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docx(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第1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共五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归园田居(其一)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过陶渊明的饮酒、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对诗人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基础较差,鉴赏的能力还需要阅读训练提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老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诵读诗文,走入诗境,欣赏优美的画面,感悟诗人的情感,进而获得情感的熏陶
2、和价值观的构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走入诗境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清诗歌层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2.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以点带面,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自己品味诗歌意境的美,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有新意。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乡间的小路刚刚大家听到的这首歌好听吗,有谁知道它的歌名?这首家喻户晓的
3、歌曲,被誉为“现代版的田园牧歌”,歌中的“小路、老牛、夕阳、晚霞、牧童”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恬静优美的乡村暮色图。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首古代版的田园牧歌归园田居(其一)(板书标题)(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归隐,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凡脱俗。2.他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诗风冲淡渺远,恬静自然,感情真挚。其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3.陶诗的语言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三)诵读,整体感知齐读诗歌,检验一下学生的预习成果。注意:1.字音:拙(zh
4、u)荫(yn)暧(i)樊(f n)2.节奏(二三节拍) 3.感情(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读出欢欣、惬意)(四)解题,明确层次思路文章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那么结合刚才全诗的内容,我们看一下,“归园田居”这个诗题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也就是说“归”字是诗歌的题眼,那么这个“归”字隐含着什么信息呢,我们就围绕“归”字来解读这首诗歌。1.提问:从何而归? 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 官场生活追问:那么身在官场中的诗人就犹如?明确: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和鱼都非常热爱
5、自由,诗人身处官场,就像是关在笼中的鸟和养在池中的鱼,无比痛苦,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之情。“恋、思”拟人手法,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鄙弃。追问:所以诗人是如何评价他的做官生涯的?明确: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一个“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及悔恨之情。2.为何而归?明确: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难以适应世俗官场的周旋逢迎、尔虞我诈。追问:这两句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性格特点?明确:诗人正直清高,于世不合的性格。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那为何要出仕?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明确: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
6、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夺权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这样的过程反复出现。所以入仕做官,并非本性使然,陶渊明认为这是一大失误。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关键的原因呢?请大家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明确:B、守拙归园田。(固守节操)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怕受官场不良环境影响而失其本心,不归田就不能守拙。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3.归向何
7、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后如何提问:陶渊明在得偿所愿,归隐田园之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追问:“无尘杂”“有余闲”这一“无”一“有”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生活?明确:诗人归隐后自由自在,闲适,惬意的生活。(五)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提问: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用原文的诗句回答)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对,这方寸田园,就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田园美景在诗人的心中是无与伦比的。 让学生齐读一遍然后合作探究: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你对这幅田
8、园风光图的理解。画一幅简笔画。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创作一段小美文。根据意象,用一些词语来形容你心中的田园风光图。点评、参考:“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心灵栖息之所。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桃红柳绿,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恬然自足、怡然自乐的愉悦心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9、。“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闲适恬淡、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六)课堂小结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返璞归真”是陶渊明的选择,我们人生中也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选择,一定要记得跟从本心,活得真实正直不虚伪。
10、八、作业1.选择题检查对诗歌的理解(看多媒体)2.围绕”归”,看图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九、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近景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情境交融)远景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以动衬静)意境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第2篇:归园田居其一_教学设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2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其一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 通过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3 把握抓住景物特征理解作者感情的读诗方法。 4 评价作者的生活态度。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背诵全诗。教学难点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三、教学
11、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A、做大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和得充满烦琐的 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和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第二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和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二)作者简介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
12、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三)朗读并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1教师范读(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田园风光图,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环境的幽静与优
13、美。),学生听诵读。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入情入境。3学生推荐代表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并说出依据。(四)合作探究1分小组研究,推荐代表发言评论,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2提问:“归”字是诗眼,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值得我们思考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2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讨论、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五)分析鉴赏 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为何而归?明确: 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
14、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 (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要求学生背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两句诗。 2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
15、。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成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成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要求学生背诵“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四句诗。 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
16、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两句诗。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并背诵“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
17、的自由和独立。要求学生背诵“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小结: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璞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2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六、课文总结陶渊明被封为一代隐宗,在他之后有许许多多的真隐士、假隐士。有人效仿陶渊明真正归隐山林,有人却因隐而仕,读书人的归隐成了一道
18、独特的风景。虽然我们现在已经觅不见隐士的踪影,但人们内心深处依然有寄情山水的心情。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千万富翁,也会有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念头。由此,我想到了一位作家说过的话 投影展示:(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有的人却不能,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人总是在不断舍和得,舍得同时有失也有得。陶渊明舍弃了官场,舍弃了众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这是需要勇气的,这是一种境界,所以他不愧为东晋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那么同学们,生活中的你会如何面对“舍”呢?你想得到的又是什么呢?得和舍体现了人生的境界,我们可以做到陶渊明得
19、境界吗?那么带着崇敬的心情,让我们再来背诵陶渊明的诗歌,体验诗人超脱的境界吧。学生齐读,然后背诵,教师检测背诵。七、课外拓展投影展示归园田居其三 ,比较其一与其三两首诗有何不同,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明确:“种豆”,代劳作之事;“南山下”,点劳作之地;“草盛”,杂草丛生;“豆苗稀”,“草”、“苗”对举,形不善经营之状,更显乐此不疲之心。“晨兴”,早起;“理荒秽”,整刈野草;“带月”,披着月光;“荷锄归”,扛着锄头回家。三四两句中,“晨”、“月”对举,表明时间的推移,写出了一天劳作的大概情况。
20、尤其第四句,更是写出了一种漫步田塍、心满意得的情状。“道狭”,道路狭窄;“草木长”,草木牵衣,归途难行;“夕露”,晚间露水;“沾我衣”,沾湿衣服。从五六两句我们可以感到田园的荒芜、环境的幽清和夜气的湿寒。 “不足惜”,不值得为“沾衣”懊恼;“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背自己归园田的心愿。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诗人却言“不足惜”,只要“愿无违”,从而将自己摒离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的心志和盘托出。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淡、自然,将劳动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静谧景致融为惬意出俗的意境,记录着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和感受,抒写了诗人脱离尘俗回归自然的闲适喜悦的心情。八、布置作业 1以“陶渊明,我
21、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背诵全诗。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必修2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设计九、板书设计 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本性) 从何而归?尘网 樊笼归归向何处?守拙归园田归去如何?复得返自然4第3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注意其创作手法,体味其情趣。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以说是诗人辞去旧我的别辞,迎接新我的颂歌。作为典型的田园诗,本诗情景交融地描绘了一幅安宁、祥和的田园风光
22、,对后世的田园诗产生了深远影响。2、地位与作用二、学情分析:1、我所授课的十班整体偏活跃,乐于发言,比较配合老师。但发言的总是局限在十来个人中间,辐射面不够广,且语言不够精准,让学生紧扣文本回答问题,是我要努力的方向。2、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及桃花源记,对陶渊明其人、其文有一定的了解。3、第一单元讲过意象的作用,为本诗的授课提供了基础。4、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学生理解较容易,对诗歌田园画面的想象及诗人情感的体悟,是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的。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讲授法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鼓励其主动发言,培养其概括力与表达力。四、教学目标:1、理解诗
23、歌内容,体会诗歌中的情感。2、解读本诗的田园意象,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3、领悟、学习诗人追求自由、独立人格的精神品格。4、背诵全文。五、教学重点: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的心境。六、教学难点:紧扣意象特点品味意境。七、教学思路八、教学过程:(一)导入: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二)知人论世陶渊明,东晋最杰出的诗人,自称“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后世人称“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三)初读课文,要求:(教师范读;学生试读)1、注意字音,掌握生字。 羁、拙、荫、暧、墟、樊2、划分诗歌节奏。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平缓、宁静)(四)再读课
24、文,完成:(学生默读)1、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可举手问不懂的地方。若无人举手问,教师挑出重难点检测学生。)2、思考:本诗的题目有一个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题眼,我们会产生哪些疑问? 明确:归。进一步引导: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五)三读课文,合作探究:(带着问题,全班齐读) 1为何而归?1、诗人为什么想回归田园?请用原文中的诗句来回答。 明确:性本爱丘山 守拙归园田2、何谓“守拙”?表现了什么怎样的人格理想?明确:“拙”,笨、本真,质朴。守,坚持。守拙,安守本分,反对尔虞我诈,向往返璞归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与世俗同流合污。2从何而归?(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
25、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1、原文哪两个词说出了诗人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2、尘网与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生活。3、诗人将自己比做什么? 明确:羁鸟、池鱼4、为什么要这么比喻?流露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尘网、樊笼表达对官场极深的厌恶之情。羁鸟、池鱼是自比,表达诗人迫切想摆脱束缚、回归田园、追求自由的心志。3归向何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诗人归向何处?(园田)2、这幅画面十分美,请同学们背诵,老师当堂检测。3、赏析诗中的写景部分。(引导学生融入感情地描绘脑海中画面)4、
26、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描绘画面的时候都融入了情感。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美就是美在意境,美在情感。请用两个形容词来概括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氛围:恬静、闲适感情:闲适、喜悦5、可是老师在这幅恬静的画面中发现了一些声音“狗吠”“鸡鸣”,这是否破坏了整幅恬静的画面?明确写景手法: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六)小结归园田居主要表达了诗人摆脱污浊的官场回到清新的农村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那就是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正直不虚伪,不丢失人的本性;第二是“朴”,不造作,不贪慕虚荣,而是怡然自乐、纵情挥洒。时至今日,这仍是很多人推崇
27、的生活方式,也希望我们的同学在生活中,能保持“真”和“朴”的美好品德。(七)作业 背诵默写全篇。记住田园诗的情感。第4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1.理解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2.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一激情导入导入语:舍和得充满我们的一生,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一位作家说得好,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
28、,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自学寻疑 学生全体背诵诗歌 学生全体默写诗歌学生通过分析题眼思考问题从“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归”字是整首诗的题眼。下面我们围绕“归”字重点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 ? 明确:“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追问:这样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2)为何归来? 明确: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本性) 提问:“适俗韵”什么意思?为什么“爱丘山”? 明确:“适俗韵”适应世俗的
29、情趣,它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做官,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和鱼本来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但现在却被关在笼中,困
30、在网里,所以他们特别渴望自由。笼中鸟、池中鱼,这实际上是诗人自比。 C、守拙归园田提问:怎样理解“守拙”这个词?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 1 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3)归向何处?明确:归向园田提问:园田有什么美的?请大家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并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这一副图景。明确:“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31、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空旷的田园背景下点缀着茅屋,熔注作者自得心情;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自然真情,全在字里行间; 炊烟袅袅,弥漫飘渺,胜似仙境,美似神仙; 鸡鸣狗吠,一副和谐祥和之景象。提问:这幅图景给大家带来什么感觉?明确:恬静、优雅、宁静、和谐(4)归去如何?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见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三小组探究研讨与练习一3.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可是在诗人笔下为什么却显得那么美? 四点拨解难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
32、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 “鸡鸣桑树颠”
33、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这一切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五训练反馈山亭夏日 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蔷薇:花名。夏季开花,
34、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2 问题: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写了绿树、楼台倒影、池塘、微风、花香浮动的庭院等景物,写出了景物静谧、安宁、优美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 六迁移延伸请你给获得“感动中国十大历史名人”殊荣之一的陶渊明写一段颁奖词,200字左右。 参考资料:1.陶渊明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与朋友谈心,或与家人团聚,或采菊于东篱,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
35、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2.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参考示例:1弃官归隐,永不折腰是你的品质;静心读书,独自饮酒,是你的嗜好;晨理荒秽,带月荷锄,是你的精神;东皋舒啸,清流赋诗,是你的情操。有人尊你为彭泽县令,
36、你却要做五柳先生。官场违背了你的意志,物质满足不了你精神的追求。你是中华田园诗人的代表,你是失意文人心灵的归宿。2.拈一朵菊花,掬一捧清泉,饮一杯美酒,吟一首雅诗,污浊的官场扰不了他的本性,不堪的世俗乱不了他的心扉。年轻时的仕途,不过是一时的意气风发和迫于生计。毕竟,复杂的官场不是他的归宿。只有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能触动他的内心。如果李白是山顶的孤松,陶潜就是那谷底的幽兰。结束语:如果让我说说学完本课从陶渊明身上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我觉得,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
37、实,能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健康!海子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选择和舍弃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陶渊明找到了心中的园田,希望我们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第5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时恬淡的生活情趣。 2.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3.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鉴赏此诗,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
38、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自主探究法、拓展延伸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堂目标:1.诵读、品读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2.体悟陶渊明恬淡的生活情趣,并背诵此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 ,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他是谁呢?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
39、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1 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三、读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和“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3、自由朗读:(以比赛的方式展开)四、析题文章和诗歌的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那么,“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是“归”还是“居”? 明确:归既然“归”字是题眼,我们就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五、讨论鉴赏 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明确:官场生
40、活 2.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用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对自由的向往。2 3.归向何处?明确:园田 课堂练笔找出描写田园风光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明确: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
41、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生自由发挥)明确: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为什么看起来普通常见的乡村风光,在陶渊明的眼中显得那么美好?明确: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歌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 4.归去如何?请从诗中找出描述他归隐之后生活的诗句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由此可见作者的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闲适和自由六、诗中用了什么写作手法:1.白描手法,
42、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2.情景交融,如“方宅十余亩鸡鸣桑树颠”作者描写出农村生活的实景,构成了远离尘世、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艺术境界。这也是陶渊明内心追求那种恬静的生活情趣的物化,实景与心境浑然一体,水乳交融。 3.比喻。(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七、小结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舍得,在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
43、格。它的独特艺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八、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归园田居其一2.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段关于“陶潜农庄”的解说词,字左右。4100第6篇: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同州中学 王焕样一、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共五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作者陶渊明42岁。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从内容上看,它带有开篇和总括的性质。归园田居(其一)写他摆脱污浊的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表现了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二、学生情况分析我所执教的班级为普通班,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
44、薄,尤其对古诗文不感兴趣,更别谈深入挖掘教材了,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望而却步”的态度。本课将力求渗透学法,激发兴趣。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思想素养。 能力目标:掌握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德育目标:领会诗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作者的身世经历,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陶诗的思想价值。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的技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读” 1这一活动过程,感悟文章的内容与情感,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活动起来,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习惯,教
45、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我在导入环节简介作者的生平经历,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九江)人。曾祖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就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反动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39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离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
46、靖节先生”(五柳先生)。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片,采用直接导入法,让学生聆听感受。 我在文本研读部分设置了读一读、品一品两个教学环节,读一读环节主要采取学生自由读和师生齐读的形式,并在读的过程中要求把你对诗歌的字词句章里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阅读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训练学生质疑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接下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诗歌意象的理解,在品一品这一环节里我设置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就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提问:诗人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让学生结合诗词内容回答,在 2此环节注重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思考感悟
47、诗歌的思想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答案要点:从何而归?(官场);为何而归?(守拙);归向何处?(园田);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另一个是就诗歌的意象方面提问:将诗中某些字词改换后与原诗比较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 用多媒体展示:进入官场中,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一去三十年。 飞鸟想旧林,羁鸟恋旧林, 游鱼想故渊。池鱼思故渊。 榆柳栽后檐,榆柳荫后檐, 桃李植堂前。桃李罗堂前。 狗卧深巷中,狗吠深巷中, 鸡栖桑树颠。鸡鸣桑树颠。 久在官场里,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复得返自然。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讨论比较字词改换后与原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异同,然后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出原诗中的画线字词主要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显得既生动又含蓄,富有意境美,而改后的字词显得直白而又重复。通过文本研读部分的学习,学生对诗歌内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为了使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思想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在拓展练习部分我设置了一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谈谈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的问题,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互动讨论、自由发言。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地加以点拨:陶渊明不与统治者合作,令人敬佩;歌唱田园风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