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及昼夜变化规律、室内温度昼夜变化规律、墙体蓄放热量等角度进行讨论分析,评价该新型墙体构造的性能。1 材料与方法
12、1.1 试验日光温室概况 试验所在日光温室(图 1)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区(3948N、11656E),方位角为南偏西 5,东西长度 60 m,南北跨度 8 m(净跨7.7 m),墙体高度 2.8 m。前坡面和后坡面为钢结构半拱形焊接桁架结构,前屋面采用 0.08 mm 厚的 PO 薄膜作为覆盖材料,夜间覆盖保温被。温室结构如图 1 所示,后墙为空气对流循环蓄热墙体,由内至外的构造依次为400 mm 厚混凝土空心砌块(砂浆填充)、600 mm 厚中空层、200 mm 厚混凝土空心砌块(砂浆填充)以及 70 mm厚挤塑板保温层。在这一构造下,墙体包括内层墙、中空层、外层墙
13、 3 部分,总厚度为 1270 mm。其中,内层墙上、下各布置一排东西方向的方形通气孔(140 mm 140 mm),每排 264 个,上下排通气孔距离为 2 m。试验温室在测试期间 08:20 揭保温被,17:00 落保温被;室内栽培作物为蓝莓,栽培行间距 1.2 m,株距 0.35 m。a.试验温室剖面图 a.Cross-section drawn of experiment greenhouse b.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室内表面构造 b.Sketch of indoor surface of air convection heat storage wall with cavity 1.彩
14、钢板 2.屋面防水层 3.土和煤渣 4.M7.5 水泥砂浆 5.挤塑板 6.预制混凝土板 7.混凝土空心砌块(水泥砂浆填实)8.中空层 9.混凝土空心砌块(水泥砂浆填实)10.挤塑板 11.方形通气孔 1.Colored plate 2.Roof-waterproofer 3.Soil and coal cinder 4.M7.5 cement mortar 5.Extruded sheet 6.Precast concrete plank 7.Concrete hollow block(filling with cement mortar)8.Hollow layer 9.Concrete
15、hollow block(filling with cement mortar)10.Extruded sheet 11.Square vent 图 1 试验温室构造图 Fig.1 Structure sketch of experiment greenhouse 1.2 墙体蓄放热工作原理 空气对流循环蓄热墙体通过上下两排通气孔将温室内环境与墙体中空层相连通。白天随着太阳辐射照度的增强,温室内气温随之升高,此时中空层内部的空气温度较低,中空墙体内外温度差逐渐增大,热空气因密度小而上升,冷空气因密度大而下沉,因此温室内热空气就会通过内层墙上部通气孔进入中空墙层,墙体内冷空气则通过下部通气孔进入
16、温室内,从而形成墙体内外空气的自然对流;同时这种气流把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带入到墙体内部,由于墙体内部通体中空,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因此在气流与墙体之间会产生对流换热作用,将空气中的热量传递给墙体,并蓄积到墙体中。夜晚由于墙体内温度降低缓慢,温室内温度降低较快,当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墙体内空气温度时,就会形成反向循环的气流;第 4 期 赵淑梅等:日光温室空气对流蓄热中空墙体热性能试验 225 气流会带动墙体放热,并将热量带到室内,起到夜间加温的作用。1.3 测试方案与试验仪器 1.3.1 测试方案 试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较为严密的对比试验,评价空气对流循环作用对本墙体蓄放热特性的提升效果及其对温室的夜间
17、加温效果,因此采取了对一栋对流循环蓄热墙体温室进行分区的试验方案,即将温室沿东西方向一分为二,对东侧墙体内部中空层两端和内层墙通气孔利用泡沫绝热材料进行了封堵,形成了中空封闭型墙体区域,作为对照区;由于该区域墙体阻断了中空层与温室空间的空气对流,以下称之为无对流墙体。西侧区域则保持中空层与室内空间的空气连通,作为试验区,将该区域墙体称之为自然对流墙体。两区域之间利用双层塑料薄膜进行分隔,对东侧入口处和西侧山墙附近也利用薄膜进行了边界隔断处理。试验时间为 2017-01-252017-03-07。主要测试内容包括室内外气温、墙体内部温度、墙体表面热流密度、通气孔空气流速及干湿球温度。温度和热流密
18、度测试采用自动记录仪器进行全天测试。另外,在 2 个测试区域东西方向等间隔分别选取了 5 个通气孔测试上下通气孔空气流速及干湿球温度;白天测试时刻分别选择在保温被揭开后(08:30 左右)、中午气温最高(13:00 左右)和下午保温被落下前(17:00 左右)时刻。夜晚由于对流相对较弱,为提高测试准确性,从 18:00 开始(保温被已落下),每 2 h 测试 1 次,一直持续到第 2天 08:00(揭保温被前)。1.3.2 测点布置及测试仪器 本次试验的测点布置如图 2 所示。墙体内部温度测点在墙体施工时已埋设,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有一组测点。每组测点分上下 2 排,分别位于距室内地面 0.9
19、m 和1.9 m 高度位置。埋设深度为距离墙体室内表面 0、20、60、120、200、280、340、380、400、700、1 000、1 020、1 060、1 120、1 200、1 300 mm,其中距离墙体室内表面700 mm 处的测点为墙体中空层空气温度测点。试验区和对照区室内空气温度测试,在温室南北方向跨中位置,距地面 0.6、1.2、1.8 m 的高度各设置 3 个测点。由于温室墙体室内表面会受到作物以及后屋面的遮阳影响,从下到上接受太阳辐射的量在 1 d 内并不是均一和稳定的,因此在温室中部墙体的内外 3 个表面上,分别于 1.0 和1.8 m 高度处布置热流密度测点;考虑
20、到墙体自身材质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室内表面热流密度变化较大,在墙体室内表面的其他长度位置,各增加 1 个同样高度的测点,即每个试验区墙体表面共有 8 个热流密度测点。温度测试仪器为国产 T 型热电偶,精度为0.5;热流密度测试仪器为 HFP01 热通量板(HUKSEFLUX 公司,荷兰),精度为50 mV/(Wm2);以上数据均由 34970A和 34972A 数据采集器(ANGILENT 公司,美国)采集,采集时间间隔为 10 min。通气孔空气流速及温度测试采用 Model KA32/41 智能型热线风速仪(KANOMAX 公司,日本),精度为(3%测量值0.1 m/s);室外温度测试设备为
21、 H21002 室外气象站(Onset 公司,美国);通气孔干湿球温度测试仪器为 H-AMZ-ON 通风干湿表(ISUZU 公司,日本)。图 2 试验温室测点布置示意图 Fig.2 Arrangement sketch of measuring points in experiment greenhouse 1.4 评价方法 1.4.1 自然对流墙体通气孔的理论空气流量 自然对流墙体通气孔的空气流量虽然可以直接通过所测通气孔空气流速计算,但是因为流速较低、实测误差的影响较大,相比较而言,温度的测试精度更高。因此根据自然通风的理论35进行估算。首先根据式(1)和式(2)计算上下通气孔的总面积 1
22、11FnA (1)222FnA (2)式中 F1,F2为上下通气孔总面积,m2;n1,n2为上下通气孔数目,个;A1,A2为上下单个通气孔面积,m2。然后根据式(3)计算理论空气流量 2()udugh ttLkT (3)其中 22221122111kFF (4)式中 k 为空气流量计算系数;1,2为上下通气孔空气流量系数,取 0.6336;L为理论空气流量,m/s;tu,td为墙体通气孔上、下空气温度,;h 为上下通气孔高差,m;Tu为墙体上通气孔热力学温度。1.4.2 空气对流循环墙体的换热量 单位时间内空气循环换热量可以根据上下通气孔的空气焓值变化计算得出。根据式(5)计算单位时间换热量
23、airhudQmhh (5)式中 hu,hd为上、下通气孔空气的比焓,kJ/kg(a);Qh为因空气循环流动产生的单位时间换热量,kW。2 结果与分析 根据测试数据,利用 Excel 软件,从空气对流换热量、墙体内部温度分布特征及昼夜变化规律、墙体蓄放热量、以及温室内温度昼夜变化规律等角度进行分析,全面评农业工程学报(http:/www.tcsae.org)2018 年 226价空气对流循环墙体构造的蓄放热性能及其对温室夜间的加温效果。2.1 通气孔空气状态及流量 2.1.1 通气孔空气流速和温度变化 通气孔白天空气流速及温度测试结果如表 1 所示。表 1 白天通气孔空气流速和温度(2017-
24、02-26)Table 1 Ventilation wind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in daytime(2017-02-26)时刻 Time 通气孔位置 Vents position 流速 Wind velocity/(ms-1)空气温度 Temperature/08:30 上 Up 0.2 19.7 下 Down 0.2 18.3 13:00 上 Up 0.5 33.0 下 Down 0.6 26.5 17:00 上 Up 0.1 28.7 下 Down 0.2 26.8 从表 1 中可以看出,自然对流白天通气孔的流速在早晚较小,中午流速最大,可达 0.6 m/
25、s,表明对流循环最强烈的时间是在中午;另外相同时刻上下通气孔的流速差异不大,基本接近。比较通气孔的空气温度,08:30和 17:00 2 个时刻上下通气孔温度相近,温差较小,而13:00 时上下通气孔的温差为 6.5,与通气孔的空气流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表明墙体上下通气孔的温差确保了中空层与温室内环境之间空气自然对流作用,温差越大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气流。通气孔夜间空气流速及温度测试结果如图 3 所示。图 3 夜晚通气孔空气流速及温度(2017-03-05)Fig.3 Ventilation wind speed and temperature at night(2017-03-05)从图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4 日光温室 空气 对流 蓄热 中空 墙体 性能 试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