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第2节-直方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第2节-直方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第2节-直方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10 章 第 2 节 直方图 第 1 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2. 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重点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学习难点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教具学具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过程思考与调整活 动 内 容师生行为预习交流1.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2.什么是组距?3.什么是频数?
2、频数分布?4.什么是频数分布直方图?1.教师课前检查了解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情况。2.教师布置学生自学,明确内容和要求,进行方法指导。3.生生互动,质疑答疑。展示探究1问题4: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
3、49=23(cm)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如:,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列频数分布表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划计频数149x152152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年 级数 下册 10 直方图 课时 答案 新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