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1一、教材分析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3、 了解故事内容。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
2、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三、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过程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
3、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预设2:形声字。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小猴子
4、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划出。2、 读后交流:(1) 玉米地(2) 桃树下(3) 瓜地里(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3、 摆放路线图。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
5、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9、朗读。(二)
6、学习第2自然段。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2)同桌互相说一说。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
7、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四、指导书写“非”“常”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2、书空,范写,练写。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七、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2一、激趣入课。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
8、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4、齐读课题:(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看图练说。1、单幅图观察。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
9、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三、阅读课文。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3、阅读第一自然段:(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
10、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4)演一演:表演读。(重点:动作夸张掰、扛)(5)总结四步读书法。4、阅读第二自然段:(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5、同桌自由选学三四自然段。(1)同方商量选学哪段。(2)按照问一问议一议读一读演一演的方法学习选定的段落。(一问一读共议一起读一读一演。)(3)迅速导读两段。补充板书。6、共同学习第五自然段。(1)齐读: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2)讨论:小猴子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好东西,为
11、什么最后却是空着手回家呢?(3)练习用板书说话:(小猴子下山来,它先_,它又_,接着它_然后它_,最后,_ 。)(4)拓展:A、这只小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练说:这是一只 的小猴子,因为 )B、想象: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会对猴妈妈说些什么?猴妈妈又会说些什么?C、你想对它说点什么?D、想象:又是一年过去了,夏天又到了,玉米、桃子、西瓜又成熟了,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猜一猜,结果会怎么样?四、表演朗读。抽三人上台演,五个学生分读五段。其他人边听边看:谁读得好?谁的动作设计得好而且演得好?五、积累空间1、故事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2、老师把这么长的课文变成了一首儿歌,想读一读吗?小
12、猴子下山教学设计免费3一、教学目标:1、借助朗读,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较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2、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相同相异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二、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三、教学难点: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四、教学过程:(一)出示谜语,导入新课。1、爬杆上树是高手,爱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
13、。(1)板书课题,读准课题。(2)舌前舌后音要读标准,认识猴子的猴,侯爵的候,时候的候。反犬旁还有哪些字?猪狗猫等,和动物有关。(二)朗读课文,识字。(1)范读课文,请认真听准每个音。(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生字。学生朗读课文,注意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3)出示字卡,粘贴到白板上。带拼音读三遍。去掉拼音读三遍。第一句中的“空”是要下雨了一课中的,读kn,猜一猜,第二句中的“空”是什么读音?玉米结(ji)得又大又多。小猴子下山来,最后的结(ji)果是空手而归。这两句话中的“结”读音不同,想想课文中的“结”是什么意思,你还能说这样的句子吗?(4)仔细看课后第3题的插图,先读准字音,再做一做动
14、作。(5)认读其他生字,组词巩固。男女生读词,开火车读词。(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同桌带动作朗读课文,了解动词意思,体会小猴子的情感变化。2、图文结合,朗读汇报,再结合课后第3题的插图,说说这些动作都与身体的哪个部位有关,哪个动作是这几次中都有的。3、结合课文最后一幅插图,比较句子,想一想句子中的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4、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四)情境创设,信息整合,简单推断。小猴子知错就改,以后会怎么样呢?(五)生字书写。重点指导“空”字和“常”字的中心对称。(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情境延伸:第二天,小猴子又下山了,他会做什么,想些什么?画一画,写一写,如果能用上几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猴子 下山 教学 设计 免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