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解剖学教案(共21页).doc





《艺用解剖学教案(共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用解剖学教案(共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艺用解剖课程教 案课程编号:总学时: 34 周学时:2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09美术学1、2、3、开课时间: 20102011学年 第一学期使用教材:授课教师姓名:张洪彬专心-专注-专业课题:艺用解剖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必修的解剖学课程,通过解剖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和绘画应用,是人物绘画写生和创作及人物画教学必须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目标:艺用人体解剖课是高等美术教学中的技法理论必修课之一。学生能否学好人体解剖知识,直接影响到能否准确、严谨地塑造人物形象。本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人物造型能力起作重要的作用。通过艺用人体解剖课的教学,学生应该了解与艺术
2、造型相关的人体解剖知识。教学重点:1解剖学概论2人物头部、全身及各部位比例(了解和掌握头部五官比例及全身各部位比例)。3人体骨骼系统(掌握头部骨骼变化和全身主要骨骼的形态作用和相互结合关系)。4人体肌肉系统(基本掌握人体主要肌肉的分布,基本运动规律,负责收、伸肌肉的生长规律,以及肌肉和骨骼的结合规律)。5人体头部结构(掌握头部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及几何分面)。6人体躯干结构(掌握躯干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及几何分面)。7人体上肢结构(掌握上肢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几何分面)。8人体下肢结构(掌握下肢骨骼肌肉的形态,骨点和肌肉运动规律几何分面)。9复习和考试
3、。教学难点:高年级结合幻灯和范图讲解人体骨骼肌肉,复习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对照人体模特直接写生分析人体肌肉骨骼,完成一张人体骨骼肌肉形态结构分析图。恢复前一阶段学习过的人体解剖基础知识。对照真实人体,结合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练习分析归纳出肌肉骨骼解剖图。教具、教学素材准备:人体骨骼和石膏肌肉模型、幻灯、挂图、课件等教学方法:本课是以人体骨骼和石膏肌肉模型结合技法理论授课,主要针对中低年级,以讲授和直观的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幻灯、挂图相结合,边分析边讲解。对于高年级,一般对照人体模特写生方式进行。教学时数:72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教
4、学要点:1了解和掌握人体比例的意义。从造型艺术角度研究生物结构的科学。又称艺用解剖学、造型解剖学。研究动物的分支称动物解剖学;研究人物的分支称人体解剖学。在人体解剖学中又分骨骼学和肌肉学。艺术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解剖;着重外部结构以及内部结构显露在外部的部分(如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只关注显露在体表的静脉);并且研究人体根据姿态、情感、运动而形成的变化。艺术解剖学与体质解剖学(又称医用解剖学)有 3个方面的不同:研究的对象不同。体质解剖学注重特殊个体的全部结构;艺术解剖学注重正常人体的比例、体积和外部结构。研究方法不同。体质解剖学主要进行尸体解剖和生理分析;而艺术解剖学除了尸体解剖之外还注意活体观察
5、。研究目的不同。体质解剖学最终要解释各种结构的生理功能;而艺术解剖学最终要揭示人体的外形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艺术解剖学不仅说明人体物质结构对外形的影响,而且说明人的情绪、情感、心理境况、修养和灵魂等在人体上的反映。艺术解剖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而是一种体质社会学。所以艺术解剖学不可能完全用解剖学辞典来描述,它要求直接研究和感受真实的生命变动和特殊情境(喜、怒、哀、乐、爱、憎等)。2人体比例和体型分类的规律、特点。比例关系 是用数字来表示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用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为基准,来判定它与人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同身方法(见中图)。分为三组:系数法,常指头高身长指数,如
6、画人体有坐五、立七,即身高在坐位时为头高的五倍、立位时为7或7.5倍;百分数法,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两分法:即把人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小的部分为脐到头顶。 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停五眼(见右图)。三停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人体全身的长度以头长为单位。我国古代就曾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比例法。坐高5头长,盘腿3.5头长头:为一个长度
7、单位;躯干:前侧接近三个头长;颈部:从下颏至肩峰连线为1/3个头长;胸廓:从肩峰连线至胸廓下缘为1又1/3头长;背侧:3.5个头长。人体高度的1/2位大转子和耻骨联合处。上肢为3个头长。下肢为4个头长。3人体部位区分的科学性。人体美学观察受到种族、社会、个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牵涉到形体与精神、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只有整体的和谐、比例协调,才能称得上一种完整的美。本次讨论的问题主要为美学观察的一些定律。 (一)黄金分割律 这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
8、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 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比例,会本能地感到美的存在?其实这与人类的演化和人体正常发育密切相关。据研究,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骨骼方面以头骨和腿骨变化最大,躯体外形由于近似黄金而矩形变化最小,人体结构中有许多比例关系接近0.618,从而使人体美在几十万年的历史积淀中固定下来。人类最熟悉自己,势必将人体美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由物及人,由人及物,推而广之,凡是与人体相似的物体就喜欢它,就觉得美。于是黄金分割律作为一种重要形式美法则,成为世代相传
9、的审美经典规律,至今不衰! 近年来,在研究黄金分割与人体关系时,发现了人体结构中有14个“黄金点”(物体短段与长段之比值为 0.618),12个“黄金矩形”(宽与长比值为 0.618的长方形)和2个“黄金指数”(两物体间的比例关系为 0.618)。 黄金点:(1)肚脐:头顶足底之分割点;(2)咽喉:头顶肚脐之分割点;(3)、(4)膝关节:肚脐足底之分割点;(5)、(6)肘关节:肩关节中指尖之分割点;(7)、(8)乳头:躯干乳头纵轴上这分割点;(9)眉间点:发际颏底间距上1/3与中下2/3之分割点;(10)鼻下点:发际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1)唇珠点:鼻底颏底间距上1/3与中
10、下2/3之分割点;(12)颏唇沟正路点:鼻底颏底间距下1/3与上中2/3之分割点;(13)左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左1/3与右2/3之分割点;(14) 右口角点:口裂水平线右1/3与左2/3之分割点。 面部黄金分割律 面部三庭五眼 黄金矩形:(1)躯体轮廓:肩宽与臀宽的平均数为宽,肩峰至臀底的高度为长;(2)面部轮廓:眼水平线的面宽为宽,发际至颏底间距为长;(3)鼻部轮廓:鼻翼为宽,鼻根至鼻底间距为长;(4)唇部轮廓:静止状态时上下唇峰间距为宽,口角间距为长;(5)、(6)手部轮廓:手的横径为宽,五指并拢时取平均数为长;(7)、(8)、(9)、(10)、(11)、(12)上颌切牙、侧切牙、尖牙(左
11、右各三个)轮廓:最大的近远中径为宽,齿龈径为长。 黄金指数:(1)反映鼻口关系的鼻唇指数:鼻翼宽与口角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2)反映眼口关系的目唇指数:口角间距与两眼外眦间距之比近似黄金数。 0.618,作为一个人体健美的标准尺度之一,是无可非议的,但不能忽视其存在着“模糊特性”,它同其它美学参数一样,都有一个允许变化的幅度,受种族、地域、个体差异的制约。 教学时数: 学时教学内容:(一)人体的比例。比例关系是用数字来表示人体美,并根据一定的基准进行比较。用同一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为基准,来判定它与人体的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同身方法(见中图)。分为三组:系数法,常指头高身长指数,如画人体有坐五、立
12、七,即身高在坐位时为头高的五倍、立位时为7或7.5倍;百分数法,将身长视为100%,身体各部位在其中的比例;两分法:即把人体分成大小两部分,大的部分从脚到脐,小的部分为脐到头顶。标准的面型,其长宽比例协调,符合三停五眼(见右图)。三停是指脸型的长度,从头部发际到下颏的距离分为三等分,即从发际到眉、眉到鼻尖、鼻尖到下颏各分为一等分,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是指脸型的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长度为五只眼裂的长度,除眼裂外、内此间距为一眼裂长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有一眼裂长度,其是五眼长度称五眼。(二)人体的体型分类。成年男女的体型在体型上的差别主要在躯干部,男性肩部阔于髋部(盆骨部分),肩宽为2个头长,
13、髋部宽为1个半头长;女性肩部宽度与髋部宽度大致相等约为1又四分之三头长。(三) 人体解剖的部位区分。为了便于研究人体的结构,可将人体分为几个部分,以此来分析整个人体是如何由各部的形体互相连接而成的。从总体上可分为头、躯干、上肢、下肢四个部分。头部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脑颅位于眉以上至后脑;面颅位于眉以下,形成面部轮廓。躯干分为颈、胸、腹、背、腰五个部分。上肢分为肩、上臂、肘、前臂、腕、手等部分。下肢分为髋、大腿、膝、小腿、踝、足等部分。考核要求:临摹和默写人体比例、人体的体型分类各一张。第二节 人体概况教学要点:1人体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规律。人体共有206块骨骼,分为颅骨、躯干和四肢3个大部分。
14、它们分布在全身各部位,支撑着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同时由肌肉帮忙,进行各种活动。假如没有了骨骼,人体就成了一堆肉,还能做什么呢? 人体所有的骨骼,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相同,有的较大,如胫骨、肱骨等,有的则很小,如趾骨等。从形状上大致可分为5种: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扁平状的骨起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比如颅骨保护大脑等;棒状骨负责人体运动,例如四肢的骨骼等。人体的肌肉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随意肌附在骨架上,所以又称为“骨骼肌”,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受人的意识支配而产生随意活动。如走、跑、跳、投、推、拉等等动作。如:胸大肌、背阔肌、腹直肌、股四头肌等等属于
15、骨骼肌。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胃肠、血管、膀胱等内脏器官的肌肉,又称内脏肌。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2人体骨骼和肌肉影响人体表面的特点。3 人体的主要关节的活动规律。教学时数: 学时教学内容:(一)人体的骨骼。(二)人体的主要关节。关节有多种分类,有的按构成关节的骨数目分成单关节(两块骨构成)和复关节(两块以上的骨构成)。有的按一个或多个关节同时运动的方式分成单动关节(如肘关节、肩关节等)和联动关节(如两侧的颞下颌关节等)。常用的关节分类则按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和关节面的形态分为以下三类:1.单轴关节 关节只能绕一个运动轴作一组运动;2.双轴关节 关节能绕两个互相垂直
16、的运动轴进行两组运动,也可进行环转运动;3.多轴关节 关节具有两个以上的运动轴,可作多方向的运动。(三)人体的肌肉。考核要求:临摹一张人体骨骼和人体肌肉,默写一张人体骨骼和人体肌肉。第二章头部和躯干第一节 头部的结构教学要点:1头部骨骼肌肉的生长规律和特点。头部骨骼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从正面看,脑颅是一个圆形,面颅是一个楔形,从侧面看脑颅是个卵形,面颅同样是个楔形。从这两个形体的基础上,可逐步勾画出头骨各部细节由此看出,正面和侧面宽度相比,侧面要比正面宽,从顶面看,头骨是个前窄后宽的卵圆形,从后面看,头骨是个五角形。2头部骨点和影响表面的肌肉变化规律。头骨的形状决定了头部外形的轮廓和起伏,其
17、中一些突起和凹陷,对外形也有影响,是头像写生时的依据。头部表面的一些转折和突起,都是由骨骼形成,这些部分称之为“骨点”。头部外形的转折点有顶点,两侧的顶结点,颧弓点,下颌骨的下颌角点,颏结节点等,内骨点有额结节点,眉弓点,两眶外缘点,颧结节点,颏隆凸点等。3头部和五官的分面结构。头部形体可概括为一个立方体,这是根据头骨和外形的结构所确定的。前面为颜面部,侧面为脑颅部。头面颧骨线以上到发际线为一正方形,由颞线为界向侧面转折。颧骨线以下到首页部为三角形,向侧面转折形成两个面。头部随着运动,基角度发生一些变化,在形体上产生各种透视关系,善的基本形体透视,可归纳为不同角度来了解,即从下面,侧面和3/4
18、侧面这三个面中每个面包括三种角度:平视、仰视和俯视。关部在正面和侧面平视时是平行透视,透视变化不大。仰视时均为成角透视,脑颅和头发看见少,可见下颌底,耳部下降。俯视时也是成角透视,脑颅和头发看见多,看不见下颌底,耳部位置上升。3/4面的头部是成角透视,在平视、供销社、俯视三种头部透视形里,它们的特点均为:面部两侧不对称,发际、眉、眼、鼻底、口缝横线向远方消失于一点。这三种角度的透视变化与下面和侧面相同。4 头部和五官的比例规律和特点。头部和五官的比例,从正面看,头顶至下颌部的二分之一处是眼睛的位置,自发际线至下颌底部分为三等分,第一等分自发际至眉线,第二等分自眉线至鼻底线,第三等分自鼻底线至下
19、颌底部,这三部分的距离相等,称为“三停”。自鼻底至下颌底部的上方三分之一处是口缝的位置。眉线至鼻底的长度等于耳朵的长度。面部宽度相当于五眼的长度,称为“五眼”。两内眼角间的距离为一眼长,外眼角至耳边为一眼长,内眼角和鼻翼外侧缘在一条垂直线上。两外眼角与鼻尖的连线为等边三角形。口的宽度相当于两眼内虹膜(黑眼珠)内缘之间的宽度。侧面看,耳朵的位置在头宽的二分之一侧后处。外眼角至耳屏等于外眼角至口角的距离。鬓发前缘约在外眼角到耳朵的二分之一处,鼻尖到耳屏的距离等于眉弓到下巴的距离。小孩头部由于下颌骨尚未发育完全,颏部内收,后脑部较大,眼睛在头高的二分之一处以下,而眉毛在二分之一处,小孩的眉下可分为四
20、等分,第一等分为眼,第二等分为鼻,第三等分为嘴,第四等分为下巴。小孩下面两眼之间距离大约为一又二分之一眼长,侧面看,外眼角至耳的距离长于外眼角至口角的距离。教学时数: 学时教学内容:(一)头部的骨骼和形体结构。头部骨点和主要肌肉特征,头部的骨点是顶盖隆起,额立,顶侧隆起,眉弓、鼻骨、颧骨、颞骨乳突,下颌骨、枕外结节。主要肌肉:额肌、皱眉肌、降眉肌、颞肌、眼轮匝肌、鼻肌、上辱方肌、颧肌、咬肌、口轮匝肌、胸锁乳突肌、胸方肌等男女头部的形体差别主要是由骨骼的开关所决定的。男性头骨体积较大,额面倾斜、眉弓与鼻骨较明显,下颌骨及颏部较方,肌肉起伏较大,外形方整。女性头骨体积较小,额面倾斜小,额结节较男性
21、突出,肌肉起伏小,外形较圆润。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下颌角变化,脸部缩短,颏部较突出。小孩由于下颌骨尚未发育完全,颏部内收,脑颅部较面部大。(二)头部的肌肉。头部肌肉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类。头部前面的肌肉是表情肌,分布在眼、鼻、口周围,收缩时产生面部表情。侧面的肌肉是咀嚼肌,这部分肌肉厚大、对外形有影响,咀嚼肌是用来拉下颌骨,起闭嘴咀嚼的作用。(三)五官的结构五官结构:五官包括眼、眉、耳、鼻、口。眼由眶、脸、球三部分组成。眼球为一玻璃体,安装在眼眶内,大部分被眼睑复盖,其结构在外型所见的有瞳孔,虹膜(俗称眼珠),巩膜(俗称眼白)。眉起自眼框上缘内角而延至外角,内端比较浓,叫眉头,外端比较淡,叫眉梢。
22、口包括上辱、下辱、口缝、口角、上辱中点突起算上辱结节。耳包括耳轮、耳下方、耳孔、耳屏。鼻包括鼻梁、鼻尖、鼻孔、鼻翼。(四)五官的比例、特征及画法。五官比例:“三庭五眼”是我国传统画论对五官位置比例的总结,“三庭”即从发际线到下额分为三等分;从发际线到眉心为上庭,眉心到鼻底线为中庭,鼻底线到下额为下庭。口缝线位于下庭靠上三分之一处。“五眼”即正面脸部外型自左而右约等于五个眼宽;两眼之间的距离高约为一个眼宽,外眼角到耳轮的距离约为眼宽;鼻子的宽度与眼睛的宽度相等。从侧面看,外眼角至耳屏的距离与外眼角到口角的距离相等,耳与鼻的倾斜度大致相同。眼缝线的位置在头部上下二分之一处,(小孩子因尚未发育成熟,
23、眼缝线的位置在头部二分之一以下;老年人因肌肉松驰,眼缝线的位置在头部二分之一以上)。考核要求:临摹一张头部的骨骼和头部的肌肉,默写一张头部的骨骼和头部的肌肉。第二节 头部的运动和形状分类教学要点:1头部的运动和面部表情的规律及意义。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正确描写人物面部表情,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重要,其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运动来实现的。例如:画人笑,眉开眼弯嘴向上;画人哭,眉掉眼下口下落;画人怒,瞪眼咬牙眉上竖;画人愁,掉眼落口皱眉头。这些口决就是前人对五官运动产生的表情总结。2 头部形状的科学分类和意义。头部骨点和主要肌肉特征,头部的骨点是顶盖隆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剖学 教案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