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系统安全检查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钢系统安全检查表.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炼钢系统安全检查表转炉系统检查内容检查情况整改建议吊运重罐铁水、钢水或液渣,应使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铸造起重机额定能力应符合YB9058的规定;转炉和电炉主控室的布置,应注意在出现大喷事故时确保安全,并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连铸主控室不应正对中间罐;转炉炉旁操作室应采取隔热防喷溅措施;电炉炉后出钢操作室,不应正对出钢方向开门,其窗户应采取防喷溅措施;所有控制室、电气室的门,均匀向外开启;电炉与LF主控室,应按隔声要求设计;主控室应设置紧急出口。转炉煤气回收,应设一氧化碳和氧含量连续测定和自动控制系统;煤气的回收与放散,应采用自动切换阀,若煤气不能回收而向大气排放,烟囱上部应设点火装置。
2、转炉炉下钢水罐车及渣车轨道区域(包括漏钢坑),不应有水和堆积物。转炉生产期间需到炉下区域作业时,应通知转炉控制室停止吹炼,并不得倾动转炉。无关人员不应在炉下通行或停留。转炉倾动设备应设有可靠的事故断电紧急开关; 氧枪、副枪驱动,应设有事故电源(直流驱动采用蓄电池,交流驱动采用UPS电源),供事故断电时,将氧枪、副枪提出炉口。转炉炉前后应设活动挡火门,以保护操作人员安全。车间电缆隧道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并应根据需要设置自动灭火装置;长度超过7m的电缆隧道,应设置通风气楼。炉外精炼区域与钢水罐运行区域,地坪不得有水或潮湿物品。连铸机连铸机结晶器、二次喷淋冷却装置,应配备事故供水系统;一旦正常供水
3、中断,即发出警报,停止浇注,事故供水系统启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证铸机的安全。连铸浇注区,应设事故钢水包、溢流槽、中间溢流罐。采用放射源控制结晶器液面时,放射源的装、卸、运输和存放,应使用专用工具,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和检测制度。连铸主平台以下各层,不应设置油罐、气瓶等易燃、易爆品仓库或存放点,连铸平台上漏钢事故波及的区域,不应有水与潮湿物品。采用煤气、乙炔和氧气切割铸坯时,应安装煤气、乙炔和氧气的快速切断阀,在氧气、乙炔和煤气阀站附近,不应吸烟和有明火,并应配备灭火器材。相关设备(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使用中的设备(指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渣罐),耳轴部位应定期进行探伤检测。凡耳轴出现
4、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烘烤器应装备完善的介质参数检测仪表与熄火检测仪。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烘烤器及其他烧嘴,采用煤气燃料时,应设置煤气低压报警及与煤气低压讯号联锁的快速切断阀等防回火设施; 应设置供设备维修时使用的吹扫煤气装置,煤气吹扫干净方可修理设备。铁水罐、钢水罐、中间罐烘烤器区域应悬挂“禁止烟火”、“当心煤气中毒”等警示牌。地面车辆运行时,应发出红色闪光与轰鸣等警示信号。进出炼钢生产厂房的铁路出入口或道口,应根据GB 6389的要求设置声光信号报警装置。动力管线车间内各类燃气管线,应架空敷设,并应在车间入口设
5、总管切断阀。对煤气从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健全煤气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进行安全评估,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和重大危险源台账,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油管道和氧气管道不应敷设在同一支架上,且不应敷设在煤气管道的同一侧。 氧气、乙炔、煤气、燃油管道及其支架上,不应架设动力电缆、电线,供自身专用者除外。煤气、乙炔等可燃气体管线,应设吹扫用的蒸汽或氮气吹扫接头。氧气、乙炔、煤气、燃油管道,应有良好的导除静电装置,管道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每对法兰间总电阻应小于003 ,所有法兰盘连接处应装设导电跨接线。 氧气管道每隔90100 m应进行防静电接地,进车间的分支法兰也应接地,接地电阻应不大
6、于10 。不同介质的管线,应涂以不同的颜色,并注明介质名称和输送方向;各种气体、液体管道的识别色,应符合GB 7231的规定。 阀门应设功能标志。全面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建立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制度开展全面彻底的摸底排查,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辨识、科学分析和全面评估,确保不留盲区和死角,不漏项对各类安全风险、危险源(点)进行分类分级和标志标识,并建档立卡,建立台账制定风险管控办法,落实管控责任和措施,强化一线日常管理和动态管控高温液态金属整治加强危险因素辨识和危险告知,分析辨识高温金属液体生产、吊运、储存、浇铸等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对相关岗位
7、职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控制措施。制定高温液态金属事故应急预案,并及时修订完善,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活动场所,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高温液态金属生产、贮存、吊运设施、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没有积水;正上方不应存在滴、漏水隐患,预防高温金属遇水喷溅爆炸事故高温液态金属吊运线路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毫米的距离装运高温金属液体的车辆,不得在煤气管、燃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存在高温辐射和高温液态金属喷溅等危险的岗位的作业人员,应当配备阻燃服和其他防护用品有限空间作业整治对有限空间管理队伍建设进行管理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开展风险辨识和风险等级评估编制作业及应急指导书建立管理台帐,设置警示标志和危险告知牌扎实开展作业前安全教育培训办理作业审批手续确定现场专职安全监护人员作业前进行现场安全告知提示作业过程中设置警示标志,配置装备作业过程中切断各类能源介质作业过程中进行通风检测,做好记录作业过程落实安全管理作业完成后做好现场清理确认完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理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