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9鱼我所欲也.doc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9鱼我所欲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9鱼我所欲也.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人教版九年级19鱼我所欲也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2.学习本文比喻恰当,比照鲜明, 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第一课时1、 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明确重点字、词、句翻译,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2、 预习课文,整体感知 ,试将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二段分为两层,并分析其中作者用到 的论证方法、及论证过程。一、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的
2、“性善论”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四种“本心”:侧隐之心(仁)、羞恶之心(义)、礼让之心(礼)、是非之心(智)。只要不丧失这些“善心”,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第二课时二、导入:一条鱼、一个熊掌放在你的面前,你如何选择?为什么?三、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把握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截了当提出来?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这个论点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引出的。先以活常理比喻论证,再提出论点,这是由于“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更为宝贵的,
3、当二者不可兼得,选择最宝贵的符合情理也符合逻辑。同样道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也用了比照论证。由浅入深,浅显易明白,引出论点。 引导学生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明确:运用了道理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比照论证。 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巧妙贴切的比喻,提出“鱼”和“熊掌”都想得到,但假如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非常重要,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情况下,就必须“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第一段主要采纳的论证方法。 正反比照论证。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
4、设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与事实做比照。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做比照,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举例论证。第二、三段主要采纳的论证方法,举“穷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强调了要讲“义”,“蹴尔而与之”连乞丐都不会接受,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举“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人。 2、理解文章重点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明确: “所欲”指正义的事业,如为国家、社会奉献,为了别人的安危等。“所恶”指不正义不合法不道德的事,如贪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 19
限制150内