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自然科学(下)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
《九年级自然科学(下)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自然科学(下)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自然科学(下)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华东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教学目标: 1. 识别遗传与变异,懂得遗传与变异的应用。 2.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说出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4. 知道遗传病,懂得近亲结婚的危害。 5. 列举生物进化现象,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6. 描述健康的概念。 7. 识别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8. 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描述平衡膳食的观点。 9. 能识别健康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描述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的危害
2、性。 10. 说出引起冠心病、肿瘤等常见疾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预防措施。 11. 说出传染病特点,传播的三个环节以及其预防措施。 12. 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13. 了解触电、蛇虫咬伤等急救的基本方法。 14. 了解科学对技术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诸方面的正面影响。 15. 全球生态危机的严重性及其产生原因。 16. 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思想。知识归纳:第五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 生物的遗传(一)生物的性状 1. 性状:包括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如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有些性状是可见的,有些性状是难以观察到的。 2. 相对性状: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
3、的表现,例如,豌豆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形状有圆和皱。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3.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动植物的性状主要也是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二)遗传物质及传递途径 1. 染色体 (1)细胞核中有一种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为染色体。 (2)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3)体细胞染色体数成对存在,生殖细胞染色体成单存在,即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4)人的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5)生物体的遗传
4、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2. 基因 (1)基因: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而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遗传物质上的一对基因控制、决定的。 (2)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与染色体是一样的,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在体细胞中控制某些的基因可以是一对显性基因,可以是一对隐性基因,也可以是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
5、 (3)基因只能决定或控制性状的发育或表达,而且还要受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和调控。在基因工程的研究中,转基因和基因的顺利表达成功,两者是同样重要的。 3. DNA (1)染色体上具有一种称为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一般来说,每条染色体实际上是一个DNA大分子。 (3)DNA、基因、染色体的关系是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是一个DNA大分子。基因是具有遗传功能的一段DNA,它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它们的关系如图所示: (4)基因组:生物体细胞中全部基因的总和。(三)一对基因的遗传规律 1.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在体
6、细胞中控制某一基因可以是一对显性基因,可以是一对隐性基因,也可以是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在生殖细胞中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 2. 在体细胞中控制某一基因成对存在,并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分别叫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用英文字母大写(A)表示和隐性基因用英文字母小写(a)表示。因此体细胞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三种组合:显性性状AA、Aa和隐性性状aa。每个生殖细胞只有一个:A或a。(四)遗传病 1. 遗传病: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为遗传病。 2.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目前,已经了解的人类遗传病有4000余种,如先天性愚型、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等。
7、其中一些遗传病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造成死亡。 3. 禁止近亲结婚: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并不一定表现出遗传病,如由隐性基因引起的遗传病,但这种基因有可能传递给下一代。血缘关系远,具有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比较小。而近亲结婚,婚配的双方遗传基因相近,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可能性就大。 4. 优生是指应用遗传学原理来改善人类的遗传素质,生育智力和体质都优秀子代。二. 生物的变异 1. 变异:同种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与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称为变异。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现象。 2. 变异的原因:外界环境的影响和遗传物质的变化。 根据变异的原因,我们将变异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变异由遗传物质的
8、变化而引起的,能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变异由外界环境影响引起,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3. 一些环境因素也可能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若环境影响引起了遗传物质的改变,这样产生的变异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根据这一原理,人类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环境因素使遗传物质改变而制造出能遗传的变异为人类所用。所以,遗传物质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4. 变异对生物个体有影响:根据遗传的变异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们可以把变异分为两类: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生物的可遗传有利变异可以使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的变异为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提供了原始材
9、料。 6. 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培育农作物和家畜新品种。人类在农业上利用变异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 (1)在农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变异,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培育,获得新的品种,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杂交的方法,将不同生物个体的性状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性状组合的新品种。如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与产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麦杂交,让两种小麦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产生变异,可以培养出高产同时抗倒伏的新的小麦品种。 (3)为培养新的品种,也可以改变环境因素来影响遗传物质,使生物产生变异并对变异进行选择,培育出新品种。如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植物的种子,种子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
10、,选出有利于生产的变异培育成新品种。 7. 嫁接是把一个植物体上的芽或枝,接到另一个植物体上,并使它们长在一起成为一完整植物体的技术。接上去部分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木,嫁接能防止优良品种的变异。第六章 健康与保健一. 健康、亚健康和疾病 1.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格健壮。 2. 当今社会有一个庞大的人群,身体有种种不适,而医生检查又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3. 疾病是指人体的一个或多个组织器官的结构或生理功能发生失调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正常并引起不舒服感觉的反应。可分为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常见的
11、非传染性疾病有扁桃体炎、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1)扁桃体炎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原因而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和病毒侵犯扁桃体而引起的炎症。主要预防措施: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冒;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而使血管管腔阻塞,或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一般预防措施有:合理膳食,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不吸烟不饮酒。 (3)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病症。糖尿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治疗糖尿病,使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要达到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病人应积极配合治疗,不吸烟,少吃盐,合理膳食,经常
12、运动,防止肥胖。 (4)癌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至今有关肿瘤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据学者估计80%90%的病因与环境因素有关。环境中许多化学、生物、物理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癌症。二. 免疫与健康 1. 我们之所以能在有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地生活,原因是我们的身体具有两种类型的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都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抵抗作用。 (1)物理屏障是能够阻止病原体进入体内的结构,如皮肤、呼吸道粘膜。 (2)化学屏障是指可以杀死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停止生长的化学分泌物,如胃液、唾液等。其他化学分泌物中的杀菌物质。 (3)血液凝固是阻
13、止病原体从伤口进入体内的一种重要的防卫方法。血凝块由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血小板和红细胞构成。 (4)吞噬作用是指组织中的吞噬细胞会朝病原体运动,然后将侵入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3. 特异性免疫是第二道防卫线,是人出生后才具备的,通常只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1)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免疫器官主要有胸腺、脾脏和淋巴结等。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2)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各种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特定的抗体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使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 (3)抗原被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当同样的抗原再次进入人体
14、时,原留的抗体会很快按同样的作用把抗原加以清除。 4. 免疫主要有三种功能: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维护人体的健康; (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5.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发生规律,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将有关的疫苗,有计划地给人群预防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百白破疫苗能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三种疾病。三. 营养与健康 1. 食物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成为营养素。营养素分为七类: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纤维素。 2. 营养素的作用 (1)蛋白质是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的原料。 (2)
15、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脂肪是供给能量的重要物质。 (4)无机盐作用很广。钙、磷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 (5)维生素能协助维持体内的新陈代谢。缺少维生素A易得夜盲症。缺少维生素B1会得俗称脚气病。维生素C有助于合成及修补结缔组织,更可以帮助愈合伤口。对齿龈、牙齿和皮肤的健康十分重要。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的正常钙化,是牙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 (6)水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 (7)膳食纤维能增加食物的体积、刺激肠胃道的蠕动、促使排便。四. 卫生与保健 1. 饮食卫生包括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饭后不进行剧烈活动等。要做到合理营养
16、:第一要全面均衡;第二是适量;第三是三餐要合理。 2. 误食有毒食物而引起急性疾病,称为食物中毒。部分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3. 注意皮肤、眼、耳的卫生。 4. 注意用脑卫生,学会合理用脑。五. 环境与健康 1. 传染病及其传播。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并广泛流行的疾病就是传染病。 (1)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染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源是指环境中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
17、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传播 空气传播是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的主要传染途径。常通过飞沫传播; 饮食传播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常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 接触性传播是急性结膜炎、癣等体表传染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主要通过皮肤和粘膜进入人体; 虫媒传播是乙型脑炎、疟疾等血液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体通过有害昆虫等动物的叮咬进入血液而致病。 (4)预防传染病可以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和保护易感者三个方面进行。控制传染源主要对患病的人或动物进行处理。切断传染途径主要是注意个人卫
18、生和搞好环境卫生。 2. 人类的传染病 3. 环境与健康 (1)环境污染源主要指生产性污染和生活性污染。 (2)污染环境的有毒有害物质可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如果污染程度超过人体的正常生理调节范围,就可能导致疾病。 (3)电击伤: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损伤,使器官遭到损害和功能障碍。 (4)毒蛇咬伤:蛇毒的主要成分为多肽类物质。中毒后要注意急救。 (5)毒虫咬伤:仔细检查受伤部位有无毒刺,如有毒刺,予以拔除或刮除。可用肥皂水洗蜇伤部位,剧痛者可用冰块冷敷。作初步处理后,急送患者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4. 保护环境卫生,增强人民体质。第七章 科学与社会发
19、展一. 科学就是力量 1. 科学促使人类认识能力不断飞跃 (1)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并对自然界充满着好奇心; (2)只有科学才为人类提供认识自然精确而有效的工具; (3)科学的发展拓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范围; (4)人类认识问题的性质也在不断地变化; (5)人类认识问题的深度也在不断地提高。 2. 科学推动了技术的飞速发展 (1)科学与技术是不同的。 (2)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活动,它的成果是科学理论的发现,途径是科学探究。技术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是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途径的核心是技术设计。 (3)二十世纪以来,科学迅速推动技术的发展,由此产生六大新技术:信息技术、新材
20、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 (4)科学为技术解决难题,科学为技术提供新的技术原理。 (5)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科学发现转化为技术发明的周期越来越短。 3. 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 (1)科学通过技术对社会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2)技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人类的需求。 (3)各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技术创新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4. 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二. 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 人类面临生态危机 (1)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日益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2)全球性生态危机形成的主要原因:人口爆炸性增长,人类活动使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自然科学 第五 第六 第七 华东师大 知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